王文利,苏 锐
(河北大学 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河北 保定 071002)
199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规模扩张的时期,尤其是自2003年起,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递增,有些年度增长幅度甚至达到30%。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达58万人,而200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仅为26万人,十年间翻了一番。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导师数量不足、教学研究资源短缺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不够扎实、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方面,还突出体现在思想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非智力方面。近年来,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冲击下,一些个人品德有缺陷的研究生背离了做人治学的基本准则,研究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本课题组长期关注研究生诚信建设问题,通过对研究生诚信问题多角度考察,多层次分析,我们将研究生诚信缺失行为概括为以下特点。
研究生诚信缺失事件,大家平时比较关注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领域。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学习、考试、朋友交往等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也不容忽视。
1.从高年级研究生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学术研究方面诚信缺失。高年级研究生已完成课程学习,开始将全部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撰写学位论文。这一阶段是研究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时期,也是研究成果的产出时期。但是,由于就业压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开始涌现,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学位论文东拼西凑、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科研成果随意互相挂名、论文代写代改代发等。诸如此类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还会对低年级研究生起到一种极恶劣的“示范”效应,使低年级研究生很容易受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引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不良学风的蔓延。
2.从低年级研究生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和诚信行为缺失。通过对高校新入学研究生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对社会上出现的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诚信缺失问题的态度是坚决抵制的,38.1%的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也有11.5%的学生认为情有可原,由此反映出仍有少数研究生科研诚信意识淡薄。另外,在一项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中,有55.1%的大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大学生认为网上聊天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2]。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不仅导致人际关系异化,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现实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个别研究生为了入党、担任学生干部、获得各种荣誉和各类奖学金,存在着托关系、找门路、打招呼、请消费、送礼金等“潜规则”行为,不同程度地出现诚信缺失、荣辱倒置等怪象。此外,还有一些研究生平时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论文代写代发、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日常诚信缺失行为。
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这里着重从失信人的失信心理方面加以分析。
所谓过失不诚信,多指由于工作疏忽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去执行任务而酿成错误,但是又为了不让错误对自己造成不良的结果而采取的转移过失或者掩盖过失而采取有违诚信的行为。研究生的这种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缺乏严谨治学态度、为了得到预设结果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或统计手段、浮躁虚夸、论文写作中参考引文不规范、重复发表相同的研究成果、不当署名、在同行评议中受学术以外的因素干扰而有失公允等[3]。
所谓故意不诚信,则是指当事人为了造成有利局面,明知某行动会产生不诚信的结果,但仍然执意去做的心理。研究生的这种失信心理往往是受名誉、利益驱动,蓄意为之,严重违背基本伦理原则。在学术领域主要表现为伪造、篡改和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在日常学习中主要表现在弄虚做假、蒙蔽老师和同学获取各种名誉和奖助学金等。
所谓被动不诚信,主要是由外力推动而酿成的不诚信行为。其主要体现为无原则地服从不诚信,多是由上级指示下属去完成某项工作,而下属明知按照指示完成会违反诚信的要求而仍然执行命令的行为。实际上,失信主体本心并不愿意如此行事。即使做了,他们也倍感无奈和委屈。当然,研究生由于他们生活阅历不足,面对复杂的现象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常常在利益、名誉和压力面前不知不觉的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比如为了利益而为他人代写论文等。
微服公访本质上说就是调查研究,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而调查研究最忌讲派头、造声势、摆场面。因为是微服,不显身份,是普通社会一员;不要随从,尤显平易近人;不端架子,和百姓零距离,叔叔阿姨、大爷大妈,能听到真话、实话、掏心窝子话,免被假象迷惑。这样的微服公访,让大量的社会实情了然于胸。以往各种汇报、材料、总结一般都是“二手货”,“别人嚼过的馍”,是平面的东西、改造过的东西,不能代替自己的耳闻目睹、亲历亲为。有志于获取真知者,在调查研究问题上是不能偷懒的。
所谓被迫不诚信,则是因受各方面能力的约束而导致不诚信行为发生的心理称为“被迫不诚信”。主要体现为:第一、时间被迫不诚信,主要是由于时间不足而导致失信的类型。一般来说,这类失信研究生有较高的学术能力,但是由于时间投入有限,很难完成任务,就不得不失信。第二、能力被迫不诚信,就是由于有的研究生学术能力较差,但是又必须进行科学研究而导致的学术造假的行为。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第十八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和鲜明的特点,为诚信教育提供了素材、思路和可能。在理论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所具有的真理性、科学性、开放性、广泛性、现实性、彻底性、先进性、创新性、时代性、通俗性以及吸引力、凝聚力等理论品质优势,最大程度地契合了诚信建设的内在需要,构成了诚信教育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对诚信危机重大现实问题做出及时、合理、科学的解释、论证与说明,并通过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来验证其科学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所以,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
研究生诚信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研究生诚信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研究生诚信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要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诚信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想的高度概括。诚信建设是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明、和谐也是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价值目标。诚信建设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一个思想体系,是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指出了诚信建设的基本路径。它要求诚信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诚信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建立健全法律规章,依法治国,科学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养分和精神支柱,时代精神又是一个民族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中形成的新的民族品格。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道德传统和品格的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发扬民族精神中的崇高道德品格,使其融入到社会主义道德中去,丰富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品质,是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依靠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和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资源,也使社会形成了新的道德风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诚信建设的精神支柱。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诚信教育的精神支柱和精髓。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3]是其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集中概括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和原则体现,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提供了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明确了社会生活中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净化社会空气,调节社会关系,推动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公德的主要体现,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明确社会公共领域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对规范社会公共生活及职业道德有着重要意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也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体现,也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的驱使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许多领导干部出现了贪污腐败,商业欺诈和经济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坏了市场秩序,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规范社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生诚信建设,既是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引导社会价值观正确走向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研究生诚信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价值导向、道德规范和方法指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5]。因此,加强研究生诚信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探索和创新诚信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诚信是一个思想问题,加强研究生诚信建设,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提升诚信意识。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是时代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加强研究生诚信建设,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突出诚信教育。对于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到课程建设中来,并着力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规范,自觉摒弃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教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剔除学术不端行为,破除“潜规则”,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和弘扬者;对于管理服务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着力增强他们服务意识,树立公平、公正、诚信的价值观,为研究生诚信建设创造良好内部环境。
诚信是思想问题,也是制度问题,加强研究生诚信建设,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立研究生荣誉制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它对引领研究生诚信建设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建立研究生荣誉制度,把诚信作为考核研究生获得荣誉的重要标准,根据问题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对诚信者以奖赏和鼓励,对失信者以惩罚和鞭挞,使诚信观念制度化、规范化,对提升诚信意识,促进诚信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荣辱制度在国外研究生诚信建设中也取得了良好收效。拉格斯大学的麦柯克比教授曾于1990年、1995和1999年对美国48所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实行荣誉誓言制度的学校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舞弊行为[6]。
诚信问题也是心理问题,人格丧失或人格扭曲是造成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加强研究生诚信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培养、保持学生和教师的健康人格。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从个体的需要出发,尊重人的价值,不断满足人的现实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方法体现。在研究生诚信建设中,应当加强人文关怀,接近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生活,加强心理诱导和干预,培养健康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消除故意、被动和被迫不诚信的心理动因。对于研究生也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现实需要,并给予必要帮助,改革各种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高质量的高端人才支撑,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正确影响,需要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需要教育部门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加大学位论文和发表论文抽检力度、评价办法。
研究生诚信建设是一项既不可能一蹴而就,又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工作,要常抓不懈。研究生诚信教育内容、形式以及相关制度,都需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及时修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实现从“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的根本转变,创造“校园诚信人人有责、诚信校园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真正使诚信的正能量在高校存在、提升和传递。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姜晶花.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J].理论月刊,2002(11):90-92.
[3]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科研诚信知识读本[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17.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01).
[6]常建勇.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