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4-04-01 21:39:04刘颖琬孙维峰
河北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药用绝经期综合征

刘颖琬 孙维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刘颖琬 孙维峰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为正常生理变化时期。大约30%的妇女可平稳过渡,无明显不适;约70%的妇女可出现低雌激素血症引

发的一系列症状,这种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的综合征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如月经紊乱至绝经、性欲下降、潮热汗出、烦躁、睡眠差、关节疼痛等,严重者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骨质疏松、骨折等。本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并直接关系到女性老年期疾病的发生,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

药治疗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回顾,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与建议。

1 病因病机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依其临床表现侧重不同归入心悸、失眠、眩晕、头痛、脏躁、浮肿、崩漏等范畴。目前,大多数医家仍认为该病主要责之为肾虚,因阳虚或阴虚而表现为不同的主症,心、肝、脾各脏功能失调、瘀血内停亦可致本病发生,为本病的兼症。叶燕萍[1]对10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发现,84%的患者表现为肾虚,认为肾虚是绝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杨世忠教授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上以肾虚为主要表现的甚少,而多以肝气不疏、气机逆乱、瘀血内停的症状为主,认为本病起于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气不疏,气机逆乱,内扰心神,肾气虚而血运无力,加之停经多有血瘀而致病[2]。金香兰[3]认为,痰湿与瘀血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性的关键,提出肾气衰退、肾阴亏虚是本,肝气郁滞、肝血不足、肝阳上亢是标,痰湿与瘀血阻滞是果。陈华等[4]结合“女子以肝为先天”(《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与肝关系密切,君相火旺是其重要特点。王小云等[5]认为,湿邪伤人最广,极易困阻脾阳,因脾属中央,为气血生化之源;围绝经期妇女年过半百,肾气渐衰是自然规律,若脾胃健运,则可化生精血以后天养先天;倘若湿邪困阻脾胃,运化失职,水湿泛滥,势必导致精血乏源,肾气更衰,病由此而生。夏叶等[6]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这一特殊症状,提出可从阳气虚衰或阳气不固角度考虑,认为女子七七之年,阳气虚衰,卫气不固,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作出相应调整,加之元气不足,阴火内生,阳虚阴火转化不及而出现潮热汗出等症状。

2 辨证论治

周德文[7]将围绝经期综合征分为3型论治:①肝肾阴虚型,治宜滋阴补肝肾,药用熟地黄、生地黄、柴胡、白芍药、五味子、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牡丹皮、泽泻、山药、山茱萸等;②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健脾,药用柴胡、郁金、枳壳、白芍药、黄芪、党参、香附、麦芽、神曲、丹参、龙眼肉、白术、茯苓、五味子等;③脾肾阳虚型,治宜健脾补肾,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丹参、熟地黄、菟丝子、熟附子、巴戟天、肉桂、知母、牛膝、杜仲等。崔明[8]将围绝经期综合征分为4型论治:①肝肾阴虚型,药用左归饮加何首乌、龟版、牡蛎;②心肾不交型,药用六味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味;③脾肾阳虚型,药用右归丸合理中丸;④肝郁气滞型,药用逍遥丸加味。翟永莉[9]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脏腑、阴阳辨证为纲论治:①从肾论治,偏肾阴虚者药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偏肾阳虚者药用右归丸或二仙汤;阴阳两虚者药用二仙汤加减。②从肝论治:肝气郁结型药用四逆散合二至丸化裁或甘麦大枣汤加味或柴胡疏肝汤合颠倒木金散;肝郁化火型药用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肝血不足型药用甘麦大枣汤合一贯煎或四君子汤化裁;肝风内动型药用甘麦大枣汤加减。③从脾论治:脾虚营亏型药用五味异功散;脾阳虚衰型药用实脾饮或附子理中丸。④从肺论治:药用百合固金汤或甘草干姜汤合补肺汤。⑤从心论治:分为心神失养、邪气犯心等证型辨证论治。⑥五脏合病论治:肝肾阴虚型药用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肝肾阳虚型药用右归丸合赞育丸;脾肾阳虚型药用滋补冲任方;心肾不交型药用交泰丸合生脉散(或黄连阿胶汤)、补心丹;心肝火旺型药用丹栀逍遥散;心脾两虚型药用归脾汤;肝脾不和型药用逍遥散。

3 方药治疗

方药治疗实际上是对辨证论治的深化,基于对贯穿围绝经期综合征整个过程主要病机的认识,是为解决疾病主要矛盾而又不失辨证论治宗旨采取的方法。

3.1 补肾为主,调整阴阳 韩玉旋等[10]自拟五子二仙益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药物组成:仙茅10 g,淫羊藿10 g,菟丝子15 g,覆盆子15 g,女贞子15 g,五味子15 g,枸杞子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知母15 g,黄柏12 g,首乌藤30 g,合欢花15 g,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5枚。结果:显效49例,有效4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郭文英等[11]采用补肾调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16例,药物组成:黄芪30 g,太子参30 g,麦门冬20 g,五味子6 g,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牡丹皮15 g,泽泻10 g,何首乌30 g,枸杞子30 g,菟丝子20 g,女贞子15 g,白豆蔻6 g,甘草6 g。结果:治愈121例,好转7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9.14%。杨准叶[12]应用加味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药物组成:仙茅6 g,淫羊藿6 g,当归10 g,巴戟天10 g,知母10 g,黄柏10 g。心胸烦闷者加淡豆豉、栀子;失眠者加首乌藤、生龙骨、生牡蛎;头晕重者加石决明;汗出频频者加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便溏明显者合参苓白术散;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经量过多者加阿胶、海螵蛸;烦躁欲哭者加甘草、大枣、小麦。结果:治愈29例,好转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刘慧霄等[13]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药物组成:熟地黄24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茯苓12 g,泽泻12 g,牡丹皮9 g,女贞子15 g,杜仲15 g。入睡困难者加酸枣仁、首乌藤;盗汗者加鳖甲、煅龙骨、煅牡蛎;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腰痛者加桑寄生、狗脊;肢体麻木者加当归、鸡血藤。结果:治愈22例,显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

3.2 滋养肾阴,清疏肝木 丁婷婷[14]应用一贯煎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0例。药物组成:北沙参10 g,生地黄20 g,熟地黄10 g,麦门冬10 g,枸杞子15 g,当归12 g,柴胡6 g,川楝子10 g,黄芩12 g,山茱萸15 g,山药20 g,生甘草6 g。结果:痊愈50例,好转20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87.5%。黄连春[15]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6例,药物组成:白芍药15 g,牡丹皮10 g,栀子10 g,当归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生地黄10 g,柴胡6 g,薄荷6 g,炙甘草6 g。结果:治愈19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谢晓英[16]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90例的临床疗效,并与采用坤泰胶囊治疗30例对照观察。治疗组中药方剂组成:熟地黄16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泽泻9 g,浮小麦30 g,炒酸枣仁30 g,首乌藤30 g,山茶根15 g,甘草6 g,香附9 g。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有效4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 安神为主,调理气血 唐安全[17]应用百合龙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药物组成:百合30~50 g,煅龙骨20~30 g,煅牡蛎20~30 g,首乌藤20~30 g,茯苓15~20 g,当归15~20 g。肝肾阴虚者酌加白芍药、枸杞子、菊花、竹茹、白薇、知母、胡黄连、栀子等;脾肾阳虚者酌加桂枝、肉豆蔻、白术、益智、鹿角胶等。10 d为1个疗程。结果:第1个疗程治愈31例,好转7例;第2个疗程治愈9例;好转3例。李晓梅[18]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味(药物组成:浮小麦30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烦躁易怒者加柴胡、白芍药、郁金;腰膝痠软者加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五心烦热、潮热者加地骨皮、生地黄、牡丹皮;乏力者加太子参;虚热甚者加知母、黄柏;口干便秘者加玄参、胖大海)治疗围绝经综合征66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1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孙安礼等[19]应用农本更年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药物组成:熟地黄5 g,女贞子3 g,墨旱莲2 g,钩藤2 g,珍珠母3 g,牡蛎6 g,龙骨6 g,酸枣仁2 g,五味子2 g,夏枯草2 g,合欢皮2 g,首乌藤2 g,浮小麦6 g。均采用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结果: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3.4 活血通脉,化瘀消痰 刘汪平[20]自拟桂枝白虎通脉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3例,药物组成:桂枝12 g,白芍药15 g,麻黄根15 g,知母10 g,生石膏15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10 g,泽泻12 g,当归15 g,黄芪24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5 g。结果:治愈32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岳树香等[21]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药物组成: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黄9 g,川芎6 g,赤芍药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枳壳6 g,甘草3 g,淫羊藿15 g。结果:治愈36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4 小结与展望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受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可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发挥多环节、多层次、多角度、多靶点作用的特点,显示了很好的前景。但目前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评定尚缺乏统一标准,缺乏量化和微观的指标,给疗效的评定和经验的推广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客观准确的辨证分型是提高并推广中医药疗效的关键所在。同时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循证医学的技术与方法,加强临床科研设计,对辨证体系进行统一规范研究,并寻找该病的辨证客观化指标,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达到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客观化、诊断标准化、治疗准确化,提高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1] 叶燕萍.106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0,31(5):18-19.

[2] 刘庆彬,戴杰.杨世忠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总结[J].光明中医,2011,26(1):40-41.

[3] 金香兰.中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处方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92-293.

[4] 陈华,孙卓君,徐莲薇,等.调补肝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654-655.

[5] 王小云,沈碧琼.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辨治思路[J].黑龙江中医药,2001,30(2):8-9.

[6] 夏叶,高秀梅,付姝菲,等.更年期潮热从阳论治探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5):13-16.

[7] 周德文.中医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45例[J].广西医学,2009,31(9):1309-1310.

[8] 崔明.中医辩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57-58.

[9] 翟永莉.中医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8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3):37.

[10] 韩玉璇,井建梅,韩洪武.五子二仙益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7):706-707.

[11] 郭文英,任体祥,尹全珍.补肾调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1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43.

[12] 杨准叶.加味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5):91-92.

[13] 刘慧霄,方春芝.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8例[J].山西中医,2011,27(5):18.

[14] 丁婷婷.一贯煎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72.

[15] 黄连春.丹栀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例[J].陕西中医,2011,32(2):179-180.

[16] 谢晓英.中医辨证治疗12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6.

[17] 唐安全.百合龙牡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84.

[18] 李晓梅.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8):87-88.

[19] 孙安礼,曾素娥.农本更年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J].光明中医,2011,26(3):516-518.

[20] 刘汪平.桂枝白虎通脉汤治疗更年期综合症43例[J].光明中医,2011,26(2):293-294.

[21] 岳树香,陈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391.

(本文编辑:石 康)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010

刘颖琬(1987—),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R-5;R271.116;R289.63

A

1002-2619(2014)03-0465-03

2013-03-05)

猜你喜欢
药用绝经期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考前综合征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32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33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9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