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2014-04-01 19:34余锁霖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眼震耳石规管

余锁霖

(河南省财政厅机关服务中心医务室 河南郑州 45000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眩晕反复发作最常见病因,易误诊为颈椎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梅尼埃病等,误诊率极高。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诊治21例曾有误诊史的BPPV患者,结合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42~71岁,平均58.5岁,病程7 d~13个月,其中坐起或躺下时发病者12例,弯腰时发病者8例,转头时发病1例,均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头晕,合并恶心、呕吐者9例,耳鸣4例,无听力下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3例,高血脂病史者11例,糖尿病病史者10例。21例患者均首诊误诊,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28.6%),颈椎病 5例(23.8%),原发性高血压3例(14.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9.5%),梅尼埃病3例(14.3%),脑动脉硬化1例(4.8%),神经衰弱1例(4.8%)。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统计分析21例误诊患者的主诉、主要症状、发病次数及类型、主要检查、误诊疾病,以及既往病史和确诊后的诊断分型等。

1.3 BPPV诊断及疗效标准

1.3.1 诊断标准:①典型病史,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眩晕;②Dix-Hall-Pike检查或滚转试验时患侧出现特征性眼震,眼震潜伏期1~30 s,同时伴眩晕发作,具有疲劳性;③头颅CT或MRI检查及会诊排除内耳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1.3.2 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患者眩晕完全消失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③无效:患者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21例误诊患者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5例(71.4%),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例(23.8%),混合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例(4.8%)。21例患者均经耳石复位法治疗,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同时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其中17例经1~3次耳石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当日耳石复位后病情无缓解,隔日再次耳石复位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经反复耳石复位疗效差,后加用改善循环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后眩晕缓解;21例中治愈18例,有效3例,有效率100.0%。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复杂,椭圆囊中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或黏附到壶腹嵴部,随体位改变引发眩晕,主要表现为头部运动及体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不伴耳鸣,无听力下降,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多为客观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眩晕发作时伴有眼震,少数为主观性位置性眩晕,眩晕发作时无眼震发生,因影像学检查无特殊阳性表现,定位定性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误诊率很高。

眩晕病因复杂,部分患者病史描述不准确,且中老年患者多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颈椎退行性变等疾病,临床医师专业过于细化,缺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诊治过程只注重本专业疾病,易致诊断思路狭窄,忽视眩晕与体位之关系,对诊断不明者多依赖CT、MRI检查,忽略变位性眼震颤试验,CT、MRI等检查对耳性眩晕诊断价值有限,为误诊重要原因[2],临床最易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未能与其他可导致眩晕的因素相鉴别,使得眩晕得不到良好控制[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首先依赖病史筛选[4],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注重病史及发病特点,结合典型病史及变位性眼震检查,多数患者可以确诊。微小结石黏附于壶腹或漂浮于半规管时,患者位置改变可刺激毛细胞引起眩晕、呕吐,但不足以诱发眼震;耳石脱落同时合并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时,会影响临床表现及耳石复位疗效以及医生诊断思路,造成误诊;水平半规管内耳石脱落可致老年患者慢性头晕,部分患者难以正确描述眩晕发作与体位改变之关系,或诱发眼震潜伏期较长,易造成误漏诊,对一次体检无法明确诊断者,应给予重复检查[5];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疑患者应常规变位性眼震颤试验检查,对合并神经病变的眩晕患者,结合颅脑CT、MRI结果,进行鉴别诊断,可有效减少误诊发生。

绝大部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耳石复位法治疗可缓解,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误诊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经对症治疗眩晕无缓解者,应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可能;体位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予以耳石复位治疗,症状好转或减轻者给予随诊,对多次复位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应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早确诊。总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注意眩晕发作与患者头位变化的关系,可疑病例及时行Dix-Hall-Pike检查或滚转试验,注重鉴别诊断,对耳石复位效差者进一步明确病因,可有效减少误诊的发生。

[1]中华耳鼻咽喉头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2]区永康,陈玲,许耀东,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特点和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外科杂志,2008,16(3):156-157.

[3]蒋子栋,高帆,温彦华.难治性眩晕的初步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2):155-159.

[4]马鑫,李蔷,余力生.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外科杂志,2010,17(9):459-461.

[5]Pollak L.The importance of repeated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 Neumtol,2009,30(3):356-358.

猜你喜欢
眼震耳石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