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农业局 卜茂平
1.品种特性认识不够 杂交棉品种开始推出时,大家都认为杂交棉品种具有多种优势,植株高大,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然而,品种不同,生长特性也有所不同。近几年杂交棉品种迅速增加,种子企业在宣传品种时,大多择优宣传,忽视品种的缺点,使广大棉农无法真正认识品种的特性。如岱杂棉1号、湘丰棉1号及多数中棉所系列品种营养生长特性不明显,但具有较强的生殖生长(结铃性)优势,在栽培管理时若按一般栽培方法,很容易形成早衰。另一些品种则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特性,如湘丰棉3号、湘丰棉6号,如按常规培管容易徒长。
解决方法:棉农应全面了解品种的特性,针对不同特性配套相应栽培技术。
2.行距密度配置不合理 杂交棉品种营养生长特性好,当前栽培中,一般株高在140~150厘米,按照行距=株高×0.75的原则,适宜的行距应在110厘米左右,高产栽培适宜密度每667平方米为1100株。然而,行距在100厘米以下种植还不少,密度每667平方米为1300~1400株,这样的株行距和密度配置,不是不能获得高产,关键在于技术部门和供种商都宣传大肥、大水、稀植、大棵栽培技术路线,这与密植的行距、密度是不协调的。
解决方法:根据地力确定行距,杂交棉的适宜行距为110~120厘米,再根据行距选择适合品种,以延长结铃时间和扩大成铃空间。
3.肥水上重前期轻后期 在实践中发现,棉农重视前期(苗蕾期)肥水的管理,往往造成徒长和封行过早,而中后期该重施肥料时,因棉花来势很好,就只能是减少肥料用量或者推迟施用,几天后花、铃快速上升,长势下降,再怎么追肥都会形成肥水脱节或者早衰。
解决方法:前期合理施肥,避免徒长,后期根据蕾期长势长相,加强肥水培管。(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