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优劣势分析

2014-04-01 14:08:30周玲君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协作医护人员医学

柯 骏,薛 芊,蒲 江,周玲君

在过去的30年中,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也让学界和整个社会为之振奋。然而相对于学术成就,相对于发表的成千上万篇论文和申请的无数专利,临床治疗效果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以肿瘤研究为例,近几十年来,美国为肿瘤研究共投入了2 000多亿美元,而最大收获只是156万篇论文,因为肿瘤的整体死亡率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1]。近几年来,转化医学在国内外都迎来了发展的高潮。纷繁过后,人们对转化医学有了以下基本认识:转化医学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研究理念,而非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作为一种理念,其核心理论包括:(1)从基础到临床,从临床到基础的研究方式;(2)研究以患者为中心;(3)研究策略要多学科融合,解决临床问题[2]。医院作为医生治疗患者的场所,这一事实注定医院在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医院里有患者,是转化医学研究的中心环节;临床问题和临床方案是在医院提出的;医院里有不同的科室,可以进行狭义的多学科融合,提示医院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应扮演重要角色,那么医院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现分析如下。

1 我国医院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优势

转化医学研究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病种杂、患者数量多,医院拥有大量的病例资料和实践经验,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1 医院是转化研究的起点——临床问题的产生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认为医学研究尤其重视从临床到基础的过程,鼓励由医院的临床医生凝练出科学问题,交给基础医学研究者去解决。所以,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发现临床问题,这种发现是要医院主动的去“寻找”临床实践中的不足和患者需求。根据转化医学的理念,所有的医学研究均应当着眼于解决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或康复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而临床问题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医院里由临床医生提出。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长认为,现阶段国内的转化医学研究要更加重视从临床到基础的过程,也就是要重视由医院提出临床问题,交给基础医学研究者去解决。

1.2 医院是转化研究的全程参与者 在医院里提出一个临床问题之后,由于医院科研开展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需要同院外的其他科研单位进行多学科密切的协作。一般来说医院不可能独自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将问题提交给善于研究的基础研究人员,借助他们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上的优势,展开对临床问题的研究。但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医院的临床医生必须时刻给予指导。转化医学产生的重要问题就是基础研究人员过度抛开了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其研究逐渐脱离临床实际,导致研究成果不能用于实践。临床医生全程参与研究并及时发表自己的建议非常重要。孙颖浩教授认为,临床医师应主导转化的进程,即确定研究框架(包括设定研究内容),搭建研究平台(包括选择合作团队),参与研究工作(包括提供研究资料),把握研究方向的全过程,始终以临床需求为牵引,考量基础研究的每一步进展,保证基础研究的正确走向[3]。

1.3 医院是转化医学研究成果的验证场所和实施场所 医院不仅是转化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和指导者,也是研究成果的主要验证场所和实施场所。任何一项医学科研成果要正式用于临床,最后都必须进行临床科研实验,这是不可跨越的一步。例如药品的研发,除了前期是实验室研究和开发,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动物实验外,最终必须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才能最终正式用于患者,而这一过程必须要在医院实施。

2 我国医院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劣势

2.1 医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转化医学研究机制 我国目前还缺乏鼓励临床医生参与转化研究的规范化的制度,这使临床医生开展研究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二、三级医院都设有科研管理部门,并有主管的院长或副院长。但从医院角度来说,无论是制度上还是从管理的理念上,都缺乏针对转化医学的专项投入。比如,医院是鼓励科研的,但缺乏的是针对转化医学研究的鼓励措施。为了鼓励转化医学的发展,医院首先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明确转化医学研究的范畴,设立相关的研究项目,提供经费。不但要鼓励临床医生积极从事转化研究,医技人员和护理人员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寻找研究项目。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拥有转化医学的理念、知识和能力,又要具备洞悉医学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战略部署,如此才能提高转化医学的效率[4]。在转化医学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院研发了以人工心脏瓣膜为代表的30种医疗器械,开发了以国家二类新药川芎注射液为代表的24类新药,获得了33个发明专利,率先开展了以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为代表的26项新技术[4]。从制度的角度来说,转化研究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转化研究所产生的专利的归属问题,后续产生经济效益的分配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给予明确的说明。

2.2 医院难以开展广义上的多学科协作 转化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强调多学科的协作,从理论上讲,多学科的协作会产生1+1>2的效果。然而在我国,尤其是医院,多学科协作的观念需要大力加强。以往的跨学科协作,最多是强调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研究之间的合作,而转化医学所指的多学科协作,是更加广义上的协作,除了与基础医学研究的合作外,还要和理工科、计算机、信息等学科进行深入密切地合作。中科院王红阳院士在一次会议上曾经提到,她很惊讶一个计算机研究单位邀请她去做关于肿瘤临床治疗的讲座。由此看来,在学科融合这一点上,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也没有被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和医学的结合点。在转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医院来说更要走出去,开阔思路,创造条件,在科研思路的产生过程中要主动地寻求多学科协作的契机。从具体措施上来讲,每个医院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贴近的学科和科研院所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2.3 临床医护人员缺乏转化研究的理念和实际条件 首先,临床医生、技师和护理人员是转化医学最重要的参与者,因为他们既是临床问题的发现者又是转化医学研究成果的最终鉴定者。他们中很多都有科研的经验,但缺乏的是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理念。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普及,让他们深入理解转化医学的核心理论和技术路线,尤其要鼓励他们和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碰撞出转化医学研究的火花。其次,我国的临床医生、技师和护理人员都面临着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最有能力进行转化医学研究,但是他们也是最忙碌的。如何克服时间上的冲突,是一个未来需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但需要医护人员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医院提供相应的政策。最后,缺乏实验平台和研究经费。在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医护人员是缺乏实验平台的,很多人员只能借助其他科研院所的实验平台,这会造成很多实际的问题;同时更多的临床医护人员缺乏科研资金。对于这些问题,我院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如建立本科室的实验室,聘请了相应的科研人员,这些人虽然不从事临床工作,但是他们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模式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3 讨论

总之,医院是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医院不但是转化研究的起点,是临床问题的产生地,同时也是转化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场所。在转化医学研究的过程中,医院是全程参与者,也是后期研究成果的的验证场所。我国医院目前进行转化研究也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首先表现为缺乏有针对性的鼓励转化研究的规章制度,临床医护人员缺乏进行转化研究的理念和实际条件;同时,由于长期以来观念上的束缚,临床和其他学科难以开展广义上的多学科协作。要克服这些困难,从国家层面上要制定措施,鼓励医院积极进行转化研究;医院的管理者应当积极地搭建平台,营造转化医学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医院作为国家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的承接者,应当抓住机遇,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

[1]张品南,郭群,陈燕,等.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现代医学科学发展[J].医院管理论坛,2012,8(1):6-9.

[2]王红阳.转化医学与肿瘤防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3):167-168.

[3]徐建光,顾玉东.转化医学研究在手外科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1):1-3.

[4]李堂林,孙颖浩.发挥临床医生作用,推动转化医学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233-234.

猜你喜欢
协作医护人员医学
医学的进步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读者(2017年14期)2017-06-27 12:27:06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协作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1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