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01 13:13莫云仙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地贫困生困难

莫云仙

(广西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广西 柳州54500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为更多青年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为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资助金的使用率,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进行实地走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但是,走访工作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的重要性

1.1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 随着我国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家对高校资助力度之大、资助项目之多、覆盖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直接关系到资助工作的全局。首先是认定标准的多样化,可操作性不强。其次,认定材料可信度不高,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助学金虚报或隐瞒家庭收入,导致材料不真实,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对认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开出有“水分”的证明。再次,评选程序中的民主评议难把握,人情、关系等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例如,一个学生人缘好得到的感情分就高,而是否贫困就容易被忽略; 相反,那些真正贫困的学生,但自卑,性格孤僻,寡言少语,不善交际,真实的经济状况也不容易被人了解。第四,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想以资助之名冒领真正贫困学生的资助金。因此,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高认定工作的准确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检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否真实准确,对每个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逐一核实、“实地走访”不仅能核实前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还能增强认定工作的权威性,防范一些非贫困生想以资助之名冒领真正贫困学生的资助金,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认定工作。

1.2 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的公平 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效地甄别及核对学生是否存在谎报、瞒报信息的情况。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一般会得出几种结果:一是情况属实,即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与申报情况完全符合。二是家庭情况基本属实。三是家庭情况与申报材料完全不符合。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于后两者,基本符合的会酌情进行降级处理,使其认定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比如认定为特困,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该生达不到特困的标准,只是达到了一般的标准。对于完全不符合的,校方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并收回资助金。这样不仅起到震慑作用,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而且对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保证国家奖、贷、助、勤、补、免等各项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对于建立和谐校园,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4。

1.3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 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可以加强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告知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而且直接与家长面对面地宣传国家和学校相关的资助政策,指导他们充分利用资助政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对于一些确实困难的家庭,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帮扶工作,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使学生在经济“脱贫”的同时,心理上“脱贫”,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走访工作在切实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2]24。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存在问题

2.1 贫困生人多且来源地分散 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人数也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08年公布的《中国优秀贫困生调查报告》: “我国在校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为5%-10%左右”,而这个比例也不断在变化。根据新华网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高校贫困生比例近30%,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2 536.564 7 万人,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约760.97 万人,特困生约为380.48 万人。高校学生来自全国或同省市不同的地区,生源地分散,几乎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申请经济困难资助的学生完全实地走访。

2.2 人力、财力有限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来自西部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源地分散,这些地方地处偏僻,道路难走,还有很多是不通公路,都是山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全是“单行道”。例如该校资助中心今年9月去来宾市忻城县的一位学生家,该同学家在半山腰,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只能摩托车通行,上山下山都要好几个小时,如果遇到雨天,道路泥泞就更加难走,因此,在学生家又不能停留太久,这样一天下来家访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像这种情况的学生还非常多。加上师资不足,高校经费有限,只能对少数一些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或家庭遇突发性事件的学生进行实地走访,真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实地走访的比例非常低。

2.3 高校领导对走访工作重视不够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材【2007】8 号) 文件规定:“学校和院( 系) 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边远地区,交通不便,通过信件很难达到真正核实家庭是否困难的效果,而电话抽查几乎都是学生家长或亲戚,其提供的资料难免会有失偏颇,同样会影响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而实地走访虽然是最直接最有效核实贫困生认定是否准确的方式,但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加上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重视不够,而且教育行政部门对抽选多少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核实,没有明确规定,真正做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还比较难落实,一些高校为完成任务,每年就选几个特别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就草草了事。

3 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的对策

3.1 建立学校-院系学生贫困生走访队伍 为确保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高校应尽快建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及教师、院系党总支书记、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及专业教师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队伍,为确保对本校家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提供人力保障。高校走访工作队伍可以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送学生下实习单位、年中实习检查和出差机会等,组织老师进行实地走访,尤其是对有异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突发性事件和特殊困难学生逐个核实。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复核,一方面可以对那些“假贫困生”起到威慑作用,同时也可以对真正困难的学生家庭进一步了解,增强下一步资助的针对性。

3.2 落实走访工作专项经费 为了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高认定的准确性,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资助资源,因此,专项经费落实是实地走访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如果没有专项经费作保障,由某一部门或教师、辅导员自己承担,既不现实也不是长久之计,还会影响资助工作队伍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整个学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项经费可从国家助学贷款中奖补专项资金或从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中提取。专项资金的设立,有利于调动学生走访资助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可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出差机会,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资助及育人工作。

3.3 加强诚信感恩教育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校进行实地走访,目的是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校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学校应及时做出调整。对于获得资助的学生做好感恩教育,从精神上促进学生成长,将来进入社会后真正懂得感恩国家、反哺社会。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作为一个行之有效反馈警示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高校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高校需要继续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促进高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

[1]程全伟.高校“贫困生”走访工作的意义与局限性[J]. 西部教育,2012(6):24.

猜你喜欢
实地贫困生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杨 诚作品
困难我不怕
三次实地采访,挖掘出暖新闻背后的超暖细节
实地探访切尔诺贝利
选择困难症
实地海棠雅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