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慧·伦理世界·自在生活
——评《现代科学技术的

2014-04-01 09:23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关键词:伦理学科学技术伦理

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程宏燕,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430063

20 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少有人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效应,学术界对科学技术的伦理学研究也寥寥无几。杨怀中教授独具前瞻性视域,开科技伦理学学术研究之先河,先后出版了《科技伦理学》(1988)、《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2004)。之后,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硕硕成果终汇聚而成《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该著厚积薄发,立意高远,视角独特,在科技文化大视野范围内,立足于中西科技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沿循理念——本质——运行机制的研究思路,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在近年来的科技伦理学研究专著中堪称独树一帜。

第一,在立意上围绕着科技智慧、伦理世界、自在生活而展开,追循中西科技思想的历史轨迹而阐发科学技术的伦理本质、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的互动系统。

作者借用狄更斯的文学语言隐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困惑:“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那是光明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时代;那是有希望的时代,也是绝望的时代;我们的前途有着一切,我们的前途什么都没有;我们大家在走向天堂,我们大家在走向地狱。”人类自诞生之日,就梦想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追寻着自由意志的实现。科学技术托举着人类高置于自然物之上,获得了人类所自诩胜过动物的文明与尊严,张扬着人类的理性和情感。无可置疑,科学技术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与支撑,科学技术加速推进人自身的进化与改造,诸如美容、器官增强、移植乃至脑成像技术,等等。我们既欢欣鼓舞又战战兢兢地拥抱着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既振奋又忧心着这个被科学技术改变着的世界。今天,科技活动本身的伦理道德失范、大地是否应然是“诗意的栖息地”、身体被整治后的“我”与“非我”之疑虑、科技福利的溯及范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当下与后代的续生关系、近地空间的污染等与伦理道德相关联的问题成为我们思虑的对象。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创造幸福自在生活的成就感让我们无法后退。是的,我们必须依凭科技智慧憧憬自在生活,更要努力地推陈出新伦理世界的规则与运行机制,以保障适度的自在生活。

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路径下,面对人类中心主义科技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争论,作者强调如果要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和权利,其基本要求就是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勇于担负起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人以外的其他存在物身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20如此才可实现科学技术的伦理本质——向善、臻善、扬善,保障心灵所憧憬的自在世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获得自由的手段,通过对心灵的作用,能够克服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种种不安全感。”[1]21而要进一步实现人的自在世界,作者着重研究了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互动原则和趋向,提出科技进步不仅是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也决定着它的进步趋势,而道德进步又影响着科技发展与进步的程度及方向。如此,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的互动系统才会具有一种非加和性的整体性功能,推进国家创新机制的良性运作。

第二,在研究视角上独辟蹊径,着重在科技文化大视野中探讨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

当今时代,科技与人文关系的失范造成了诸多的社会、环境乃至人性的危机问题。这些现象更加凸显了“伦理是文化构成要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作者看来,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理性文化,内含的科学精神及其对自然和人以及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具体展现在科技评价的价值体系、防治学术腐败的运行机制等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与道德意义方面。作者在书中强调,“科技文化具有伦理的价值向度”,“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催生了现代科技伦理”,“科技伦理与科技文化有着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科技文化逻辑地包含着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是科技文化的重要构成。”[1]29

创新与知识的融合构成了科技智慧,这是社会物质进步的基准,但是对于社会文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分工所形成的职业,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应是正确有效地行使继承、创造和传播实证科学知识,回馈社会的支持和信任。这一职责的行使,不可避免地涉及职业伦理规范问题。”[2]科技智慧与科技活动的伦理原则及其实施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科技智慧是为了使人类的生活更便捷、高效,或者说是为了实现人们一直梦想着的自在生活。科技智慧必然是为了更多地创造社会福利而不断推陈出的新科技思想和科技伦理。所以,早在2004年作者就强调,“要从总体上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为谁服务等问题,就必须建立以科技道德现象为对象的科技伦理学。”[3]84-87而该著的一大亮点就是鲜明地提出科技伦理学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交融的历史必然产物,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应当从交叉学科角度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伦理本质以及科技道德现象和具体的道德问题,以此克服C.P.斯诺所指出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裂。著名科学哲学家、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教授在该著序言中对此还进一步诠释为“科技伦理学不仅受文化约束,而且也是改造文化、创造新文化的一股力量。”为人类的自在世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为基点对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进行伦理审视,反思科学技术伦理建设的困境,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路径与科技伦理建设运作机制。

作者指出,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的伦理原则。即在科学技术研发、实践中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中。如此,才能达成科学技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坚持和完善科技造福人类的正价值导向。该著的又一大亮点所在,就是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并对此进行了透彻剖析,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科技伦理理论体系。作者在研读《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原著基础上,阐幽发微,指出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是以消除科学技术异化为逻辑起点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异化劳动理论、科技异化理论等蕴含着科学技术道德评价的命题,并特别强调马克思对异化问题所做的深入到制度伦理层面的批判,实际上是为消除科技异化问题确立了制度变革之路。

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学理论原点的剖析为全书落脚于当代中国科技伦理建设运作机制,尤其是科技政策的伦理考量与建设方面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科技政策包含着科技管理系统深层的伦理取向和道德关怀,但迫切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所制定的科技政策却缺少伦理维度。在科技政策相关设计中出现了制度伦理虚置问题,即制度中本有的伦理精神在制度安排中缺失;政策制定主体包括精英主体、共同体主体和公众主体在伦理取向上并不明朗;作为比较稀缺的科技资源在政策制定中缺乏公平与效率等。作者还进一步剖析了科技政策实施与评估中的伦理问题,尤其强调科技政策事前、事中评估的低效率和无效率状态,以及事后教训束之高阁的现状,缘由于集体的责任意识缺乏,致使科技资源无端浪费,科技价值蒙尘。因此,该著强调科技政策的伦理建构、问题意识、监督机制等自始至终需要贯穿伦理道德的思考、运用和价值判断。尤其在政策制定的政府主体、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主体以及公众主体等更加需要提高科技伦理与道德素质,承担科技伦理责任。而科技伦理法律化进程则对科技伦理体系建设和实施承载着保驾护航的责任与义务。

通观全书,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三十年来执著于科技伦理学理论研究的率真精神、理性沉思、研究激情和直面社会现实的人文忧思情怀,以赤诚之心捧出一生的智思,惟愿达成书中所言,以对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发掘科学技术之智慧,缔造科学技术之善与美的伦理维度,实践世间人的自在之梦。

[1]杨怀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刘大椿:《现代科技的伦理反思》,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5日。

[3]杨怀中:《科技伦理学究竟研究什么》,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伦理学科学技术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