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之间》中的约翰·斯坦贝克土地情结探析

2014-04-01 09:04
关键词:莱尼斯坦贝克荣格

周 蓉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凭借描写大萧条时期俄克拉荷马州破产农民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荣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他的初步成功却源于一系列中篇小说的创作,其中1937年出版的《人鼠之间》就是他的代表作。该小说一经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同名剧本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关注,由此确立了斯坦贝克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斯坦贝克的小说中到处流露着他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对生活在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歌颂。《人鼠之间》把这种情绪发挥极致,这种情绪就是斯坦贝克土地情结的体现。

一 情结理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饱受争议的心理学家之一。在研读了弗洛依德的《释梦》一书后,荣格就一直跟弗洛依德保持书信往来。弗洛依德是荣格心理学思想形成的引路人,虽然荣格最终因为理论上的分歧与弗洛依德分道扬镳,弗洛依德对于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荣格是第一位提出情结理论的心理学家。在瑞士的一间实验室,荣格与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词语联想测试实验。医生把一张词汇表上的词一个一个地读给病人听,并要求病人对首先触动他心灵的词作出反应。荣格发现,有时候受试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作出反应。当他询问受试者为什么这样迟才做出反应的时候,受试者却说不出原因。荣格猜想这种延宕可能是由一种制止和妨碍病人做出反应的无意识情绪导致的。之后他又发现,与产生延迟反应的那个词相关的一些词也会导致类似的延迟反应。荣格提出“个人无意识有一种重要而有趣的特性,那就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心理丛”[1]35只要任何一个单词触及了一个敏感的心理丛,受试者就会出现延迟反应,或者受试者会表现出迷惑、敌意、愤怒或者怀疑等情绪。荣格的实验发现了许多情结,例如自卑情结、权利情结、性欲情结,而最广为人知的情结无疑是恋母情结。

荣格还发现情结深深地植根于受试者的神经症状中。“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1]37然而情结,正如荣格之后发现的那样,并不一定会成为人的调节机制中的障碍。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它们可能而且往往就是灵感和动力的源泉”[1]37,这对于事业上的成就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情结的起源,荣格起初倾向于认为情结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例如,孩子小时候被粗暴地与自己的母亲分开,这就可能导致他形成一种持久的恋母情结,以作为童年失去母爱的一种补偿。后来他意识到“情结必定起源于人性中一种比童年时期的创伤更为深邃的东西”,[1]38荣格把它叫做“集体无意识”。

如同所有情结一样,土地情结也植根于深邃的集体无意识。当一个人出生并且开始自己的人生旅程以后,跟土地原型相关的各种经历逐渐聚集到一起,例如美丽的自然风景,耕种的成就感,丰收的喜悦等等。所有这些都帮助他形成了土地情结。随着相关经历不断地累积,土地情结也将变得越来越明显。

二 《人鼠之间》中的土地情结体现

斯坦贝克出生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萨利纳斯大峡谷,这里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区,他从小就生活在农业工人中间,非常熟悉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语言习惯。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后,为了维持生计,斯坦贝克曾经在家乡做过水果采摘工,农业工人等各种体力活。在自幼的生活环境的熏陶和日后丰富经历的影响之下,他对土地产生了一种本能的依恋,对普通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农业工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此外,斯坦贝克还酷爱旅行,他的足迹踏遍美国各地,对祖国的土地,对山川河流和田野山林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依恋之情。这些都是形成斯坦贝克土地情结的重要因素。如荣格所说,情结很多时候都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他以美国西部乡村为背景,描写农业工人在困境中的挣扎的作品正是这种源自心灵深处的土地情结的萌发。

《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的成名之作。小说以其家乡萨利纳斯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美国农业工人的凄惨命运。作者对萨利纳斯自然风光的描写,对劳作在土地上的农业工人的生动刻画,以及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对土地一种近乎病态的渴望,都是斯坦贝克土地情结的具体体现。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乔治和莱尼就是典型的四处漂泊的农业工人。故事围绕乔治和莱尼的“土地梦”展开,深动地展现了人对土地的渴望和依恋。乔治和莱尼没有自己的家,和所有的流动工人一样,他们到处流浪,帮农场主卖命工作。他们苦难生活中的唯一慰藉就是能够存够钱,买一小块土地,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养几只小动物。莱尼总是要乔治把这个梦想讲给自己听,而他又不厌其烦地与周围的每一个人分享这个美好的愿望。这样一个梦想其实也是萦绕在每一个农业工人心中的梦想。小说中另外一个人物甘德,在农场辛苦大半辈子,还成了残疾,如今面临着被赶出农场的惨境。他愿意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与乔治和莱尼共同实现他们的土地梦。虽然他只能干点零碎的小事,但是“我到底是蹲在自己的土地上,到底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干活了。”[2]662正如黑人克鲁克斯所说,“我见过成百上千人流浪在路上……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块土地”。[2]81一小块土地,对于无家可归的农业工人来说是那么地诱人,就连看破世事,心灰意冷的克鲁克斯也为之心动。但是在乔治和莱尼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处在社会底层的农业工人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土地梦”。故事最后,莱尼无意中杀死了农场主的妻子,他从农场逃走,按照之前乔治的吩咐藏身在萨利纳斯河畔。乔治找到莱尼以后,再一次跟他描绘起他们共同的那个“土地梦”, “ 我们会有一个地方……我们会有一头牛,我们或许还会养头猪和一些鸡……我们会有那么一小块地……”[2]116这是他们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及这个梦。莱尼完全忘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陶醉在乔治讲述的他们的共同的梦想之中。最后,乔治拿出手枪,杀死了莱尼。这也是莱尼最好的结局。莱尼的死也标志着乔治命运的改变。没有了莱尼,他不仅失去了拥有土地的梦想,也让自己成为了成千上万的到处流浪的农业工人,没有生活目标,今朝有酒今朝醉,度过余生。正如克鲁克斯预言的那样,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梦想,可是没有人能够实现它。乔治编织这个土地梦原本是用来抚慰孩子气的莱尼,却因此成了他们毕生的追求,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动力。斯坦贝克巧妙地将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于土地的向往和依赖,也体现了他本身对于土地的关注。

《人鼠之间》中的人物形象均是以斯坦贝克早年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后,在农场工作时所遇到的农业工人为原型的。有些评论家曾经批评斯坦贝克对《人鼠之间》的人物刻画处理地过于单调。“他们认为,故事中的这些角色都太过简单而缺乏个性和变化”,[3]46但是正是对这些普通,平凡的男人女人的简单刻画才使得这个小故事如此的贴切和动人。小说中的人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群平凡普通的农业工人,诸如乔治、莱尼、甘德。他们来自乡村,他们与土地息息相关,深知土地的珍贵所在;他们在别人的土地上为别人干活,却怀有一个美好的“土地梦”,即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拥有一小块真正属于的自己的土地。另一类是凶恶的农场主,包括农场主和他的儿子,克里。他们是斯坦贝克笔端下最典型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财富和地位远远高于为自己干活的农业工人,但就情感和理解力而言,他们却远不如这群贫穷的工人。斯坦贝克对他们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这些自私、粗俗的农场主的厌恶,也从侧面反映了他那发自内心深处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这同时也是斯坦贝克作品中所为人熟知的特点之一。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身份的人物的描写与刻画,斯坦贝克向读者展示了劳动人民和农场主的区别,以及他对于被压迫和剥削的农业工人的同情和支持。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斯坦贝克对于自然风光的描写并不多,但是寥寥数笔却透露出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热爱和对大地的无限依恋之情。“渐近黄昏,萨利纳斯河深绿的水面平静安详。太阳已离开山谷,爬上了加比兰山坡,阳光下的山顶呈现出动人的玫瑰色,一片快乐的 光影落在池塘边斑驳的梧桐树丛中。”[2]1再如作者对丰收景象的朴实描绘,“麦场的一边高高地堆着刚刚收割的麦子,麦堆像一个山坡一直延伸到麦场的另一边……闲下来的马驹在细细地咀嚼着地上剩下的麦穗……苍蝇在空中嗡嗡地飞着……外面传来男人们欢快的、嬉闹的叫嚷声。人们闹着,笑着。但在麦场里面,静悄悄的,懒洋洋的,暖烘烘。”[2]301这些朴实无华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通过土地梦为中心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刻画,以及自然风光的描绘,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鼠之间》中斯坦贝克土地情结的影响。他所描写的人都是一些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普通劳动者;他所描绘的地方就他的故乡,加利福利亚;他给读者展现的是生活在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对于土地的强烈渴望。正是因为他热爱土地,理解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他才能够如此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劳动人民的美德和缺点以及大自然秀美的风光。正是因为他对土地和劳动人民的关注,他才能深刻理解“没有人能去天堂,也没有人能够得到土地”,的原因,因此美丽的土地梦最终破灭,而无家可归的农业工人注定孤独。

三 《人鼠之间》中土地情结的积极影响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超越个人和作品的范畴,而且能够传达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人鼠之间》中斯坦贝克的土地情结并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心理情结,更是植根在美国的民族精神中,甚至是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的情结。正如荣格所提到的,情结“不仅与自己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连结在一起。”[1]40

荣格认为情结可以引导创作者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来反映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更为深邃的一个层面,即集体无意识。斯坦贝克的小说创作及其主题都与起源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土地情结紧密相连,因此他对土地的关注,对生活在土地上的贫苦劳动人民悲惨境遇的关心都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尽管荣格发现情结对人的精神和行为可能存在一些干扰,他同时也强调很多情结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情结的这种积极作用虽然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创作中,但是在诸如写作、绘画和雕塑的创作中表现地尤为明显。”[4]20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有能力让自己的情结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展现集体无意识中更为深邃的层面,并藉此来探讨和解决时代所处的困境和失衡状态,这也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的职责所在。

斯坦贝克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一方面,在土地情结的影响下,他生动地记录了人与土地的紧密关系,描写了一群农业工人如何四处流浪,努力想要寻找一个出路。他的土地情结强大的创造力同时也引领着他去穿越人物的个人命运来探讨整个人类的普遍境遇,正因为如此,这个小故事才能够在每一个读者心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启发人们去思考如何面对困境,如何逃脱梦魇。

《人鼠之间》中乔治和莱尼的友谊与故事中反复提及的“孤单”主题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乔治曾经说过,“像我们这样工作在农场的人,是世界上最孤单的人,没有家庭,不属于任何地方,也没有什么可以念想的……”[2]15在小说里,甘德、克鲁克斯、斯里姆以及克里的妻子都曾提及他们深深的孤独感。小说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克里的妻子对莱尼说,“我为什么不能跟你说话?我都没人可以说话,我感到特别孤独”[2]95“孤单”是小说里所有人的一个噩梦,除了乔治和莱尼。他们试图对这种可怕的孤单说不。他们努力工作来摆脱这种孤独感。斯坦贝克试图用乔治和莱尼之间这种难能可贵的友谊来为这个失衡的世界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如莱尼说道,“我们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有你照顾我,你也有我照顾你。”[2]15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望在农场里并不稀奇,因为所有的农业工人内心深处都梦想拥有土地。但是他们相依为命,互相照顾的深厚友谊却显得如此地与众不同。尽管最后这种友谊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也没有能够幸存,但是他们的友谊,就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给了人们一种新生活的希望。事实上,这种对友谊的追求也反复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和神话故事中,再次印证了这种珍贵情感对人类的深刻意义。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正处在经济危机的深渊中。很多美国人开始反思自己民族的过去和未来。有些美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国家制度,试图去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重塑美国人民的信心。与此同时,在苏联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这让迷茫中的美国人看到了希望。到30年代中期,美国文学开始转向“政治小说”的风向。政治主题的小说开始大量出现,它们探讨美国社会出现的尖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它们试图给困境中的美国人民一些新的启发。随着局势的恶化,美国各地都出现了工人罢工。斯坦贝克本人就曾经亲身经历了在他的家乡萨利纳斯发生的莴苣采摘工人罢工运动。他的朋友回忆,“他(斯坦贝克)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支持这些农业工人。”[5]斯坦贝克的个人经历让他对于对农业工人的处境尤为关注,尤其是这些农业工人如何组织在一起,以及他们团结的力量,即集体主义的力量。他的这些关注也在《人鼠之间》中有所体现。集体主义在小说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乔治和莱尼的土地梦想像一块磁铁一样将农场里所有孤独的农业工人连在了一起。先是甘德,然后是克鲁克斯,这些原本孤独的灵魂都渴望与乔治和莱尼一起,就像兄弟一样对待彼此,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丰收。只有当他们有了这种集体归属感以后,他们才不会感到如此痛苦,如此孤独。乔治和莱尼也因为这种团结的力量,曾经一度看到了土地梦想实现的曙光。也只有通过团结互助,这些四处漂泊的农业工人才能摆脱自己的孤独境遇。故事里,克里的妻子曾经辛辣地指出男人们的个人主义,她说,“你们都彼此害怕,你们都害怕别人从自己那里得到点什么……[2]85这番话揭示了个人主义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障碍。如果人们追求共同的利益,就如乔治、莱尼、甘德、克鲁克斯尝试的那样,他们就不会对彼此保持距离,充满敌意。当他的国家和人民都困于个人主义的深壑无法摆脱困境的时候,斯坦贝克开始探究集体主义,试图从这一人类的精神遗产中重获力量。也因为他对于自己的同胞有着深刻的认识,斯坦贝克在这部小说中,将个人的孤单感和处于萌芽中的集体主义意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因为他来自美国西部,因为他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峻的一段时期,斯坦贝克在创作过程中,努力想要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他不仅仅关注家乡的美景和淳朴的劳动人民,同时也从这片养育自己的热土中,为自己的同胞汲取灵感和启示。

斯坦贝克的土地情结让他跟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人鼠之间》这部中篇小说中,他对农业工人的细微观察,对于自然风光的朴实描写以及对人们追求土地梦想的理解和欣赏都是他的土地情结的自然体现。斯坦贝克的文学创作曾经饱受争议。哪怕是今天,在他去世50多年以后,他仍然还是文学批评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毫无疑问,对他的争议还会继续下去。但是,通过对他的土地情结的分析,我们要承认,这位作家拥有所有可以让他成为一名值得尊敬的作家的品质。一方面,斯坦贝克捍卫了已经被人们逐渐遗忘的东西,肯定了人类精神的力量。在《人鼠之间》中,虽然莱尼死了,乔治的土地梦想破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友谊和土地梦的力量。另一方面,斯坦贝克为自己的人民以及后代积极地探讨和寻找有效的出路。正如他所推崇的作家福克纳一样,“他比任何人都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的力量和人的缺点”,[6]斯坦贝克知道自己作为作家最大的责任就是对人类遭遇的理解和找到解决之道。他的创作体现了对人类普遍遭遇的深刻理解和对解决方式的关注,这也是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1] 荣 格.心理学与文学[M] .冯川,苏克,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2] John Steinbeck.OfMiceandMen[M].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Inc, 1978.

[3] Annie Loftis.TheShortNovelsofJohnSteinbeck:CriticalEssayswithaChecklisttoSteinbeckCriticism[M].Ed. Jackson J.Benson.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0:46.

[4] Robert H Davis.Jung,Freud,andHillman:ThreeDepthPsychologiesinContext[M].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3:72.

[5] Jay Parini.JohnSteinbeck:ABiography[M].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94:205.

[6] John Steinbeck.ThePortableSteinbeck[M].Ed.Pascal Covici,Jr.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6:690-92.

猜你喜欢
莱尼斯坦贝克荣格
Lenny the Flying Inventor1 飞行发明家莱尼
赢创AEROSIL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液荣获2020年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用温暖点亮孩子梦想
食蟹狐想要包鱼塘
黑白的空间对峙:《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社会空间
《愤怒的葡萄》:主题与人物形象的探析
《烦恼的冬天》的伦理道德意义
近半个世纪来国内外斯坦贝克生态批评研究现状述评
荣格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