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育菡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海南儋州 571700)
·护理·
新形势下专科护理的发展与护士角色的转变
吴育菡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海南儋州 571700)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临床实践领域分工细化,专科护理已进入全新的专业化发展阶段,在专科护理工作内涵加深和专科护理领域拓展的同时,专科护士的职能作用也在广度深度上有了很大的延伸,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专科护理人才成为临床护理面临的重大课题。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学科要有精英,护士必须更新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要。
进展;专科护理;护士角色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受过专科护理训练的护士,能利用其专科的护理才能,独立为患者及家属解决健康问题。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即是适应现代医学对专科护士的技能要求,也是临床护理人才队伍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是临床实践发展的必然策略方向。
专科护士最早在美国提出的,并从1954年开始培养专科护士,随后扩展到ICU护理、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瘘口护理、癌症护理、临终护理、感染控制等临床专业各领域。加拿大、英国等世界各国是在20世界60年代也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制度,并进行相关专科教育课程培训。我国香港地区也在1991年开始开展了21个专科护理领域专科护士制度。这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医疗护理、保健及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我国早已重视并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研究”,“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等计划纳入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并在临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目前,全国专科护士培训从局限于ICU、糖尿病等领域扩展到较宽的临床实践,范围涉及危重症、造口、糖尿病、临床营养、母婴护理、老年病、手术室、血液净化等。专科护士的培养,不仅提高基础护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充实和完善护理专业内涵,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还促进了高学历、高职称护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更好地发挥了医疗团队的协同作用和专科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专科护士对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愈加显著。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存在重生物轻人文、重病轻人、重医轻护、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护士护理时是以执行医嘱和规范的技术操作为根本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每天只机械枯燥地从事护理,而忽视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帮助患者,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疾病的治疗,对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缺乏有效的积极刺激,是单一护理型模式。在这种传统护理模式下,护士只是充当医生的助手角色,附属于医疗之下,从而使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一支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护理成本、具有高素质和高技术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队伍[2]。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向优质服务、卓越服务方向发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具有综合性理论指导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角色在广度上,服务要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区,在深度上,护士的职能作用要走向专业化,并发展成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工程学医学模式的护理计划者、护理执行者、护理管理者、健康教育者、健康协调者、健康咨询者等多元化角色。
3.1 更新护理理念,顺应专业发展[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不但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概念的变化促使了护理模式和工作范围的扩大[6]。21世纪医学模式也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工程医学模式,开始从多视角、全方位进行医学研究和实践的崭新时代医学模式。护理服务对象包括了患者、亚健康人和健康人,并把人当成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从医院延伸到社区。一直以来,护士不详细划分科室工作,表面上看每个专科都能适应,属于全面发展,但是却反映出学科发展的滞后[3]。随着医疗专科化发展,专科护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发展专科护理,是为了更好地发掘护理专业内涵,节省医疗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医疗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从国际上看,专科护士的培养已成为国际护理的发展趋势,所以,专科护士的发展是护理界提升自我专业水平非常重要的一步。
3.2 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慢性疾病随之增多,医疗服务也按需要给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由关注个人健康延伸到关注家庭及社区健康。在转变过程中,护理变得专科化,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由于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和职责的扩展,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科学理论基础、精通学科研究方法、精湛专科技能的高学历和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因此,护士角色应该是多方位的,应是护理者、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学生、研究者等,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需随时转换角色,能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目标,不同的时间、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是转向预防、护理、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护理型模式。
3.3 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提升护理技术水平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高、新技术和设备不断融入医学领域,特别是随着高科技医疗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发展与推广,使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极大地促进护理技术的提升。随着护理技术的提升,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器官移植、显微外科、介入等专科护理技术也发展很快,同时护理设备的更新换代,新技术、新业务也随之拓展,如护理三肢体离断再植手术、皮瓣移植手术、腔镜手术、肾移植手术、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垂体瘤摘除术、心血管介入术、心脏移植手术,以及PICC、深静脉置管护理等,都对护理专业要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4.1 由一般护理向专科护理扩展现代诊疗技术的快速进展和医疗分科的不断细化,在医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临床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从全球看,专科护士的培养已成为国际和国内护理的发展趋势,护理发展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研究的发展,无疑成为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趋势。作为人类健康的维护者,在实践中,专科护士的角色作用会因岗位职责、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等因素而循序渐进地扩展变化。专科护士具备的职能和作用应包括:在临床护理方面,专科护士要充分利用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提供相应的教育,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5]。如直接或间接担当为患者服务的任务,除一般护理外,主要针对复杂病例进行处理。为患者提供教育的对象也要扩大到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和医疗辅助人员以及广大市民;在临床管理方面,专科护士是直接护理者和护理的指导者。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科发展方向,开展专科领域护理研究,提供专科意见,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同时还要管理、指导和评价护理,充分利用系统的考核与监测,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所以,专科护士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本专科有关专业知识和各种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科学、医学发展需求。
4.2 护士成为医生的合作者新的医改政策,将全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护理工作的场所由单一的医院扩大到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所、疾病控制中心等。护理职能的转变,专科化后的护士角色由单纯的照顾者、帮助者、服务者转变为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和健康者、咨询者、促进康复者、代言人或保护者、研究者、著作者、及权威者。按照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要求,护士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平等的合作者。要求护士不但要能又快又好地执行医嘱,更好配合医生治疗工作,而且还要能够关心医生,工作上相互体谅,与医生相处关系融洽[4]。作为专科护士,必须做好三个结合,才能很好成为医生的合作者,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护理职能。一是尊重医生,善于与医生双向交流结合。医生是医疗工作主要实施者和实际操作者,作为护士,应当充分尊重医生,在治疗上密切配合,如:对患者诊疗方案时,每一步骤需要做些什么,一定要多问,要清楚。但是尊重并不代表盲从,如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或按规定报告,共同把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用在患者身上。二是执行医嘱与及时反馈相结合。医嘱是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在饮食、用药、化验检查等方面的指示,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药后反应等,并准确及时反馈给医生,让其及时修正医嘱与治疗方案。三是诊疗主线与护理主线相结合。在医疗过程中,做到诊疗主线与护理主线的完美结合,应从以下三点努力:第一是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制订危重患者护理方案前,护士长应听取科主任的意见,以达到两条主线在计划上达到一致。第二是医护共同查房。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医生的查房、并作记录。护士参加查房,为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趋势,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第三是护理组采用新的护理理念应让医生了解,取得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支持。
4.3 护理管理已从“人治”走向“法制”,更注重“人本原理”的运用护理工作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康健,与法律密切相关。我国颁布的《护理管理法》,把护理的道德规范提高到法律规范的高度,使护理的工作走上法律轨道,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护理管理中,越来越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出现了现代护理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问题学说等原理为依据,这些管理模式都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各种效率与质量。
4.4 护理手段不断创新,广泛使用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科的性质与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涌现,许多护理领域工作应用了微机系统,很大程度上将护士从繁重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把精力用在加强学习、研究,提升专业素质、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上,并为培养专科护士的超前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4.5 护理服务领域扩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标志之一,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还注重卫生保健。护理也由医院内的协助医疗性服务,扩大到医院外的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保健性护理服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护理工作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温馨爱屋、老人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病房、精神心理咨询等为社会谋福利的服务,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医疗护理的需求。
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新的医改政策,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专科护士要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走向基层,走向社会,充分履行护士的责任和义务,起到促进健康,协助康复、预防疾病、减轻痛苦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要更新观念,自觉转化角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专业化水平,奉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用爱心、细心、责任心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1]杨晓媛,刘文清,王红梅.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学科发展[J].西南国防医学,2012,22(6):656-657.
[2]曹彩平.我国专科护士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医院,2009,9(6): 130-132.
[3]吴春玲.手术室护长在培养专科护士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38(3):384-385.
[4]寻明兰,吴美福.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与体会[J].吉林医学, 2010,31(13):1917-1919.
[5]杨鸿,胡丽君,探讨儿科专科护士的发展和培养[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1,9(6):20-22.
[6]蔡碧珊.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44-45.
R473
B
1003—6350(2014)12—187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2.0728
2013-12-15)
吴育菡。E-mail:10551161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