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红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江苏 徐州212000)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器官的疾病,如脑卒中、昏迷、智能障碍等,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以致不能正常进食[1]。为保证其营养需求,只要胃肠道解剖和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但肠内营养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护理技术,应用不当或监测不及时会导致明显的并发症,如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严重的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病程。我科2012年9月~2013年12月,通过床边B超准确定位测量胃潴留的量,指导临床制定肠内营养的速度和总量,明显减少了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病人对肠内营养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0~90岁,均自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目标喂养时间:10d以上,4h/d以上。排除胃切除术后、胃肠肿瘤、肠梗阻。
1.2 方法 患者均自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经胃喂养、持续滴入(150ml/h);体位均采取半卧位,头高30°~45°。在病人喂养前、喂养后2h、4h床边使用B超定位同时测定胃内液体量,如果残余量<100ml时,在原速度的基础上增加20ml/h,<200ml时维持原速度,残余量>100ml泵入量减半,残余量>200ml,且连续4h则认为不耐受经胃喂养暂停营养液滴入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服用吗丁啉等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2]。连续观察一周,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和监测结果制订肠内营养的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有无胃潴留,评估肠内营养的吸收和下行情况。间隔2h评估一次,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腹胀、呕吐、腹泻和返流、误吸等。并对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进行评价。具体分为:优(完全接受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剂量,完成配合各项护理措施);良(部分接受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剂量,完成大部分治疗计划,不定时治疗,对护理措施部分配合);差(偶尔或病情加重时治疗,对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理解,对护理措施不配合)。
本组患者4周内在喂养过程中及喂养后,食物返流由原来的38.3%下降到15.0%,呛咳由原来的33.3%下降到11.7%,腹泻由原来的25.0%下降到18.3%,吸入性肺炎由原来的25.0%下降到10.0%。患者对肠内营养依从性优良率为95.0%。
3.1 老年人由于食道解剖结构的改变,下食道括约肌松弛,防止胃-食管返流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易发生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出现[3]。沙文阁[4]的研究也发现胃-食道返流是吸入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身体活动量逐渐减少,代谢率下降,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特别是胃肠功能减退,使胃排空延缓。文献报道[5],老年人液体半排空时间为123min,青年人为47min。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是因为胃肠蠕动减慢,输入的营养液潴留在胃内。每次鼻饲前均应检查胃残余量,如超过100ml,即表示胃排空延缓,应适当减慢喂养速度和延迟喂养时间。
3.2 误吸、吸入性肺炎是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颅脑损伤、意识障碍、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延迟和食管返流,并且仅凭胸部物理检查观察腹胀与否不够客观、确实。采用定时测量胃残余量的方法,客观评估鼻饲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明显减少上腹饱胀、返流、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及时调整鼻饲速度和量,一旦发生残余量过多(>100ml)适时调整鼻饲速度,使得床边护理工作有的放矢。
3.3 目前常规使用注射器抽吸胃液,判断是否残留过多。由于病人的体位、喂养管的位置等因素,胃潴留的量很难准确。有文献报道,胃镜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分析胃潴留[6],但由于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有一定的痛苦和风险,老年患者很难接受和配合。实时超声显像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胃肠动力学检查之一。以其合乎生理状态、安全、无放射性、简便易行、可重复,并可观察胃的不同位置等优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6]。B超检查发现胃内液体滞留即提示胃排空延迟,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无创、快捷的检测手段[7]。采用床边B超定位测量胃潴留量,对老年肠内营养患者无痛苦、使用方便、病人能够配合,而且比较准确。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定时监测胃潴留量,根据胃潴留量的多少增加或减少营养液的速度和总量,可以前瞻性地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谭英葵,张燕燕,黄美香.老年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03-305.
[2]李建平,韩红蓉,闫敏姝.B型超声诊断胃排空延迟[J].长冶医学院学报,2007,21(6):460-461.
[3]王淑莲.重症脑卒中患者鼻饲反流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27-228.
[4]沙文阁.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1):19.
[5]耿德章.中国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
[6]廖冬平.胃潴留204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学杂志,2009,31(10):68-69.
[7]谷守七,王元明,姜淑燕.胃排空功能超声检测[J].中国超声学杂志,1994,10(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