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佩
1、备肥。小麦是喜水肥作物,尤其是对氮磷肥比较敏感,在备肥时一定要保证氮肥和磷肥的供应。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底肥以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较好,施用量为:亩施农家肥2—3方,尿素15公斤或碳铵4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氯化钾5公斤,也可用氮磷钾比例为18∶16∶6的复合肥(复混肥)50公斤。秸秆还田的田块每亩要另外增施10公斤尿素或25公斤碳铵,以免冬前秸秆腐烂时与麦苗争夺氮素,形成黄苗、弱苗。
2、备种。受我县土壤肥力较差、冬春季节十年九旱、水利设施不完善的限制,选择品种应以稳产、优质、抗逆性强为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高产。近两年在我县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良星99、济麦22、观35、衡 4399等。
3、造墒整地。小麦应足墒播种,整地前如墒情不足应浇地造墒后再整地。整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肥料撒于地表后要尽快翻耕,如使用碳铵,最好是边耕边撒,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散失;二是要适当的深耕,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尽可能把秸秆向深处掩埋,减少因秸秆在地表造成地表散墒及缺苗断垄;三是要整地后耱耙,尤其是旋耕的地块,旋耕过后一定要耱耙,整好的地块做到地面平整、不漏耕漏耙、土层上松下实;四是要除去田块周边的杂草,减少小麦病虫害传染源。
4、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清选、晾晒、包衣或拌种。
(1)种子清选。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清选,除去秕粒、病粒、破损粒及杂质,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2)种子晾晒。播前选晴好的天气对种子晾晒2—3天,可有效提高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增强种子及麦苗的抗逆力。
(3)种子包衣或拌种。包衣或拌种是减少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最有效的途径,防地下害虫可用毒死蜱等。防病建议使用戊唑醇(立克莠),不仅可以有效防治黑穗病,对小麦多种锈病、白粉病、根腐病及赤霉病也有防效。
1、播期。巨鹿冬小麦的适宜播期是10月8日—15日。
2、播法。采用15厘米单条机械播种。
3、播量。小麦适播期内建议亩播量10—12公斤。10月15日后每晚播一天播量增加0.5公斤,最大不超过20公斤。秸秆还田或整地质量不好的地块应适当加大播量。
4、播深。小麦适宜播种深度为3—5厘米,整地质量好、墒情足的麦田易浅。整地质量不好、秸秆还田、墒情差的地块易深。
5、镇压。播后镇压不仅可以把地里的坷垃压碎、把地压实、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还可使种子与土层全面接触,利于小麦出苗,形成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1、冬前防病。小麦冬前病害主要是全蚀病,可用多菌灵或戊唑醇喷雾防治。
2、冬前治虫。小麦冬前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蚜虫可用吡虫啉进行防治,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进行防治,防治时间是上午10点以后到下午2点以前。
3、冬前除草。冬前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荠菜、米瓦罐、节节麦、野燕麦、雀麦及猪殃殃等,可于11月上中旬用骠马或世玛进行防治,喷药时一定要喷布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切忌草多多喷,没草不喷。
4、浇越冬水。冬前整地质量好、苗情好、墒情足的麦田可以不浇越冬水。对确需浇越冬水的,应在11月中下旬夜冻昼消,水分能从土壤里渗下去时浇灌为易,过早,气温偏高,蒸发量大,不能起到保温增墒的作用,过晚,温度偏低,水分不易下渗,形成积水,地表冻结,冬灌后植株容易受冻害死苗。
1、起身期镇压。此时镇压可起到控旺长、防倒伏、保墒情的作用,一举多得。
2、水肥运作。小麦中后期一般浇两次水,第一次在起身拔节期,第二次在扬花灌浆期。
(1)拔节期水肥运作。苗情差、群体小、土壤墒情不好的麦田应在起身期浇春季第一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一般麦田应在拔节初期浇春季第一水,结合浇水追10—15公斤尿素。群体过大、墒情足的麦田应将春季第一水推迟到拔节后。
(2)扬花灌浆期水肥运作。小麦开始扬花后应及时浇灌浆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公斤。
3、病虫草害防治
(1)病害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主要有锈病和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或粉锈宁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小麦中后期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粘虫和棉铃虫等。蚜虫用吡虫啉等防治,红蜘蛛用阿维菌素进行防治,粘虫和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小麦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
(3)草害防治。小麦中后期防治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用药以苯磺隆为主,喷药时间在返青后到拔节前,拔节后切忌喷施除草剂。
(4)防干热风。出现干热风后,可通过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田间空气湿度的方式来预防干热风。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要在蜡熟中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割在完熟期进行。
小麦收割后应及时在三合土麦场晾晒,禁止在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晾晒。晾晒后采用干燥、趁热密闭贮藏和“三低(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的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