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展现

2014-04-01 03:42刘文婷
关键词:丰乳歇后语莫言

刘文婷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纵观莫言创作史,不难发现,莫言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先后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四十一炮》等十一部长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等中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其中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德等十余种语言,在诺奖前已获得多项中外大奖,在世界文坛具有广泛影响。

从莫言作品的众多译文和奖项中,我们可以看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其深厚的读者基础和世界影响力是分不开的。那么,莫言作品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代表着什么样的中国元素、东方魔力,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莫言作品进行解读,从不同层面探究莫言小说中所展现出的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特色。

一 东方女性魅力展示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我们一直为之骄傲的灿烂文化,但同时也给我们民族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莫言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揭示着这些让我们曾经骄傲过、惊奇过、哀叹过,又讨厌过的文化印迹,带领我们去感受那些不可思议的东方传统文化之旅。

1.以脚为“美”——揭开东方女性的神秘面纱。

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著作中,东方女性始终以神秘的色彩呈现在读者面前,她们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莫言诸多作品中,尽管大部分女性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在她们身上仍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侵蚀的烙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子美的评价标准是十分独特的,如唐朝女子以胖为美,崇尚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成语“环肥燕瘦”就是有关杨贵妃和汉成帝时的赵飞燕这两种不同时代美女的代表。而到了宋朝,审美标准又发生了变化,相比脸圆体胖的标准,人们更倾向于瘦脸、削肩、柳腰、纤足,尤其是缠足的出现,在北宋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对于“三寸金莲”的喜爱。当时的人们认为小脚女人才是最美的,就像现代人认为女性穿起高跟鞋才能彰显气质一样,这种思想曾深深地毒害着一代又一代封建社会的女子。莫言的几部长篇小说中,多次提到了关于“裹脚”这一传统陋习。

裹脚,在中国传统女性的封建意识里,是必须经历的痛苦。它可以追溯到五代末,直到民国后,才正式颁布了废除令,使中国女性的脚真正获得了解放。如今,女性的大脚已是随处可见,人们非但不以为怪,可能更无法理解“三寸金莲”究竟美在何处。莫言通过作品,让读者直面“以脚为美”的时代,从而展现与揭露传统东方女性之神秘所在。

在《红高粱家族》中,“我奶奶”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野性的美丽女子,作者在描写她的美丽时,首先并且着重描写的正是她那双小脚。“我奶奶哭得昏昏沉沉,不觉得把一只小脚露到了轿外。轿夫们看着这玲珑的,美丽无比的小脚,一时都忘魂落魄。余占鳌走过来,弯腰,轻轻地、轻轻地握住奶奶那只小脚,像握着一只羽毛未丰的鸟雏,轻轻地送回轿内。”[1]在这里,作者十分详细地描述了“我奶奶”和余占鳌之间以脚为中介的第一次接触,用尽了“玲珑”“美丽无比”“鸟雏”等词汇,也正因为这双小脚,“余占鳌家就是因为握了一下我奶奶的脚唤醒了他心中伟大的创造新生活的灵感,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彻底改变了我奶奶的一生。”[2]

一双小脚,可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让人“忘魂落魄”,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也许会有人不相信,认为太过夸张,但是反过来思考,如果这不是事实,那为何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会有那么多父母忍心去为自己的孩子裹脚呢?可见,封建思想已经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莫言正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描写,引发读者深思,与鲁迅所提倡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莫言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故事中女主角孙眉娘,本是一平常人家女子,却貌似天仙;本该依仗自己的美貌,嫁一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却委屈地嫁与愚笨的屠户赵小甲为妻。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小说中这样写道“俺的短处就是一双大脚,都怪俺娘死得早,没人给俺裹小脚,提起脚来俺就心里痛。”[3]可见,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一双脚的大小就可以决定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

为了突出小脚对于女子美丽的重要性,在《檀香刑》中,作者还在“猪肚部”中着重描写了《比脚》一章。在这章中,作者笔下的孙眉娘在十八岁时,就已经成为人们眼中最美丽的女子。而遗憾的是“这闺女,如果不是两只大脚,会被皇帝选做贵妃!”[4]因为脚的致命缺陷,她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大脚仙子”“半截美人”“狗肉西施”,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讽刺着那双大脚。“如果能让俺的脚变小需要减俺十年阳寿,俺愿意少活十二年!”[5]

尽管如此,孙眉娘似乎并不甘心,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县太爷钱丁,在“看夫人”的日子里,她打扮得花枝招展,想去吸引钱大老爷的目光,当看到一旁端坐的钱夫人“脸上蒙了一层粉色的轻纱”时,眉娘心中顿时产生了希望,认为钱夫人一定不好看,并且不如自己好看。但当夫人似乎是无意地将长裙往上撩了撩,显出了那两只三寸金莲时,“顿时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6]眉娘感到羞愧,并且惨败,甚至跌了个仰面朝天。

在莫言笔下,“三寸金莲”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小脚就象征着美丽,拥有它的女人,就会拥有美貌,赢得天下。莫言多次以此视角展现东方女性之独特魅力,讽刺意味浓郁。这种仅属于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美丽”,在莫言这里得到开发,通过其作品对女性小脚的精细刻画,在展现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将荒诞与批判较好的结合,在看似荒诞的“魅力”背后,是作者批判的用心所在。

2.重男轻女——揭示大地般中国母亲的伟大与悲哀。

莫言曾经提到:“在母亲们的时代,女人既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又是物质生产的劳力,也是公婆的仆役,更是丈夫的附庸。而这一切也是母亲们自愿地努力去做的。”[7]的确,中国式的母亲好像生下来就注定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饱经风霜、勤劳勇敢的代名词。在中外的人口增长表中不难发现,日本韩国等国家一度出现人口负增长,如2013年的新闻中就曾报道过韩国的许多小学招不到学生或是只有一个学生的开学典礼。新闻分析说现在的韩国人普遍缺乏母性意识,并不愿意生养小孩。相比之下的中国,则恰恰与之相反。许多学校都拒收孩子,理由是已经超额。为什们会有如此反差呢?这与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民族传统教会我们的是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文化,因此不管已有多少孩子,一定要生儿子,多生儿子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以致使我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并且仍在逐年增长,这与“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是分不开的。

莫言也正是抓住了中国人这种独有的民族心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有关母亲的故事。在《丰乳肥臀》中,“丰乳”与“肥臀”是作者认为对于中国母亲最好的阐释。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就在于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养用什么养?育用什么育?用臀,用乳。”[8]也许当读者看到这部书的书名时,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作者会用这样一个暴露的名字,也许许多人会因为书名而感到不解,对莫言的了解也戛然而止。如此,我们只能替他感到惋惜,因为读者的狭隘眼光误解了一部歌颂伟大母亲的名著。

在《丰乳肥臀》中,作者描绘了一位母亲——上官鲁氏,嫁给了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上官寿喜,为了传宗接代,选择了借种生子,在产下儿子上官金童之前,一连生了八个女儿。这种看似荒诞的情节,在现实的中国,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女性充当了生产工具,为了生一个传宗接代的儿子,命运的玩笑让本已入不敷出的家庭变得更加贫困。这点莫言也深有体会,正是母亲的亲身经历,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也为兼具伟大与悲哀的中国母亲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

不可否认,中国的母亲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许多作家都选择用作品来歌颂伟大的母亲,将母亲与大地联系在一起,而莫言认为“母亲其实也是大地之子,母亲并不是大地,但母亲具有大地的品格,无私奉献,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大之至哉!”[9]因此,在作者心中,丰乳与肥臀是神圣的,是庄严的,也是美丽母亲的象征。

但莫言也并非止于对母亲的歌颂,他也同时强调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对母亲们的伤害。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生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生男孩?为什么已经入不敷出的家庭仍要生儿子?莫言在作品中给了我们充分的诠释。《丰乳肥臀》的开篇,就让读者对人们受“重男轻女”思想毒害之深有了深刻的体会。已经连续生了七个女儿的上官鲁氏,在家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当她要生第八胎时,婆婆上官吕氏把一卷白布,一把剪刀放在炕上,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你公公和来弟她爹在西厢房里给黑驴接生,它是初生头养,我得去照应着”,[10]上官鲁氏的地位竟不如一头驴重要。在为上官鲁氏感到可悲时,作者又蜻蜓点水似地介绍了七个女儿的名字,分别是“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尽管作者并未对她们流露出同情之色,但每次这七姐妹的名字的出现,无一不在讽刺着七姐妹可笑又可悲的人生,因为她们的出生是不被父母所祝福的,这样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

尽管如今时代变迁,中国已走向世界,中国人也看似早已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但在内心深处,是否还为这愚昧的“重男轻女”留有一席之地呢?在当代的中国农村,是否仍有超生现象的存在?超生现象的发生与“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莫言选择用文字记录下这样的中国,向世人展现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一个深受封建意识侵蚀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年代。同时,选择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发人深省。

二 博大精深的汉民族语言特色

汉字,有别于拉丁文字或是其它民族的语言符号,作为古文字之一,为何能够历尽千年而不衰,这与它的民族特质密切相关,使其始终焕发着持久的生命力。莫言,尽管由于家庭原因,“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骨子里是个农民,但在作品中,却表现了敏锐的现代文化哲学视角和鲜明的现代派文学风采。”[11]可以说,“莫言是一个语言的奇才,他的语言汁液横流,他的细节饱满生动。”[12]经过日积月累的语言文化洗礼,他早已能娴熟的将汉民族语言掌握并运用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在其作品中品味民族文字所带来的视觉盛宴。

1.俗而可耐的方言。

在莫言的众多长篇小说中,并不是随处可见带有方言意味的俗语。或者是出于作品主题的需要,避免雷同;或者是出于对读者期待视野的不同选择,满足大众口味;再或者是考虑到翻译的难度,作者只得舍弃一些方言的运用。而在另一些长篇中,莫言却选择了通篇运用方言,使原本平凡的故事增加了更多语言色彩,俗而可耐。

由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可谓是一部方言力作,“莫言以他独特新锐的思维和视角,创造出新颖鲜活的个性语言,彰显了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13]这是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是一部真正献给人民群众的小说。从开篇至结尾,没有一句不渗透着汉民族地域方言的魅力。众所周知,书面语与口语是有所不同的,书面语中应该运用比较正式的语言,这样才叫做得体。而一些作家力求突破,会创造性地运用方言,展现出地域色彩。正如当今许多广受喜爱的电影、电视剧,都会加入一些方言以增强艺术效果。莫言正是发现了这一点,并在其作品中进行尝试,将民族方言融入其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檀香刑》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对第一人称的运用进行了巧妙设计,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对应了不同的称谓。第一人称的变化让读者领略了汉民族方言的魅力。在变幻的第一人称中,运用最多的就是“俺”字,读者起初阅读时会感到俗,但随之会感到亲切,似乎“俺”字有着巨大魔力,可以使读者很快进入角色,体味故事。小说的开篇就这样写道:“那天早晨,俺公爹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14]这是眉娘所说的话,从这句话中,读者可以很快勾勒出眉娘的形象:一个朴素、直率略带憨厚的农村妇女形象。第三章的《小甲傻话》中,“俺娘说,老虎满嘴胡须,其中一根最长的,是宝”“俺老婆还是俺老婆”,[15]尽管与眉娘都用了“俺”字,但小甲却略显傻气,“憨态可掬”。与小辈不同,身为朝廷的侩子手,从小接受宫廷文化熏陶使赵甲褪去了俗气,作者为了显示其身份,在赵甲的自白中,运用了“我”字展开叙述,使读者感到赵甲并不像小甲那样让人亲切,相反,还有一些威严意味。“我说了这半天,你们应该明白了,你爹我为什么敢对着那些差役犯狂。”[16]但赵甲毕竟只是一个侩子手,并未接受过正式的教育,而作为朝廷命官的钱丁,又比他们多了一丝书卷气。因此,为了显示钱丁的学者身份,作者在《钱丁恨声》一章中,将“我”字又改为“余”字,“你不要以为余醉了,余没醉,余多么想醉,但酒只能醉余的肉体,醉不了余的灵魂。”[17]从钱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有学问,而且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子,会让无数女子为之倾倒,也让眉娘对他的相思成疾显得符合现实。

从一个看似简单的第一人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所在,区区一个“我”字的不同替换,就可以使每个人的形象性情显露无疑,这是其它语言所无法企及的。比如拿最通用的英语来说,只能将“俺”“我”“余”通通翻译成“I”,那这其中汉语所特有的韵味也就无法体味了。

2.画龙点睛的歇后语。

“人称莫言是‘鬼才’‘怪才’‘奇才’,是源于其作品的“怪味”。[18]之所以给人以怪味之感,除了上述方言的运用,莫言作品中的语言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画龙点睛之笔——歇后语的运用,看似随手拈来,实则作者精心设计,运用恰到好处,使人读后感到妙趣横生。

歇后语作为熟语的一种,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将前一部分理解为谜面,而相应的后一部分为谜底,表达时可以只说前一部分,而重点在后一部分。在汉民族语言中,歇后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古代很少有书籍对歇后语进行详细记载,但在人民群众中,由于其自身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因此被广为流传。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莫言自然从小就接触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歇后语,经过提炼,将其运用到作品中,在确切表达意思的同时又给人以幽默意味。如《蛙》中,在第四部分,作者以蝌蚪的身份给杉谷义人先生写信,告诉他期待已久的那部话剧,依然没有动笔,“素材实在是太多了,我感到有点像‘狗咬泰山——无处下嘴’。”[19]这句看似简单而且通顺的歇后语,经过查证,并非其本来面目,而是对“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修改,将“虎”改用为“狗”自比,既为了突显自己身份的卑微,又表达出自己在创作道路上的坚持不懈。细细探究,才发现了莫言的用心良苦,字字斟酌。

类似的运用在《酒国》中也不难发现,在第二章中,莫言回信给酒博士,“你既然已经像‘王八吃秤砣一样铁了心搞文学’,我绝对不敢再劝你浪子回头,免得你恨我。有意招人恨则是‘扒着恨照镜子——自找难看了’。”[20]同样在书信中,莫言运用连续两个歇后语,前后对应,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两个例子,尽管通俗,但由于运用在书信的语言环境中,所以并不能够彰显出歇后语的艺术精华。在《丰乳肥臀》和《四十一炮》两部作品中,歇后语才发挥了其生动的效果。由于《丰乳肥臀》这部小说篇幅较长,且人物众多,许多歇后语就自然而然融入到了人物的对话中:“老东西,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富婆开窑子,图个快活!”“别看大金牙现在闹得欢,他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茶壶掉了底儿,光剩下一张嘴儿!”“你是癞蛤蟆挡车——不自量力,回家上吊去吧!”[21]类似的内容也出现在《四十一炮》中,如“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22]莫言巧妙设计了一句句歇后语,融入人物对话,不仅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大众接受,也让众多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跃然纸上。虽然不乏一些偏于低俗的内容,但也侧面显示出莫言写作的大胆,敢于在作品中尝试运用这些真正属于汉民族宝贵财富的东西,事实也证明,这造就了莫言作品的独特民族风格,也使他获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从歇后语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它的确是汉民族生活经验的结晶,惟妙惟肖的记录着历史,记录着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在《檀香刑》这样一部民族化的小说中,歇后语更是必不和可少的一环。在第一章中,眉娘为了形容亲爹要死在公爹的手下,说“好比是程咬金劫了隋帝皇纲,凶多吉少” 。[23]第二章中,莫言笔下的皇帝也一改尊贵高大的形象,“尔真是老鼠舔弄猫腚眼,大了胆了!”[24]这样通俗之语竟出自皇帝之口,将皇帝的气愤语气,和作者想渗透出的幽默讽刺完美表现出来。

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歇后语在小说中的运用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语言,使强调作用突出,又避免了语言运用的重复,可以想象作者在进行创作构思时时刻注意着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自觉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

身为一名中国作家,虽然莫言积极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但在他身上的中国元素早已扎下了根,民族意识驱使他用文字记录下那些难忘的历史记忆,莫言谨记着自己的使命。可能许多作品并不能为读者所接受,认为太过残忍,认为有些低俗,但莫言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回想莫言的众多小说,似乎都在揭示着这个民族的苦难,似乎都被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也许是对这个泱泱大国那些不堪历史的叹息。但不可否认,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既看到了民族化的凄楚、苍凉、痛苦与压抑,也看到了它的欢乐,它的激情,它的狂喜与抗争。总之,莫言试图通过小说去向世人介绍中国这个神秘的民族的悠久文化内涵,让人们能够正视中国过去的落后现实,当然更可以看到当今中国的巨大变化,莫言的小说,值得读者们细细品味。

[1][2] 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

[3][4][5] [6] [14] [15] [16] [17] [23] [24] 莫言.檀香刑[M].作家出版社,2001,3.

[7][8][9]莫言.《丰乳肥臀》解[N].光明日报,1995-11.

[10][21]莫言.丰乳肥臀[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0.

[19]莫言.蛙[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0.

[11]兰小宁,贺立华,杨守森.莫言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派——《怪才莫言》代序[M].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7.

[12]吴义勤.有一种叙述叫“莫言叙述”——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N].文艺报,2003,7.

[13]邱晓岚,南瑛.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18]阿城.鬼怪与莫言小说[A].闲话闲说[C].作家出版社,1997,12.

[20]莫言.酒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0.

[22]莫言.四十一炮[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0.

猜你喜欢
丰乳歇后语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一起来说歇后语
《丰乳肥臀》中成语的日译策略研究
丰乳是非说
歇后语
歇后语的拓扑解析
《丰乳肥臀》与文学媚世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丰乳临床研究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