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2014-04-01 07:17董桂英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价值取向语文课程

董桂英

摘 要: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取向,确定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首先要辨析语文课程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对语文价值取向的深刻理解去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语文课程;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这个概念来看,新课程对语文的理解更加偏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习课程中设置的语文课,它代表的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教育的课程。语文,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统称,它不仅代表一门简单的语言课程,更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预设和生成。

一、辨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目前对于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理解,不外乎两种观点: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第一种观点只关注语文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特征;第二种观点过于注重语言的内涵和思想内容,又忽略了语言的外在形式。我个人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符合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的教学,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来实现。所以,语文的工具性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另外,古人也早就提出过“文以载道”的观点,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也基本是围绕着文本内容的内化来实现的。一些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语文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实现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力求达到语言、思维和思想的整合与统一。

二、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通过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辨析,我们目标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认识、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化”教育,更是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入语言文字的“精神化”教育。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又要注意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突出语文学科对学生思维、心灵和人格的熏陶作用。

1.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加强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训练环节。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教学的时候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优点是学生熟悉汉语,接受起来不会很困难,弊端是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设置了“听国学,诵经典”的环节,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来吸引学生,通过反复地听、读,让学生接触一些精美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内化,形成扎实的语言功底,这些大量的美的语言的积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语文素养。

2.加强文化情感的陶冶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环节,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对作品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凭借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悟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强调语文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要依靠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取向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祝和斌.新标准 新境界[J].中学语文,2003(15).

[2]章柏松.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要求[J].企业家天地,2008(14).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价值取向语文课程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党校教学本质属性的社交群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