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

2014-03-31 00:52张瑞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张瑞彬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凸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0例患者作对比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椎体成形方案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则采取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治疗完毕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在对70例患者采取两种方案治疗后发现,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采用椎体成形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5%。结论 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204-03

当前世界人口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比重也在迅速增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概率同样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幅度的变化而增加[1],此种病症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等常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医生的特别关注。在没有确认病因的情况下,较多医师通常会建议患者卧床治疗[2]。若骨折病症受到长期卧床的影响,则会导致患者肢体长期制动,不堪身体重负,致使肢体内部矿物质明显减少,进而加深了其骨质疏松病情,严重情况下,会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导致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3]。因此,为探索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采取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探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为(60.4±10.4)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病症均符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疗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椎体成形治疗方法。利用C型臂X线透视机对患者进行骨折定位,确定患者身体内部穿刺点的具体方位。通过椎体穿刺针经过其椎弓区域进入病变的位置,将针头的位置固定于骨折病变椎体前方约1/3的部位。利用空心砖进入发生病变的椎体内部,创造治疗的通道,而后将造影剂输入其中。在确认椎体并没有任何部位呈现损失或异常的表现后,将在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方面有明显作用的内固定辅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粉与液体按照2∶1的比例调和后装入注射器内部,并以较为缓慢的方式注入损伤椎体内部,每个椎体约为4~10mL,在操作过程中若出现注射异常的情况,则需快速终止操作。确保患者病症无异常现象后,指导其卧床休养。

针对观察组则采用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同样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定位指导下确定其穿刺点,采取皮下穿刺的方式,将其从脊椎侧根进入,传入病变的椎体。同样利用空心钻钻出一个长度约为4.5mm的工作通道。并通过C型臂X线透视机确认该工作通道的具体位置及其长度与宽度。在通道两侧采取相同的方案进行具体操作,将高压球囊置入通道的一侧使其进入病变的椎体内部,采取有明显压力强度表示的注射剂在球囊内部注射造影剂。通过球囊的自行扩张,使病变部位位于疏松的骨折区域的变形椎体膨胀,使其恢复至相对正常的深度。在机器的指导下确认其病变部位恢复正常及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后,将造影剂排出。采取相同的方法对另一端进行操作。确认完成后,在两侧通道内部均注入骨水泥3~4mL,并将管道退出工作通道。

1.3 疗效评估标准[4]

无效:患者临床表现均无任何变化,病症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好转:患者症状及临床表现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其病变的椎体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椎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7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患者通过两组方案治疗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采取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群体多为老年患者[5-6],属于临床治疗比较常见的骨折症状。由于老年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弱,骨折发生时常伴有其他并发症[7],因而大部分均采取卧床治疗的形式。但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案临床诊治效果较差,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常规的椎体成形方案仅针对于骨折椎体引起的疼痛进行治疗,不能解决患者骨质疏松的问题。会存在患者今后继发骨折的危险。且有文献指出,由于伤椎充填骨水泥导致刚性增大,附近椎体的应力分布改变,椎间盘压力增加,相邻部位椎体骨折的几率就会提高[8]。然而采取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案,以皮肤为治疗媒介,对病变脊椎进行治疗操作,通过在病变区域注入骨水泥,使其脊柱恢复至正常的高度,使患者的病变症状得到明显缓解[9]。此种治疗方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它对患者的伤害程度较低,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少,主要依托C型臂X线透视机进行具体操作,诊治安全效果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10]。通常而言,仅需在患者病变椎体内部注入约2mL止痛药物,在其腰间部位注入约5~8mL麻醉药物即可,其出现药物外漏异常的几率非常小。

我院在对70例患者采取两种方案治疗后发现,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采用椎体成形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5%,差异具有显著性。总之,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对比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案有其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缩短骨折康复的时间,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并促进手术后患者病变脊椎体常规功能的恢复,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振全,黄伟奇,余俊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综合治疗[J].现代医院,2010(7):60-61.

[2] 胡明鉴,马红兵,石化洋,等.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9):1092-1096.

[3] 刘立春,丁文军,李时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伤,2010(6):448-450.

[4] 韩为,张华山,吴小春,等.后凸成形术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0(1):23-24.

[5] 王栋,李春龙,彭伟,等.中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4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47-48.

[6] 谢晓勇,李平生,李玉茂,等.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11):1151-1153.

[7] 杨惠林,牛国旗,梁道臣.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 1299-1302.

[8] 徐宝山,胡永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71-274.

[9] 罗先正,郭艾,王宝军.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121-124.

[10] 杨惠林,顾晓晖,陈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选择性与个体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2):174-178.

(收稿日期:2013-11-20)

猜你喜欢
椎体成形术
锥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
计算机术前设计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的疗效分析
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体会
射频消融联合椎板减压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及安全性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