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省 周钰栋
文化强省视野中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
●周省 周钰栋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传承文明、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陕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富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宝藏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无与伦比的产业发展基础。建立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扩充现代文化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的陕西来讲,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强省步伐及全面实现西部文化强省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与深远的实践价值。
陕西 文化产业 发展与创新 优势与条件 战略思路 实践路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力戒空谈误国,崇尚实干兴邦,追求发展自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之作用。文化与经济的融和正在孕育和产生人类新的生产方式,由此催生的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文化经济如雨后春笋,正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陕西位于西部大开发前沿阵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禀赋和无与伦比的产业发展基础,把陕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强省及全面实现西部文化强省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1.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源远流长。(1)历史文化遗产丰厚。以人文始祖和周、秦、汉、唐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造就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珍贵古迹。(2)民俗文化特色鲜明。西安鼓乐、关中秦腔、皮影、农民画、泥塑,陕北民歌、腰鼓、剪纸,陕南花鼓、道情、花灯社火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特色鲜明。(3)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八宗中有六宗祖庭在陕,楼观台自魏晋以来一直是“道法重地”。法门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佛教圣地。(4)山水自然文化雄壮奇观。恢宏壮丽的秦岭山川、奇险峻峭的西岳华山、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广袤雄奇的塞外风光、生机勃勃的八百里秦川、奇秀多姿的秦巴山地、韵味悠长的商洛山水美景及商於古道的诗情画卷等,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5)文化科教资源及人力资源富集。全省拥有普通高校76所,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个,科教实力位居全国第三。雄厚的科教实力,宽广的人才高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为陕西省抢占文化产业高地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2.文化产业基础初具规模,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陕西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1)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31%以上高速增长,较同期GDP年增速高出16.7个百分点,较第三产业增速高出17.1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占GDP的比重为3.03%。(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九大文化行业中,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40%的行业依次为:网络文化服务业(46.0%)、文化艺术服务业(43.0%)、休闲娱乐服务业(40.0%)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业(40.0%)。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发展更加均衡,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3)产业布局高度集中,关中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市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地位更加突出。2009年,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文化产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90.8%、5.2%和4.0%;西安市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产业增加值、企业和事业单位数、年末从业人数和总资产,分别占全省的69.1%、43.8%、54.8%和77.4%,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优化受到重视。
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需求增长旺盛。(1)陕西位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1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中等收入省份行列,后发优势日益突出。(2)陕西省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陕西提出建设西部强省奋斗目标,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3)文化需求增长强劲。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期”,居民和社会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能力将快速增长,并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营造了我国文化外贸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基本条件,也为陕西省文化产业大发展赢得了重大机遇。(4)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省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积多年努力,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颇具盛誉的文化品牌。主要包括种类繁多、内容多样、结构完善的历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宗教文化品牌,自然风光品牌,以及以仿唐乐舞、西部影视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品牌。(5)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有了较大突破。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和文化市场主体正在形成,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文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浓厚,形成了各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6)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西部大开发连续推进、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文化需求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面对中国经济升级版浪潮的不断推进,陕西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值得期待。
4.政府强力推进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与商品经济的历史息息相关。只是文化的经济属性与产业属性未被充分认识而已,到了上世纪末,文化产业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中共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2)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蔓延,我国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200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3)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中共中央赋予文化产业的最高战略地位。(4)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新任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2011年12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陕西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强省工程、政策保障等作了全面安排和战略部署,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文化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吹响了全面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号角,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5)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重点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核心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飞前的加速准备阶段,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挑战依然严峻。综合分析各种要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后发优势和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十分有利,机遇比挑战多,条件比困难多,成就比问题多,陕西省文化产业依然处于黄金与钻石发展期,目前正处在蓄势待发与加速准备过程之中。
1.战略定位。(1)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自觉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视野中。(2)借势发展强化引领,在全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高层次引领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3)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联动发展。围绕市场整合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开拓和塑造文化精品为突破口,以整合文化资源、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切入点,以梯度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拓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陕西文化名品”品牌为支撑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扩大文化消费。(4)创新思路加快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新路径。在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工作协调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深度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围绕激发内在活力与增强内生动力这条主线,全方位提升陕西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陕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战略规划。(1)运用战略思维与世界眼光,准确把握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特点,依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及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把文化产业尽快发展成为陕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科技强省、经济强省,关键是正确把握与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重点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3)以开拓创新的战略思维,敢为人先的科学胆识,大胆探索的超凡气魄,勇于实践的智慧谋略,深度挖掘文化产业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全面制定与实施极具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4)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自觉融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全面实施“西部强省”目标要求。
3.战略重点。(1)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陕西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文化产业板块联动发展的新格局。(2)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六大优势产业,形成一批支撑陕西、引领西部、辐射全国,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旗舰式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或航母。(3)不断建设十大文化产业主题园区,打造十大现代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承载和支撑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骨干体系。(4)梯度推进一批具有陕西文化特色与较强市场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及轰动效应的文化精品、活动品牌及服务品牌,突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5)优化整合文化市场结构,构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人才市场,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
4.战略目标。(1)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弘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2)文化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3)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基本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4)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机制更加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份额大幅提高,全省文化产品(服务)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5.战略任务。(1)2010—2012年,初步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政策体系健全、效益明显提升的文化产业运行框架,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股份制改造,以及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居全国中上水平。(2)2013—2015年,真正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企业(集团),基本形成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包装、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广告设计、工艺美术等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速不低于25%,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基本实现西部文化强省目标,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居全国前十位。(3)2016—2020年,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和竞争力强大的文化企业(集团)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以及畅通的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全省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明显提升,总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1.整合文化产业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区域板块联动发展。(1)陕西文化产业门类众多,文化资源整合潜能与空间巨大,应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有选择性地优先发展壮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六大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突出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全省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软实力。(2)遵循“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突出实效”的原则,以西安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文化园区(基地)为载体,以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发展的基本框架。(3)尊重市场,强化引领,初步形成区域结构合理、政策体系健全、特色文化鲜明、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门类交相辉映、效益加快显现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格局。
2.打造文化产业著名品牌,促进产业整体实力持续提升。(1)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现有的六大文化品牌为基础,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着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具有陕西特色,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拥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和市场检验,叫得响立得稳影响深远的文化精品、文化力作及服务品牌,全力打造“西部文化名品”品牌。(2)按照“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造在创意、创新在戏剧、推进在板块”的思路,实施“大园区、大集团、大品牌、大市场”战略。(3)通过建设四大文化旅游带、十大主题园区、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聚集,强化孵化功能,提升整体实力。
3.不断开放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人才队伍成长。打破垄断,引进竞争,立足开放,促进发展,是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培养、造就和凝聚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文化领军人才,是做大做强陕西文化产业的关键所在。(1)制定文化人才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文化产业各类急需人才培养与引进。定期发布文化产业短缺人才指导目录,不拘一格选聘人才。(2)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着重培养引进一批复合型人才。鼓励文化企业培养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提拔任用文化领军人才,发挥其领导管理、市场开拓、精品力作与品牌开发等方面的引领作用。(3)创建文化产业人才交流国际化平台,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交流、引进、培养、使用、分配和服务机制。(4)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提高各类人才生活待遇,创造有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队伍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
4.加快建设文化主题园区,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1)建设五大历史文化主题园区。依托延安黄帝陵、宝鸡炎帝陵,重点建设华夏始祖文化主题园区;依托宝鸡前周室肇基之地,加快中华礼乐城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周文化主题园区;以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博物院和秦咸阳宫遗址等为基础,重点建设秦文化主题园区;依托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和汉阳陵,重点建设汉文化主题园区;依托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重点建设唐文化主题园区。(2)建设三大传统文化主题园区。依托楼观台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重点建设道文化主题园区,集中展示道教文化始祖圣地,发挥白云山道教文化重地的影响力,扩大陕、蒙、晋道教文化交流;依托宝鸡法门寺“世界佛都”的影响力,重点建设佛文化主题园区,利用西安市大清真寺、街坊文化区位优势,初步形成伊斯兰文化风情街区。(3)建设三大现代文化主题园区。依托西安大学城、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软件开发城等优势资源,鼓励和引导高校设立文化创意公司,重点建设大学生文化创意主题园区;大胆引进风险投行和战略投资家及战略合作伙伴,探索将现代国际性文化创意元素融入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积极申办“迪斯尼乐园”等现代化国际性文化主题公园,促进陕西创意文化走向全国融入世界;依托杨陵农科城、西安植物园、西安世博园的影响力,重点建设生态园艺博览文化园区,集中展示现代生态文明、农业科技、城乡规划、园艺博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文化与田园文化情景辉映的美好前景。
5.着力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基地,促进文化产业迸发集群效应。(1)着力打造三大演艺基地;一是把西安文艺路演艺基地建成国内最具文化影响力的演艺平台和“东方百老汇”;二是以陕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灿烂的革命文化、醇厚的黄土民风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着力打造以延安为中心的红色文化、黄土风情演艺基地;三是以秦岭最美是商洛为品牌,以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演艺和山水文化旅游为载体,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交汇融合的演变历史和风土人情,不断扩大陕南文化的交流范围与影响力。(2)着力打造三大生产交易基地。一是依托西安高新区、西安软件园,着力打造陕西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二是以建设高端文物复仿制中心为目标,推动全省诸多文物复仿制企业整合重组,着力培育陕西最大的高端文物复仿制生产交易基地;三是依托陕西文物优势,以及大唐西市等现有文物及艺术品交易市场,借鉴国内外艺术品拍卖或交易所模式,在西安创立文物及艺术品交易中心,以提高周秦汉唐文物仿复制品及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影响力。(3)着力打造四大科技示范园基地。一是以现有影视传媒企业集团为主体,联合省内外影视制作机构,吸引战略投资者,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节目制作中心;二是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印刷包装产业为主体,集创意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推介等为一体,建设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示范基地;三是以西安高新区为依托,汇集国际国内知名数字出版企业,精心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国家级西安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四是依托西安高新区和曲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虚拟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6.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破除文化部门、行业及企业既得利益格局,健全结构合理、机制灵活、运转顺畅、优势凸显的陕西文化产业体系,为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实现文化强省目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1)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整体转制,部分剥离,兼并重组等方式,重点搞好出版单位、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和一般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对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对未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应积极引导非公有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尚不具备改制条件的文化单位,应加快推进人事、分配、社保三项制度改革,创造条件稳步推进。(2)着力推进文化资源市场化改革。鼓励文化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实现文化要素的有效聚集与优化组合,增加规模经营效益。既要积极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实力,又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文化企业。除特殊领域外,应彻底打破资源部门垄断的体制障碍,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和企业优胜劣汰。(3)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单一管理国有文化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行业转变,由事业性管理向产业化引导转变,形成精简、高效、科学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及统一协调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实力,做大特色文化产业,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做精优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7.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且环境条件优劣对文化产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发展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其中硬环境改善比较容易,短时间可以见效;软环境持续改善是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养成增进与培养强化的积淀过程,时间长见效慢。因此,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更为重要。这里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2)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及文化产业促进法规,大力构建与完善产业促进政策及法规体系,切实提高政策与法律的执行力,是改善文化政策法律环境的切入点。(3)正确认识与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文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改善文化经济生态环境的着力点。(4)正确把握文化发展与社会需求、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现实要求与历史使命、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倡导文化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理念,全面促进文化产业振兴,是改善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重点。(5)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贯彻“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是改善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关键。(6)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改善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
8.推进战略思维与科学发展能力提升,促进文化产业上水平增效益。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既需要战略眼光与国际视野,也需要系统思维与顶层设计,更需要总结提升与增进效能,推进战略思维与科学发展能力提升,重在促进文化产业上水平增效益。(1)完善文化市场运作机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主要是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市场规律对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商业运作,形成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运作模式。(2)鼓励学习模仿先进文化产业与提升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并举,促进文化产业增加效能。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按照文化产业成长发展规律,积极布局,稳步推进。(3)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群。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以现代文化产业为主导,以优势文化产业为支撑,以新经济增长为着力点,采取多元素集成思路,实行政府全力推进,扎扎实实促进文化产业上台阶上水平。(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重视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5)广泛开拓文化资源,扩大文化消费热点。陕西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厚,积极通过文化产业整合创新、市场运作和商业包装,使历史文化既获得了新的生命,也使陕西文化产业获得了新的价值增长点,可谓一取两得。(6)大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陕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促进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激励约束办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正确把握和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鼓励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完善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切实提升地方政府的统筹规划与科学发展能力。
[1]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陕西省统计局文化产业重点研究课题.组长:蔡理让,曹可清.成员:张波,姚秀武.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R],2011.11.25
[2] 周省.陕西文化产业成长特点与战略定位初探.中共商洛市委党校,商洛市行政学院学报,2012(2)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1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0
[5]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11.12
[6] 周省,周钰栋,周钰杰.对促进陕西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思考.中共商洛市委党校,商洛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1)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11
(责编:若佳)
G05,F127
A
1004-4914(2014)02-147-04
周省,哲学研究生,现任中共商洛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领导科学,青少年研究 陕西商洛 726000;周钰栋,双学士学位,69214部队 新疆和田 8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