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建构与学生培养模式探析
——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

2014-03-31 13:17胡娇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闽台师资校企

胡娇阳

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建构与学生培养模式探析
——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

胡娇阳

(闽南师范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采用“校校企”分段对接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在促进福建高校专业建设和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如何建构和优化两岸师资、完善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应从灵活“3+1”培养方案,鼓励开发新课程体系、业界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制定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长远规划、建立两岸政策扶持制度等方面入手。

“校校企”;师资建构;学生培养

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既满足了大陆台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体现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两岸教育的合作共赢。近年来,福建省高校紧抓难得机遇,在两岸交流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断推进这种打破单一校企合作或校际合作模式的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促进了福建省高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闽台项目承担高校调动最优质资源,与台湾优秀高校合作,通过引入台湾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致力于打造两岸教育合作“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精品项目。

一、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培养方案问题

课程是组织有序的教育行为,是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及确定教育内容的基础。常规的闽台合作项目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由大陆高校主导课程设计,台湾高校提供第三年赴台研修的专业课程,台湾高校没有实质上的主导权和介入课程开发的过程,整个闽台合作专业培养方案会出现赴台高校研修一年的课程与在大陆高校研修课程没有承接性和断层现象,所以闽台“校校企”合作的台湾高校元素流于形式化现象越来越凸显。同时,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比例太少,大部分只是在实习实训课程上提供实习课时量,而没有真正参与课程开发,许多台资企业缺乏整合课程体系的平台,无法融入教学体系。

(二)台湾外聘师资问题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要求,闽台合作项目的专业课程应有三分之一为台湾高校引进的优质课程,同时,台湾高校教师承担的专业课不应少于四分之一。所以,闽南师范大学在实施闽台项目过程中,在原有制定培养方案基础上,灵活调动课程设置,在每学期每个专业聘请台湾优质师资教授专业必修课中的一至两门课程,从2012年至2014年共邀请来自逢甲大学、中山大学等优质师资来校教授专业课,授课时数高达2314课时。但是,对于聘请台湾教师授课,普遍存在教学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且由于台湾高校派来的授课教师自身也有教学与科研的任务,无法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的在大陆高校负责某一课程的教学,往往是根据教学计划时数,集中进行一周到四周的教学,同时将其他专业课程停课以保证教学时数,亦或者是将课时总量等量划分,分阶段分批次前往大陆高校完成课时。上述的教学方法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双向疲劳,影响闽台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赴台手续问题

闽台项目师生赴台手续繁琐问题显著。首先,根据国台办规定,赴台同一邀请单位的团组成员人数超过40人就必须报国台办审批,但上报到国台办后,赴台手续办理时限无法预估,这无疑给闽台项目学生赴台手续的办理增加了麻烦。其次,成功赴台研修的闽台生入台证有效期只有一个学期,所以学生们必须在寒假归来大陆,不能停留台湾。学生在台期间若是因个人原因需要紧急返回大陆,需重新办理赴台手续,较为繁琐,给大陆和台湾高校都增加了管理上的不便。

(四)选择赴台合作高校问题

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的要求,从2014年起,闽台项目合作应力求对象多元化,丰富学生赴台的选择。文件指出,各项目校原有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专业应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改进,实现每一专业均有两所以上的台湾合作高校。合作高校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与台湾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居各类(综合大学和科技大学、公办大学和私立大学)前10的高校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领先水平且专业排名居前6的优质台湾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际上,在衡量台湾高校在同类高校的排名以及所合作的台湾高校专业在同类高校的专业排名时候,无法找到统一、官方的排名标准为依据,各大陆高校在寻求台湾合作高校时,只能按照植入印象中的台湾高校实力预估去选择,且台湾很多高校都是从技职类院校逐步发展到现在,缺少综合性大学,有些工科专业较为强势的台湾高校会递交报告于一些世界大学的评比机构,例如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等,但是这些排名都是基于有递交报告且有特殊专业贡献或学术论文发表等因素,都不具有代表性,也不是由官方权威的台湾省教育部发布,其准确可靠性都无从考证。

二、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建构与学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灵活“3+1”培养方案,鼓励开发新课程体系

首先,闽台项目规定,在“3+1”闽台项目的培养方案中,“台湾高校的优质课程须达到专业课程的30%以上,部分教材可由三方联合开发,部分专业课程由台湾院校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其所占比例须达到专业课师资的40%以上。”所以,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引进台湾优质课程,甚至可以聘请台湾优质师资来大陆高校组建新教学团队,更加有利于规划项目课程。闽南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自2011年启动闽台项目招生以来,积极引进台湾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门开设博雅讲坛,将台湾的通识教育课规划进闽台专业的培养方案之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

其次,大部分大陆高校的闽台项目专业课程都是参照既定的培养计划执行,建议闽台项目课程培养计划能够根据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灵活“3+1”培养方案。由于台湾大部分高校有70%以上的教师都是海外留学人士,所以台湾高校专业授课的国际化水平较高,有些台湾教师甚至有用英文授课或者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习惯,为此,闽南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在闽台项目所在教学院系与台湾所在专业系所共同拟定的课程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第一学年各专业增加72课时的英语口语专业选修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亲授,目的是提高闽台生英语听说水平。

高校根据自己需要,适当予以培养方案的灵活,开发和引进新的课程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校校企”合作的外延和内涵,充分整合两岸高校的资源。

(二)业界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

闽台项目应当以提高闽台生人才整体素质为目标和切入点,充分利用两岸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发挥台资企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一线经验,邀请业界知名企业家或有着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培养计划的制定。“校校企”三方应在充分交流、协商和研讨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的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详细说明三方的课程设置。

(三)制定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长远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是“校校企”闽台合作项目中一个具有最大可行性的突破口,建立两岸师资长远规划可以整合两岸合作教育的优质资源,改善和提升闽台“校校企”教育质量。闽台合作办学为海峡两岸师资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机会,聘请台湾教师来校授课、选派教师赴台湾高校研修、定期开展闽台高校师资教学交流论坛等都能有效地推动闽台项目两岸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闽台合作办学质量。

(四)建立两岸政策扶持制度

首先,大众植入印象中的闽台生,为降分录取、高价格收费的贵族家庭的学生,这与开设闽台项目的初衷相违背,事实上,闽台生中不乏因高考失利但又很想读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高额的学费以及第三年在台湾高校研修产生的费用让很多闽台生家庭负担无法负荷。为此,相关抓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表现优异又家庭贫困的学生以学习和生活补助,这对于这些学生更好地投入于学习中是一个很好的鼓励。闽南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积极开拓助困扶贫渠道。一是成立助困基金,由海外教育学院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企事业团体和个人捐助,用于资助海院闽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的专项基金。二是积极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漳州分会联系,争取获得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帮助。三是争取校内贫困资助,校学生处在得知海外教育学院部分学生的困难情况后,也将两家企业给予我校贫困生的部分支助分拨给海院的10位贫困生。

其次,对于“校校企”闽台合作项目的第三方企业而言,他们得到的实际利益微乎甚微,导致作为合作一方的台资企业,其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政府能对参与“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的政策作为保障,将会有力地激发企业参与闽台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再次,目前闽台生赴台手续虽然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方努力下简化了许多环节,但是仍然有些遗留的问题,例如,申请赴台研修超过四十人必须报国台办批准,这拉长了申请赴台的时间,如果赴台人员名单上有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学生在办件的时候无法办理,影响学生赴台研修。申请赴台研修必须为一次往返有效签证,若学生在台湾因为家庭、个人等原因需要紧急返回大陆,就要重新向省台办申请加签以及重新办理台湾入台证,这既浪费了学生返回台湾完成学业的时间又为办证申请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所以,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与台湾移民署沟通,争取出台为闽台项目学生赴台研修的特惠政策,闽台生可以在一年在台研修期间数次往返台湾与大陆,为学生们提供便利。

三、结语

福建与台湾一脉相传,具有“五缘”优势,闽台高校合作办学是紧密围绕两岸急缺专业需求,通过充分利用闽台合作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联合培养急需人才的新教育模式,为海西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与保证。不断优化闽台合作项目的质量,提升校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将实现三方共赢。

[1]袁搌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204.

[2]李庆瑶.论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产生背景及关切点[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G647

A

2095-4654(2014)08-0197-02

2014-04-27

猜你喜欢
闽台师资校企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