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英
民族地区学前英语师资培养的特殊性及策略探析
陈晓英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前英语师资是解决学前英语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民族地区的学前英语师资培养培训,除了要考虑一般规律以外,还要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要求、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
学前英语师资;民族地区;培养培训;特殊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因此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论”为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当前对学前英语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已不再围绕“需不需要学”“能不能学”,而是集中于“如何保证教育质量”方面。[1]加强对幼儿英语教育师资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当前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民族地区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素质要求以外,还有自身特殊素质的要求。
承担幼儿双语教育的教师,其应同时兼备幼儿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基本的专业素养,即集合格的幼儿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2]一名合格的学前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职业素质。明确“启蒙性”和“兴趣性”是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定位。在幼儿园开展的学前英语教育活动既不是课外英语班,也不是小学化英语学科教学,而是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幼儿语言敏感性的活动。因此,一名合格的学前英语教师应能够熟练运用母语和英语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及日常生活各环节,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启蒙。
二是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儿童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能正确把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从事学前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科学地开展学前英语教学活动。
三是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语言知识和较高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其英语综合水平达到全国公共英语四级标准。英语语言知识是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
四是较强的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双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汉语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因为英语口语水平不高会极大地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效果。
五是较强的学前双语教育教学能力。学前双语教师,除了要掌握幼教教法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双语教学法。例如,适用于幼儿早期学习、充分调动幼儿大脑和身体的全身动作反应法;体验、游戏、活动相结合的经验教学法等。
六是良好的艺术素养。艺术生活是早期儿童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艺术手段也是组织孩子活动的重要方式。学前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求安排大量的课堂活动,恰当运用绘画书法唱歌指挥和编导等艺术手段于教学。因此,一名合格的学前英语教师应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能力,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七是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三个重要目标,这三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3]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走进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理论和实践,抛弃“教书匠”的角色定位,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3]
综上所述,学前英语教育新师资培养的规格标准概括为:良好的职业素质,
多重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学前双语教育教学能力。即教师的一般性素质与幼儿教师、英语教师的特殊性素质是构成学前双语教育新师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近年来,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保持持续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学前教育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特别是在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师资状况和师资培养明显地表现出滞后性和不适应性。民族特色不突出、师资的适应性不足、师资整体质量不高和培养途径单一是广大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真实写照。[4]怎样才能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学前师资?这是民族地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英语师资除了应具备以上基本素质以外,还应掌握民族语言,了解民族语言的特点,尊重少数民族儿童的母语习惯,能够利用双语甚至多语进行教学。具体培养策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采取“学前教育+英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位于湖南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年师范办学经验,其学前教育专业有多年办学经历,拥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成熟的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倡并大力支持学前教育研究工作,为民族地区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根据上述学前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可以采取“学前教育+英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由学校打包统一安排,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专业课程、学前专业课程以及专业技能课程四大类。英语专业课程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幼儿英语活动设计和西方文化简介等,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重点,英语口语听力三年不断线;学前专业课程开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以培养学生幼教技能技巧为重点,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及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两门课程三年不断线;专业技能课程开设幼儿舞蹈创编、儿童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具体表现为以弹唱能力为重点,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三年不断线。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可采取“学校加基地、园校结合”的培养模式,产学研一条线,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校“园”合作,与企业或幼儿园联合开发课程,这种“学校加基地、园校结合、前店后厂”的培养模式可为幼儿英语教育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
最后,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民族地区的学前英语师资培养培训,除了要考虑一般规律以外,还要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要求、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都要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如湘西州苗族土家族儿童占绝大部分,课程设置应把苗语,即幼儿的母语作为选修课设置,教师掌握幼儿的母语才有利于师幼之间的沟通、交流,专业技能训练应加入土家族苗族儿歌、童谣、儿童游戏和舞蹈等内容。
总之,拥有学前教育系的师范院校应打出“特色牌”,加强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师资培养力度,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为社会输送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化人才,进而提高幼儿英语教育质量。[5]
[1]史晓华.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J].英才高职论坛,2007,(4).
[2]《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编写组.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满堂.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4]江全.民族化双语化专业化合作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
[5]张根生,韩雪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语文学刊,2010,(7).
G619.20
A
2095-4654(2014)08-0114-02
2014-05-09
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地区学前英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2013C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