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爱国观的影响

2014-03-31 13:17:18雷江梅吴坤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全球化

雷江梅,吴坤宇

浅析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爱国观的影响

雷江梅,吴坤宇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当今社会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大学生的爱国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调查大学生的爱国观现状,着重剖析了全球化对于大学生爱国观的影响及原因,并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观的正确引导及培养提出了建议。

全球化;爱国观;民族文化

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强势话语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普遍的认同,即全球化既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互联网(Internet)与科学共同体使各国在文化体系上的相互依存,价值观上的相互交融,对当代的大学生爱国观念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和生长的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

一、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准备

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理工大学大一到大三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67人(67.0%),女生33人(33.0%),性别比为67∶33,基本符合该校在校生性别比例。

2.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走访宿舍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爱国主义教育接受情况、个人爱国观情况等。问卷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2-4个答案,只选其中1个最符合自己想法和实际情况的答案。

3.统计分析方法

所得数据由人工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

1.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度的情况调查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上有着巨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普遍通过手机和网络了解时事动态,这两种途径共计占总人数的78%,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媒途径了解时事动态的比例最少。

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内外事物普遍关注度较高,其中27%的大学生很关注国内外事物,并且有一定的自我见解,59%的大学生对于国内外事物有一定的关注程度,11%的大学生很少关注国内外事物,只有3%的人从来不关心国内外事物。

2.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识的调查

当今的全球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变革,也是文化的变革。人类文化正是在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也深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13%的大学生经常过圣诞节等外来节日,并且对外来文化有强烈的好奇感;59%的大学生偶尔过外来节日;21%的大学生很少过外来节日;7%的从来不过外来节日。通过以上数据可初步分析,外来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爱国观有一定的吸引力。为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问卷针对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一些基本看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文化冲突的看法中占比重最多的是支持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全面发展,比重高达51%,其余人数中支持民族文化的比例比支持外来文化的比例高出23%。这说明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普遍积极健康。

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分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观和传统的爱国观有很大的改变,从钓鱼岛事件中非理性的爱国观暴露出来,针对爱国观的探讨变得十分必要。为此针对大学生的一些常见的争议问题做了调查和分析。

(1)关于购买国外产品是否属于不爱国的表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占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认为购买国外产品属于不爱国的表现,占总数的70%,然而也存在19%的大学生认为购买国外产品是不爱国的表现,13%的大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2)关于维护主权方式的态度的调查统计。大学生对于维护主权的方式的看法有很大分歧,53%的人赞成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47%的大学生希望采取武力解决的方式解决。

(3)关于如何看待国人加入外国国籍行为的调查统计。66%的人认为国人加入外国国籍是追求自身发展,是个人的自由;26%的人认为虽然无可非议,但是自己不会这样做;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不爱国的行为。

(三)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和行动是正确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同时大学生大部分能够理性的爱国,这表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可以看到,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较淡化,或者存在非理性爱国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未来中国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校正他们可能产生的心理失衡、认识偏差和行为失范,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1]

二、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观的影响原因分析

我国历史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同胞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已经形成一个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大家庭,各民族思想统一的纽带,就是爱国主义。[2]关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爱国观影响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观念的缺失

1.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过程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与民族文化复兴的浪潮交织出现,关于民族文化的未来,产生了两种认识观点:一是全球化就是世界化,它将造成民族文化消融,世界大同的局面;另一种观点是全球化就是本土化,它使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更加突出。从文化的客观性角度看,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内容构成文化经验的核心内容,社会生活方式的要求决定着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文化观念变革的主要动力,全球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一体化必然在文化上反映出来。[3]多元的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地位的冲击使现在中国的部分大学生缺乏民族文化观念,造成了大学生忽视传统的民族文化而偏向于接受外来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不足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渗透也不断加强,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4]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受旧时期封建制度的封闭的影响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得以传承下来。正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不足,才导致了中国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民族文化有限而转投向西方的外来文化。一些大学生夸大了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而无视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封建性思想,忽视了爱国主义的历史和发展,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相违背。

3.民族意识淡薄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西方在历史以来一直奉行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种价值观对我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冲击,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许多变化。部分学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价值目标选择趋向于功利化和世俗化,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冲撞中,偏重于个人目标,讲奉献的大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多了。[5]这种现象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而日渐淡薄,缺乏一个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产生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族意识的缺失虽不是主流,但多少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身上民族责任感的缺失。

(二)全球化带来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

1.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观念的改变

实行市场经济,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历史经验总结。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一般的、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交换法则、竞争法则、利益法则、消费法则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物化,必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情感方式、是非观念和价值追求。[6]我国自从1993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到如今,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都有他们的投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其员工也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部份大学生也以在跨国公司就职为荣,跨国公司一切唯利益至上这种情况,使一部分大学生淡漠了对自己祖国的感情,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很少积极地参与政治事务,政治参与意识日渐淡化。

2.悬殊的贫富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正在日益扩大。据世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Bert Hoftman)分析发现,尽管当今中国明显比几十年前更加富裕,但是中国的最底层收入人群却面临着更严重的贫困。分析显示,在2001至2003年的两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而同期最富有的10%人群收入增加了16%以上。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正不断拉大。在这个效率优先而公平无法同时兼顾的年代,悬殊的贫富差距不仅使社会矛盾更加明显,也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更加淡薄。当今大学生在媒体上关注最多的不是政治问题,而是民生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必然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

(三)全球化带来的主权和地域概念的淡化

1.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孤立状态被打破,整个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全球化本质上是超越任何民族、地域、家庭制度的限制,使人类活动越来越高度社会化的历史进程。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相互传播、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认同、相互融合。随着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国际资本的全球流动,统一世界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大力推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缩小了世界各国的时空距离,出现了所谓“地球村”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如前所述的“全球意识”、“全球民主化论”、“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可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头脑中关注全球和人类整体利益的意识,已强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主权和地域概念渐渐弱化,爱国主义情感渐渐远去。

2.西方价值观的渗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以其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在世界居于强势地位。一些势力打着文化开放的名义,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其目的就是试图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1953年,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和平演变”这一概念,并且早在毛泽东时代,杜勒斯就曾做出预言,他要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身上,并做出了和平演变的《十条诫命》。如今的西方国家正在全面推行价值观的渗透,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与无孔不入的渗透密不可分,他们的影视作品、主流媒体等无不体现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标准。“地球大同”“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一些大学生崇尚西方的“海洋文明”,全盘否定中国的“黄土文明”,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观念在无形之中丧失殆尽。不少大学生受此影响,认为世界各国的一切纷争已在共同的背景之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无须再提民族和国家的主权与利益,他们的民族与国家意识正在逐渐淡化。

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观的正确引导及培养

(一)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环境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会受到积极的陶冶和感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受到了威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成为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为自我需要的必然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积极开展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文艺演出、心理咨询、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拓展科学的理论教育体系和方法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应当突破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教育的培养,帮助青年大学生掌握科学、理性的认识社会的方法和能力。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围绕着我国国家主权发生的各种国际争端和冲突也开始日益频繁。在应对这种国际争端和冲突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的程度,既要切实保障好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又要使其维系在国家政策法律的范畴之内,并朝着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现实需要。想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根本的措施在于通过科学的理论教育体系和方法,帮助青年大学生掌握、养成科学、理性的认识社会的方法和能力。教育方法上要变“灌输式”为“渗透”式,摆脱传统单一的报告、会议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渗透式的方法注重的是积累,要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这种教育,同时注意运用美育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使爱国主义意识时刻充满在大脑里。

(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引导能力

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种方法﹐培养大学生自我引导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当代教育者,应当按照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做出相对应的指导工作﹐使他们充分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又是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的主体。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实践的积累。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只有经过不断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我引导与自我教育,从内心里改变自己的爱国观。

[1]郭建锴,张林明,等.某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

[2]辛燕.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0,(8).

[3]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0.

[4]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2.

[5]郑淑芬.论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

[6]赵甲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实现的矛盾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6,(3).

G40-03

A

2095-4654(2014)08-0001-03

2014-06-09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全球化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