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艳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99)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焦虑水平分析
郑华艳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99)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体育锻炼能有效的缓解状态焦虑。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运动技术、心理、外界环境等因素也可能造成锻炼中的焦虑,因此应该端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采用多种方法,改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焦虑,从而提高体育锻炼效果。
大学生;体育锻炼;焦虑
焦虑是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我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1]。焦虑对体育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适度的焦虑对体育活动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体育活动的效率。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很多,如何去正确调节焦虑,使自身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研究尝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以找出调节焦虑的方法,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在心理学字典里,焦虑(anxiety)被定义为: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而产生的威胁,以至于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折,或者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体验[2]。焦虑是个人在担心自己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现有困难,从而感到自尊、自信受到威胁,后产生的一种紧张、害怕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消极情绪,与身体激活程度或唤醒水平相关联,具体表现是神经高度紧张、持续的担心、忧虑等,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类型。状态焦虑是一瞬间的情绪状态,而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只有产生过焦虑,体验到焦虑状态的人才能真正地描绘出它的特点和强度,研究者往往只是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评估焦虑状态,从而了解焦虑的生理和心理学特征。焦虑状态一般包括三种主要成分,即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
体育锻炼(physical exercise),也称身体锻炼,是以保持和提高体质为目的的有计划、有内容安排和重复从事的身体运动,也有人将其定义为闲暇时间的身体活动[3]。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和灵活性、增强体魄、可以帮助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负面情绪、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等。大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大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考试、强健身体、美体塑身、宣泄不良情绪、体育娱乐、运动交友等。对于大部分女生来说运动的目的可能更直接指向减肥、塑造美好的身体曲线,而对男生来说大部分是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壮自己的身体。另外有研究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这是一种积极的方面。作为大学生应该知道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体魄,而且可以舒缓压力。体育锻炼是不能带有功利性和虚荣性的,我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更加健康,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水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体育锻炼具有改善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功能,如:改善学生的认知水平,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等。有研究证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可以降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青春期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4]。另外一方面,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如:心情烦躁不安,运动放不开,扭扭捏捏,对运动的漠视等,这种表现基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种情况所表现出的焦虑是一种状态焦虑。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兴趣、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另外学校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使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参加运动和锻炼,从而降低焦虑对大学生的危害。
5.1 心情原因。情绪对人的活动状态的影响是呈正相关性。良好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就会在锻炼中产生愉悦的情感。相反,如果一个人心情很糟糕,就极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在运动过程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大学生体育锻炼中产生的焦虑基本是短暂的,很快能够消失,属于状态焦虑,和锻炼时的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5.2 对受伤的恐惧。体育锻炼中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中一条就是运动损伤的出现。一部分大学生在锻炼的时候也会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特别是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这种对受伤的恐惧会更强,随着恐惧心理的出现,焦虑情绪就出现了。
5.3 害怕出丑心理。有的大学生对某种运动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就会害怕在同学面前出洋相,不好意思在同学面前表现,害怕对自己造成消极的评价。如果刚好这时旁边有很多观众,将会给他造成很大压力,就容易使他表现出极高的焦虑水平,以致影响他各方面的运动表现。
5.4 漠视。漠视是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种情况焦虑水平较低,即整个机体的唤醒水平低下,从而导致不能很好的投入运动中,会影响运动的动作和质量。
6.1 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是运动行为反应的倾向性或准备状态,可增加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表现的可能性[2]。体育态度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大学生要改变对体育活动的偏见,包括对体育课的认识等,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价值,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6.2 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完成一件事的最根本的前提。平时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将导致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增加,总担心将会发生什么,所以总是忧愁、紧张和害怕,从而导致焦虑。在锻炼过程中,大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要减少外在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要多发展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向,而不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可采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自我暗示,如用“我能行”、“我可以的”“我一定会成功”等暗示语提醒自己,这样更容易克服焦虑的情绪。运动过程中,消极情绪少,积极情绪多更容易表现出色。
6.3 加强体育技能学习。体育技能是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具有好的体育技能就能够很好的应对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育技能好的同学,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相对比较自信。体育技能好的同学在对待外界压力情况下不会轻易怯场、焦虑,所以平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技能的学习,提高自信心,降低焦虑水平。
6.4 转移注意力。焦虑是一种恶性循环,更多的焦虑会更让我们注意到心理焦虑造成的事件,领导我们进行盲目和无序的猜测,会提心吊胆,焦躁不安、 疼痛等等。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越是害怕出现失误,往往更容易出现错误。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转移注意力,多想想开心的事情,多想想成功的事情,这样对焦虑情绪的缓解有很大的作用。
6.5 放松心理。不管是焦虑,恐惧,烦躁,或其它负面情绪,放松精神,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进行调整。如在运动过程中听听音乐,想想开心的事情等,都可以使我们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通过有效的心理放松可以把握内在心理冲突,改变现有的认知方式,减少焦虑和紧张局势,提高面对各种情境的自信心。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出现焦虑时,不要惊慌,可用“调整呼吸法”,即多做几次深呼吸,让全身放松。深呼吸时大脑排除一切杂念,只想着放松身体,两眼半睁或轻轻闭上,这样胆怯、焦虑的情绪会很快减少或消失。
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的体质,让身体更健康,而且还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还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大学生要克服心情、对受伤的恐惧、害怕出丑等心理产生的不良情绪,端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采用转移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运动技能及掌握正确的放松方式等方法,消除在进行运动锻炼的时候所产生的各种焦虑情绪。大学生应该自觉地、科学合理地去从事体育锻炼,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身体强壮、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人。
[1]季浏,张力为,姚家新等.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季浏,殷恒婵,颜军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胡望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 (2).
[5]谷玉冰等.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3).
[6]李成国.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19).
G847
A
1673-2219(2014)05-0213-02
2013-12-06
湖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XKY TB002)
郑华艳(1977-),女,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与体育心理学。
(责任编校:何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