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对接视角下高职微生物技术专业文化建设

2014-03-31 12:45:24孙秀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啤酒校企实训

孙秀兰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校企文化对接视角下高职微生物技术专业文化建设

孙秀兰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微生物技术专业文化建设为例,提出校企共同创新合作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实习基地与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举措,构建高职微生物技术专业文化建设体系。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微生物技术;专业文化建设

0 引 言

专业文化可定义为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长期专业教育实践中积淀的符合专业发展规律、由全体“专业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总和。专业文化外显为“专业人”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专业魅力个性[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先后遴选为安徽省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针对皖北地区酿酒产业发达优势,微生物技术主要定位于酿酒方向,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从事酒类发酵产品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获得突破,专业建设中着力引进现代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心灵,形成特色专业文化品牌。

1 改革创新,校企共同探索合作体制机制——专业文化建设支撑点

高职院校应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政府政策引导、学院办学育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三元式”办学体制,建立多级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完善配套制度,推进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师资互聘双重考核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培养方案双方论证,培养管理共同参与的合作育人机制,实习实训双边合作,实训基地共建互享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等合作机制建设,保障校企合作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校理事会,发挥行业企业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实习就业作用[2]。微生物技术专业与本地白酒、啤酒知名企业组建阜阳市酿酒工业研究会和市酿酒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实行公司模式经营;探索“企业订单、校企共育”合作办学模式,完善华润雪花啤酒订单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上走廊、上心。

2 立足实际,校企共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文化建设突破点

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突破点是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就业五要素,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产业要求设置专业、按行业要求构建知识、按企业要求培养素质、按专业要求重构课程、按就业要求培养能力,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教学目标基于岗位需求,教学过程贯穿工作任务,育人环节渗入企业文化,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典型。

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岗位为导向的“双线递进、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即素质和能力主线,素质主线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岗位素质、综合素质四层次,依次递进;能力主线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四阶段,逐步提升。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原则,通过双线递进,学做一体,逐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教学组织和实施在校内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完成。第二学年主要进行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教学组织和实施在校内仿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完成。第三学年主要进行岗位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第5学期(前12周),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进行综合实训。第5学期(后6周)至第6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

3 突出特色,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课程体系——专业文化建设着力点

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着力点是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建立培养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素养的课程标准[3]。提炼行业企业文化精华,开发实施贯穿于高职生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企业文化》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开发体现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把不同行业企业、不同职业岗位知识结构、素质要求以及员工职业发展模式、路径和通道等作为内容开发重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按照行业能力标准,与企业合作构建“152”模块课程体系,即,在1个公共平台基础上,面向区域经济,开发出专业5大岗位能力模块,2个主修模块。公共平台课程集微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职业所必需的通用知识和技能,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体素质、拓展素质和职业群专业基础等。岗位能力模块课程包括微生物发酵、食品质量控制、生物制药、食用菌生产创业和订单模块。其中微生物发酵和食品质量控制模块为主修,创业模块为必修。在模块课程体系中,重点建设微生物技术、白酒生产技术、啤酒生产技术、产品分析与检测4门核心课程,支撑4大核心能力。校企合作建立与国家、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标准接轨,体现职业标准,突出岗位针对性与实用性的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生产项目按企业标准实施与管理,师生共同完成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校企合作开发《啤酒生产技术》、《白酒生产技术》等6门特色教材,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材,达到“课证融合”,配套编写《微生物技术综合实训》等实训指导书,实现企业文化进课程、进教材。

4 力求实效,校企共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文化建设核心点

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核心,也是专业文化建设核心,校企文化对接视角下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把企业要求和标准引入教学,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工作现场和田间地头,根据生产季节集中安排实习,工学交替,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实现课程模块化、实训一体化、管理人性化的教学做一体化。

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实境训练”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一定制度规范下,校企合作对学生实施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典型产品项目引领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贯穿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如,《啤酒生产技术》在实施该模式时,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仿真实训室、啤酒生产实训车间和啤酒生产企业完成。首先,利用啤酒生产仿真软件,在模拟仿真实训室由学生独立完成啤酒生产全过程的模拟操作。其次,利用啤酒生产实训车间的微型啤酒生产线和检测设备,以小组合作方式,按照项目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设计生产实训方案,完成啤酒生产全过程真实操作。再次,到啤酒企业进行2周课程轮岗实习。人才培养全程仿真模拟和真实职业环境使企业文化素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

5 注重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与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文化建设关键点

高职专业文化建设关键点是在互动双赢前提下,校企双方采用场地互换、资源共享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共建共管“校中厂”、“厂中校”。以实习实训运行管理模式改革、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和管理制度建设等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建立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实现生产情境和工作氛围车间化、生产任务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使实践教学成为建设专业文化的关键环节。

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重点建设以白酒生产、啤酒生产、产品检验为核心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成以微生物技术一体化实训室、金种子白酒车间和华润雪花啤酒实训车间为支撑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华润雪花啤酒实训车间(校中厂)是与安徽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共建,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项目组,采取项目负责人管理制,为学生提供啤酒生产实训;金种子白酒车间(校中厂)是与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做到环境真实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体现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示范性。建成以安徽古井贡酿酒有限公司和阜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为重点的35家紧密融合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内设互动教学区、讨论区、信息获取区,形成教学装备、课程、讲授、讨论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车间与课堂整合、学生与员工一体,学生通过产品生产真实过程,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4]

微生物技术专业构建“专业技能四层次递进,岗位能力四阶段提升”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四层次是指基础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和生产技能。基础技能是按照中、高级操作工要求强化训练。专业单项技能是将专业核心技能整合成30项单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是结合生产、科研安排实训内容。如菌种生产、麦芽汁制备及成品啤酒检验等。生产技能训练是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自行完成生产项目,如白酒生产与管理、啤酒生产与质量控制等。岗位能力四阶段提升是:第一企业认岗见习。学生入学后即安排一次企业认岗见习,获得感性认知;第二假期跟岗实习。暑期是啤酒生产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旺盛期,学生进校后第一个暑假作为跟岗实习期,接受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文化。第三核心岗位轮岗实习。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安排2周核心岗位轮岗实习,全面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岗位。第四综合顶岗实习。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开展白酒生产、啤酒生产、食品检测等6个月顶岗实习,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生产实践[5]。

6 活动育人,校企共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专业文化建设生长点

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生长点是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企业文化素养。建立体现专业特色兴趣小组、企业文化协会和校企文化工作队,校企定期举办社团活动、社会调查、技能竞赛、企业家讲座、文艺活动等,企业承办或赞助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选派优秀员工到高职院校开展励志主题报告、先进事迹报告、企业文化宣传、就业择业指导。构建形式多样精神文化,营造浓厚企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实现文化育人[6]。

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联合企业建立了以兴趣活动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依托,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以创业就业指导为特色旨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成立啤酒生产、白酒生产、焙烤食品制作和组织培养等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常态化,联合企业举办一年一度啤酒文化节,通过啤酒品评、啤酒知识竞赛、啤酒游戏丰富师生文化生活。2009年开始举办校级微生物技术大赛,2010年首次组队参加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分获产品检验组二等奖和微生物发酵组三等奖。2013年由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赞助学院承办安徽省微生物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安徽双轮酒业有限任公司、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定期选派企业家、品酒师、销售经理来校举办白酒、啤酒生产工艺、品评技术、营销策略、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与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举办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校内华润雪花啤酒实训车间、金种子白酒车间和大学生创业园等资源,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模拟企业化模式运作,学生对产品进行包装和销售,提高学生创业技能和白酒啤酒品牌代理能力。

[1]史峰.论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0, (7):4-6.

[2]晓苑.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74-176.

[3]邓文达.实施模块化教学,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新型课程体系[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3-14.

[4]李漫红,李文秀,刘桂萍.高校对接产业集群适应度的效应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9-111.

[5]王明跃,廖洪梅.高职院校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153-155.

[6]王翠云,蒋祥龙.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文化建设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173-175.

G710

A

1673-2219(2014)05-0176-03

2013-11-17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研科研项目“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研究”(项目编号2011JKYXM16)。

孙秀兰(1976-),女,安徽临泉人,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刘志壮)

猜你喜欢
啤酒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啤酒》
流行色(2018年10期)2018-03-23 03:36:24
哼哼猪买啤酒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阳朔啤酒鱼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把第一部iPhone 6丢进啤酒
发明与创新(2015年5期)2015-02-27 10: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