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候
(厦门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1],并首次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列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中国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主题观念,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怎么通过这一历史使命加强学社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怎样把“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为他们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启示和作用方面进行论述,旨在研究“中国梦”如何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这两大主题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
2012年11月 “中国梦”一词开始逐渐深入千家万户,深入每个人的心中。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阐释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也是青年大学生的梦。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国梦”最年富力强的年代,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力量和主体力量,他们身上秉承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大学生肩上的责任是历史客观赋予的,是义不容辞的,但是这种赋予只有与他们的主观自觉认识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这种结合的自觉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必须通过责任感培养来形成的。
因此,“中国梦”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极大的激励。
1.“中国梦”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2]因而,作为国之栋梁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有明确的方向。
从我国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理想远大,学习刻苦,思想健康,社会责任感较强。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弱化,他们极端自私,缺少感恩,过于崇尚自我,漠视自己的责任,更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这种现象着实令人堪忧。
社会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外部环境,社会风气、舆论氛围和媒体导向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社会正处在发展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下,贪污腐败、假冒伪劣、道德失范、损人利己、学术作假等丑恶的社会现象屡屡发生。在当前网络媒体等工具发达的情况下,有些媒体舆论对社会阴暗面报道过多,刻意炒作“富二代”、“官二代”,使一些大学生淡化了英雄模范、劳动楷模的传统影响,甚至不屑于这些正面人物,把很多大学生引向了自私和漠视社会的道路。再加上现实中许多家长、教师或者说整个社会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思想重视度不够,基础教育在学校来看要的是升学率,在家长和学生来看要的是高分,分数已经决定了一切,只要是分数高那就等同于优秀学生,忽略了学生自身品德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从而导致教育实践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缺失。
“中国梦”坚持德育为先,贴近实际,从小处着手,构建符合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机制,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指明了方向。如今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在社会及大学校园内积极开展了学习讨论和践行“中国梦”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环境和氛围,通过现实环境的熏陶和新教育制度的约束,去引导大学生感受并认同这种担负责任的环境,从而促使广大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心,提升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承担个人应尽的义务。
2.“中国梦”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了精神动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对青年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代表着活力四射,代表着朝气蓬勃,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也应如此。
然而,当前,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时常看不到朝气蓬勃和阳光心态,相反的,出现的最典型的心态是冷漠呆滞、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等状态。“无聊”、“精神空虚”似乎成为了大学里的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出现了“跳楼”、“上吊”、“割脉”等自杀事件。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趋势日益严重。
“中国梦”作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当前大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将“中国梦”融入到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圆梦”教育途径,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上。“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用自己的努力、智慧、创造精神来争取每个人自己的美好生活,给予每一个人“圆梦”的公平机会。在“中国梦”的召唤下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为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奋斗着,而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有诸多的精神值得大学生去学习。因而高校应该结合“中国梦”的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文化、创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在校外,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农村等基层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国梦”带给全社会的精神动力,使大学生深刻领悟到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都有机会实现“个人梦”。当每个大学生规划自己美好未来,追寻美好梦想的时候,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也就注入了新鲜血液,获得了新的生命,用新生命替代了无聊、精神空虚、轻视生命的状态。
3.“中国梦”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凝聚了力量
凝聚力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一大影响因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3],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为2 536.5647万人。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责任心涣散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凝聚责任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中国梦”适时的给予责任感培养工作者以指导。
“中国梦”主题活动在校园里广泛开展,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主流,进而形成一股凝聚力,凝聚着大学生的共同梦想,促使大家为圆梦而不懈奋斗。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各大高校开始思考如何就实际情况凝聚这一庞大群体的力量。首先,运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的侵蚀,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其次,运用道德模范这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来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行动。如今“中国梦”大力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尊重道德模范、爱护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不断树立时代的先进典型,支撑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再次,各高校严格要求教师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示范作用,促使大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领悟社会责任的正误性,增强社会责任认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追求“中国梦”的努力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任务落到实处。
高校作为祖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中国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反复进行主题教育实践,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和讲座,使“中国梦”更加深入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梦”。让“中国梦”这一历史最强音和学生社会责任感融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它的正能量。“中国梦”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也凝聚了力量。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实现者,他们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4]” 。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身上的光荣责任,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在“中国梦”的引领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方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发展重要战略。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梁启超,陈文良.梁启超文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