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海
(西南石油大学 招生就业处,四川 成都 610500)
文化是社会历史不断发展、演进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慢慢积累、沉淀形成,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想要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应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战略任务,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教育人民、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是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的重要阵地,新时期下党中央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文化活动几乎占据了大学生所有的课余生活,加强高校文化活动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文化活动建设中应注意长远性、全局性、整体性以及目标性等原则,对各项文化活动进行精心的顶层设计,构建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育人功能。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系统工程学”,简单的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是指从高端开始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具体而言,最早在系统工程学中,这一概念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和整体的明确性的特点,主要是指介于理念和实践之间的构想“蓝图”,为了确保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混乱无序的现象,不给工程建设埋下安全质量隐患,或增加工程投资成本预算,应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进行组织施工。基于工程学视角分析,其实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整体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比如每当一项工程项目完成后,会从部件标准化、结构统一、理念一致、资源共享、功能协调等多个视角以及理论方法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要素和层次进行全盘考虑、统筹规划。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军事领域中广泛应用了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政府统筹内外政策的重要思想以及方法。“改革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被反复提及。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是引领时代风气的主要潮流。”
高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作用,开发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是各大高校发展研究的重点。为此,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纷纷出谋划策,提出各种构想,但大多数主要围绕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助推就业的等方面进行局部重点研究,而忽视了总体思路构建的深入研究。“顶层设计”这一全新概念为我国高校文化活动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思想,强调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大性目标设定、长远性、全局性、整体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有规划战略管理,尽可能做到每一项校园文化活动都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不失味、不走样、不跑调,在高校校园内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既严肃又活泼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组织、策划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思想的引领作用,准确掌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做好顶层设计,所有活动应该由组织、策划者完成后才可实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国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应切实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思想。”因此思想引领应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课堂是高校完成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渗透的主要阵地,因此应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的基层团委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始终坚定为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信念,明确活动目的,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首先应准确把握好思想内涵,强调活动的思想性,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思想,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组织、筹划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比如在外语学院中,可组织策划外语文化节,积极开展“英文原著阅读沙龙”、“学科类竞赛”、“英文经典电影原声模仿大赛”以及极具特色的“外文歌曲十佳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广,也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发拓展到“第二课堂”,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大大提高。
再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应注重长远性、系统性、持续性,在活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常态化,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自觉长期坚持的思想。比如在“学雷锋活动”中,应立足长远目标,将该项活动切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实际活动中,不能仅仅把每年的“三月五日”作为活动日,应设计“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应景式活动,在学生身边不断探索可以作为“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学雷锋奉献基地,真正让学生们体会到奉献的乐趣,找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重要意义。
团中央以及教育部在2005 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团组织应坚持育人的服务宗旨,强化其教育职能,积极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学生的诚实守信观念以及法律意识。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本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意识,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同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筹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多开展“红色之旅”、 “志愿服务”、 “四进社区”、“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以“校园文化节”为重要载体,以“挑战杯”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团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策划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把握校园文化活动中顶层设计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教育职能。
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准确把握顶层设计要素,是确保校园文化活动有序、有效、规范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团干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主体,应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的实际业务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思想政策水平,可以组织团干部向一些权威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或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等,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织专题知识讲座等,还可以加强内部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让高校团干部树立顶层设计的全新工作理念,明确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的目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应提高对高校团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团建设的领导。”根据党建带团建的具体要求,党委应统一领导高校团组织,实现高校团组织和高校其他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和联动,充分调研学生的特点、长处和具体优势,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领导,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精心的顶层设计,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以及思想文化内涵。
高校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工作载体以及工作实际,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多与学生们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充分发挥民主集中的优势,掌握顶层设计的话语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应积极进入顶层设计路径概念,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战略性管理,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规范、有效、有序开展,为培养高质素人才,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雅琴,胡现敏.搞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之我见[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尤伟杰. 校园文化活动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层共青团工作思考[J].大众文艺,2011,(5).
[3]孙敏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主要途径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13):92~94.
[4]计红.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探究[J].民营科技,201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