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泉州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4-03-31 12:06连伟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泉州文化产业旅游

连伟文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拥有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至今还保留着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等戏曲文化遗产,梨园戏、提线木偶也是全国独特的剧种,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彰显着这座古城千年文化的魅力。所以,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泉州是有比较深厚的底蕴的。如何把泉州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一个和经济能相互融合和带动的阶段。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结合地方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和市场相结合。

一、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尚待开发,地方文化的元素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和丰富

近几年来,尽管全球经济危机低迷,但文化创意产业却逆风飞扬,2002年以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年的产值增幅超过15%。由于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大容量就业、绿色持续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策略。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文化产业链条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则是创意和创新。

泉州的文化产业起步不算太早,开端却还是可喜的。由于各个地区对文化产业的引进和投入力度各不一样,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很多不同。整体而言,古城泉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独具优势。正是在衰败与新兴、古老与时尚的交错中,泉州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把惠女文化,闽商文化,木偶文化、南音文化、海丝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武术文化、陶瓷文化、风俗和宗教文化与旅游文化相融合,并进行商业推广和平台的构建,把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推向大众市场。有创意的产业本身就带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文化创意产业简单来说,就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并通过资金引导、政策扶持等,协助年轻人投身创意产业,让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生根发芽,为泉州的地方经济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

二、避免个别地区走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误区,加大力度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泉州个别地级市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喜人,但是文化氛围却一直停滞不前,许多文化资源“千户万唤”之下,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阶段。

泉州各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如石狮市本身所具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侨乡文化、狮文化、武术文化、灯谜文化、对渡文化、古卫城文化、服饰文化和海底史前文化“八大文化”,但旅游市场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笔者也一直在思考:石狮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全国百强县,并打造了许多全国闻名的服装品牌,可是为什么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却一直停滞不前呢?大力发展石狮旅游产业,对石狮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石狮的旅游产业基本上停留在“原地踏步”的阶段,远落后于纺织服装主导产业的发展步伐。

据调查获悉,本地的旅行社近十家,具备旅游服务体系的酒店也有20多家,但推出的旅游产品大多是让市民“走出去”,到外地去消费;一个是因为本地没有旅游资源,所以只能让自己的钱花到其他城市,因为没有旅游资源,造成了一种“以物富他”的局面,许多先富起来的石狮人,都纷纷把家安到外地,厦门和泉州等文化积淀较好的城市,相应地也获得了人居环境被认可的优势;旅游行业带来的相应利润更是巨大,浙江某佛教景点,每年的游客总数,有近一半来自泉州地区,尤其以石狮、晋江一带居多。一些小贩为了招揽顾客都意识到要去学一门“外语”,讲几句闽南话,把闽南人兜里的钱放进自己口袋里。而本地的旅游行业,更多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低消费人群,即使开辟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侨乡一日游”、“滨海休闲游”等旅游线路,把外地游客“引进来”的并不多,本地旅游市场完全还算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三、积极探索、善于借鉴,兼容并包,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泉州在文化软实力上的一些探索是成功的,但是这样的探索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更大胆、更科学的指导和实践。

如在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区中段,一个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已经初具规模,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闽台工艺美术品展示、闽南民俗风情表演、古玩收藏等文化项目,还可以互动式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的民俗风情、闽南的传统手工艺。

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浓郁茶乡特色的茶文化(茶歌、茶诗、茶舞、茶艺、茶餐等)和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泉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与茶文化有关的产业也蓬勃发展。

德化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弘扬瓷都悠久的陶瓷历史,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围绕创建“国际瓷艺城”,打造“中国瓷都“德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依托陶瓷文化,逐步开辟出陶瓷文化旅游、陶瓷教育培训、陶瓷创意设计、陶瓷会展、陶瓷文化研究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泉港作为一个石化新城,当地政府在旅游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对局限的情况下,和福州大学联合办学,成立石化学院,对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氛围的提升,可以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招商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打造文化的绿洲,这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而地处泉州城市中心的鲤城和丰泽两个老城区,依托闲置的旧城区、旧厂房和旧村庄,通过实施“三旧改造”,引导发展集创意研发、信息服务、展示交易、技术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创意业态,有力提升了泉州的城市文化品位。

2010年,泉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占全市GDP的4%,占福建省文化产业总产值的23%。截至2012年4月,泉州市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数量居福建省第二位。

四、泉州文化创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不能乐观,我们不能忽略泉州文化产业初步繁华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模糊,创意产业链的不完整

许多创业者和市民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非常模糊,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清晰概念,对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也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或许走出去参观考察之后回来,会有所感触,但是实际开展工作时无从入手。民间对文化创意产业没有统一的认知,以及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定位的误解,使得个别地区和创业者无所适从。

在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目前还处于一种打游击的状态,没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一个统一的招商指导政策和平台,各地方各行业各自为阵,缺乏产业链上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没有办法做到相互联动、良性循环,这样的现状,制约了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政府引导与管理不到位,扶持政策不完善

个别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招商引资上,更多的是发展“硬实力”:引进重工业项目、大型制造类企业、高科技项目等,对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薄弱,相关扶持政策也不够完善,对该产业的发展重要性和前沿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文化产业与经济结合的发展趋势缺乏统一的认知和认同。

3.文化创意人才相对短缺

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泉州目前的文化创意相对匮乏,一个城市的创意人才资源,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泉州目前尚缺乏良好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工作条件,所以难于大量吸引和留住具有文化创意前沿思想的人才,若不加大对地方高校相关学科的开设和人才培养力度、改善行业用工环境,泉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很难引来文化创意产业的“金凤凰”。

五、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完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要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应该加大对该产业的宣传力度,对该产业,在泉州从上到下要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通过政府的舆论导向,转变全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此外,泉州的鞋服制造业、陶瓷制造业等地方产业文化整体的价值不高,可通过提高产业的创意附加值,通过集群化、联盟化来拉长创意产业链。通过构建相关的产业网络平台,在展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两者向社会共同展示的同时,通过引进和吸取内外的研发、投资、交易等产业链的建设。

2.政府统一引导、管理,合理规划、扶持

在泉州要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软实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纳入地方发展战略。首先在财政、融资、鼓励等方面实施一定的优惠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发展本土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机构,培养一批知名的创意设计师和设计团队,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3.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在泉州本土的高校中,针对相关专业融合进地方文化教育,并在课程设置中融合进文化创意、创意策划等环节,并和相关产业进行教学和实践结合的尝试,比如闽南理工学院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服装方向)本科班的学生,在石狮服装城的海博会上,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举办专场推介会,向两岸的客商,展示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创意和风采,对学生的创意意识培养和能力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我们紧缺的创意人才,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营造宽松的人才引进环境,而不能单靠个别企业的人才引进,只有政府重视,社会的重创意人才之风才能兴盛,也才能保障泉州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参考文献:

[1]宋文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财政研究,2008,(9).

[2]陈祝平,黄艳麟.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J].国际商务研究,2006,(4).

[3]张养志.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9,(5).

[4]徐仲伟,周兴茂,谈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猜你喜欢
泉州文化产业旅游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