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华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收稿日期:2013-1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3YCTCJY065)的研究成果之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从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等。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这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观念和载体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俗话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也正如此,每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如今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课程的内涵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动态:
1.如今的课程改革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在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以后,才有能力将各门学科加以整合,学以致用;
2.如今的课程改革更加倾向于教师寓教于境,教师创设一种合理、理想的环境,来引导学生学习,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3.如今的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互动的学习方式,在这四因素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互动性增强,并能教学相长。
在此种改革的浪潮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求。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下面几点发展特点。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高校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情感培养、行为习惯。这三方面的培养,需要高校学生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得以实现。单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专业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只有明确了专业知识,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导,那么情感和行为才能得以建立,得以发展。高校对同学们的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的重视度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这两方面用力,尽量做到培养学生健全心态和正确行为的重要课程目标。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没有情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的三方面:专业知识、情感培养、行为习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缺一不可。教师教学需要情感的付出,学生学习同样也需要情感的体验,因此可以说,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教和学都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俗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津津有味,才能将干瘪的理论渗透进学生们的大脑中。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地积累情感经验,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专业知识有趣地、合情合理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个别性的特点
教育内容是需要得到个体的认同与实践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需要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只有这样,教育目标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才能达到。与此同时,理论课的内容也要尽量兼顾大多数同学的要求和水平,尊重同学们的个体认同感和实践性。一种教育最终能否真正触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是衡量教育手段适用性的尺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培养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理想,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志向等,使每个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具有独立自主地,具有怀疑批判精神地去面对一些问题,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力解决棘手问题等等。
(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如今的高校教育改革倾向于师、生、环境、教材四方面的互动性方式,在这种方式的带动下,学生们在课堂上跟教师展开积极互动,根据创设的情景,不仅学到了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而且也掌握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东西。这种学习,既包括了知识性内容的获得,还包括了一种计划外的,非课本中的内容的获得,也可以说是一种计划外知识的生成。在当今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直接的灌输式的传教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便是这种活跃式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够生成课本之外的新知识的教学模式。
上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特点,其课程改革在观念方面也应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超越原来的观念,探索出更加新颖,更加实用的方法和措施。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传授知识,让同学们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让同学们的生活能够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为此,在观念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着重从“五个再认识”做起。
(一)对课程属性的再认识
课程属性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媒介和载体。它与课程性质截然不同,必须加以区别。课程性质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重要一部分。由此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是为课程性质服务的。
(二)对资源构成的再认识
资源构成主要是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校外建设的利益。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很有必要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资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预期目标,有效地位校内外的建设服务。
(三)对过程主体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目标教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情境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这样的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上课效率。
(四)对服务对象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学生是直接接收者,直接获益者,但是就服务对象而言,学生是服务对象,但不是唯一服务对象。国家一直致力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托宽的原则,立足建立服务于大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支队伍,将大学优秀文化进行传播。
(五)对教育目标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对教育目标进行再认识。需要明确就项目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便是创建精品课程;就学校来说,目标便是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变革教学理念等;就教学成果来说,目标便是不断提升同学们的思想水平,培养同学们的价值观取向等,让他们获得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
细细分析,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载体,存在滞后现象,严重影响着教学成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载体创新的途径进行有效合理的弥补。具体方案如下:
(一)课堂上严格遵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适当创设有趣而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实践,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思想倾向、人格魅力等对同学们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同学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讲理论之前,可以导入故事,或者经典案例等,总之,教师的视野要宽阔,能够充分控制课堂秩序,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充实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生动,有趣,讲解的内容要深入浅出,让同学们都能够听懂,学会。切记用枯燥、繁琐、空泛的语言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二)教育上严格遵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如今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网络化、综合化和实践化相结合的发展特点。同学们除了努力学习校内知识外,还应该多参加校外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吸收消化校内所学知识,不断地发现校内知识的不足,自己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同学们应积极努力地参加校外活动,比如参加社团组织的公益调查,将社会和校园联系起来。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为将来参加社会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参加勤工俭学、公益活动、社团比赛等等。在高校中参加校外活动,同学们可以开拓视野,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很好地学以致用,很好地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为将来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才生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上严格遵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
过去的备课形式要求教师写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教学日益普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教学媒介,让同学们能够立体地,真实地,近距离地了解到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知识。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特点,从故事情境中,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如此,既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学到,又能够展现当今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