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对比角度对领主属宾句的构式分析 *

2014-03-31 11:09徐亚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构式宾语主语

徐亚丽

(湖北民族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收稿日期:2013-10-13

引言

在汉语中很多富有汉语特色的句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句式之一就是所谓领主属宾句。这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从英汉对比角度来看,英语中却没有这类句式。例如:

(1)a.王冕死了父亲。 b. *Wangmian died his father.

(2)a.那家公司沉了一条船。 b. *The company sank a ship.

(3)a.这张桌子断了一条腿。 b. * The desk broke a leg.

对于(1a)(2a)(3a)这些句式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解释它的生成过程,而且还跟其他句式放在一起讨论。但是从构式角度对这类句式的分析则比较少见,尤其是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讨论的更是不多。而根据单纯的动词投射的分析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严重忽视了单纯地中心语动词题元投射作带来的句子本身的语义不足的一些问题。例如“死”作为不及物动词的论元投射没有办法解释何以这类句式不但具有使主语不利的意义,而且还有使主语有利的意义。此外,引发我们很大兴趣的是,为什么跟汉语的领主属宾句所对应的英语(1b)(2b)(3b)都是不合法的。本文的研究正是在于补充说明这两点。

一、构式语法的理论及方法优势

众所周知,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是在对生成语法的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的,其中比较富有盛名的代表性人物有:Fillmore,Kay ,Goldberg 和Croft等等。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Goldberg的关于题元结构的理论,简单说来,Goldberg (1995,2006等) 指出,在一个句子中单纯的核心动词投射并不能完整地投出句子的整体意思。相反,在一些情况下,句式本身的意义可以改变动词的论元结构,文献中常常提到经典例句如:

(4)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5)Marry bake him a cake.

一般说来,人们把“sneeze”当做一元动词,但是在例(4)中,“sneeze”分明带了三个名词性成分,是个三元动词。同样,“bake”本来是个二元动词,而在例(5)中也被改装成三元动词了。

虽然在构式语法理论内部还没有如形式语法那样形成一个标准的集中而又统一的理论构建。而且从整体看来,对于什么是“构式”在其理论内部也有不同的观点,再比如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构式语法在处理简单的“主谓宾”句式时常常没有其处理一些特殊句式来的生动有力。但是,构式语法所坚持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功能,各个句式都具有各自独立的地位,以及研究方法上采用整体操作的方式等等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近些年来的一个共识性的结论是,构式语法在处理特殊句式方面具有很多语法理论所没有的比较好的优势。本文正是考虑借鉴了这一优秀成果和方法。

二、领主属宾句的构式分析

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领属述宾句的主要特点包括:主语和宾语之间存在广义领属关系,整个句子的施事是宾语而不是主语,主语的题元角色是历事,整个句子表达一种对主语不利的语义。其中郭继懋(1990)最早把此类句子称之为“领主属宾句”。下面我们借鉴构式分析的方法,分段对这类句式予以解读并同时分析何以英语中没有这类句子。

(一) 主语和宾语之间的领属语义关系

一直以来,对于领属述宾句主宾语之间的领属关系,人们大都没有什么异议,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指出,这类句式中的主宾语之间似乎并不存在所谓的领属关系。也可以有其他关系,例如(下面这组例句选自黄正德(2007):

(6) 他家来了许多要饭的。

(7) 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

(8) 张三的儿子长出了两颗门牙。

(9) 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黄正德(2007)认为上述例句中的主宾语之间不存在什么所谓的领属关系。单纯地从动词题元投射角度看,这种分析不是没有道理。然而,如果我们从构式角度来看,结果则大不一样。例如根据Goldberg“动态作用力”关系,上述例句中的“要饭的”“毛泽东”“两颗门牙”“一身鸡皮疙瘩”都是通过动词作用力,而实现为它们分别各自主语“他家”“中国”“张三的儿子”“他”之间的领属关系的。哪怕这种关系是事件后的领属关系。有人曾经指出这是一种广义的领属关系。可是我们认为广义领属关系的提法虽然认识到这种领属关系,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说明这种领属关系究竟跟“王冕死了父亲”这类句子中领属关系的差异。没有从根本说明问题。而从构式语法的“动态作用力”关系的角度则很容易解释这个事实。

那么,英语中没有这类句式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英语中不允许主宾之间不能体现为领属关系呢?或者说英语中领属关系只能体现为定中关系呢?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不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一般所说的语义上领属关系都可以体现为句法上的定中关系,也都可以体现为主宾关系等其他关系。例如:

(10) I read 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11) She underwent a lot of hardships in herchildhood.

(12) Elizabeth laid a little of her pay away each week.

(13) The pencil on the desk is mine.

由此可见,英语中没有这类句式原因不可能是因为在英语中主宾之间没有这种领属关系。

(二) 句式中[+失去]或者[ +获得]的语义特征并非来自不及物动词

从整体上看,这类构式的大致表示“主语历事X不由自主地经历了由宾语Y所发出的动作Z”。请再看:

(14) 这家商店倒了一面墙。

(15) 他死了老婆。

(16) 张三来了一位客人。

(17) 我们班出了一个明星。

在上述这组例句中,(14) (15)所表达的是失去或者不利的事情,而(16)(17)所表达的是获得或者有利的事情。从表面看来,整个句子中的所携带的[+失去]或者[ +获得]的语义特征似乎是核心谓语动词带来的,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失去]或者[ +获得]的语义特征并不是动词带来的,而是这些动词所带有的前提条件。请看:

(18) 这家商店倒了。 (19) 张三来了。

所以,我们认为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构式本身整体意义造成了这类句子中的[+失去]或者[ +获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这些句式本事表示了作为主语的一种较为抽象的存现。而汉语这类动词大约正是因为隐含着[+失去]或者[ +获得]前提条件,所以才有了这类句式。除此之外,这同时能够说明下面这个对立,请看(例句引自徐杰(1999))

(20)a.病人咳嗽了 (20)b.*咳嗽了病人

(21) a.男孩子哭了 (21) b.*哭了男孩子

(22) a.病人醒了 (22) b.*醒了病人

(23) a.组两个人结婚了 (23) b.*结婚了两个人

(24) a.两个人游了一会儿 (24) b.*游了一会儿两个人

在上述例句中,为什么b组的动词如“咳嗽”“苦”“醒”“结婚”“游”等动词不能进入领主属宾句呢?在我们看来,这正是因为这些动词本身没有隐含着[+失去]或者[ +获得]前提条件。自然,它们也就是不能进入这类句式。

现在我们再来看英语中的例子,重新引用如下:

(25)*Wangmian died his father.

(26) *The company sank a ship.

(27)* The desk broke a leg.

通过对比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中的“die”“sink”“break”并没有隐含[+失去]或者[ +获得]前提条件。进一步看,它们本身的题元结构决定了它们并非是汉语“死”“沉”“断”的一一对应。英语跟汉语在此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自动词的语义选择方面应该存在着深层的差异。

(三) 作为核心构件的结构助词“了”

纵观汉语的领主属宾句,我们不难发现,这类句子的共同特点是都不是光杆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而且这其中的“了”不能换为“着”,请看:

(28)a.王冕死了父亲。 b. *王冕死着父亲。

(29)a.那家公司沉了一条船。 b. *那家公司沉着一条船。

(30)a.这张桌子断了一条腿。 b. *这张桌子断着一条腿。

当然,从汉语内部这是比较容易可以说明解释的,比如说,这些动词本身不能表示持续。但是,在我们看来,更好的解释是因为这类句子的构式意义是“主语历事X不由自主地经历了由宾语Y所发出的动作Z”。正是因为是表达“经历了”某事,所以才跟表示正在进行的“着”存在语义冲突。

如果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英语中没有这个句式构造,至此我们也可以明白,英语中压根就缺乏这类时态助词。这一点再次说明英语中不可能有这类句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汉语“王冕死了父亲”这类领主属宾句而言,其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仍然是领属语义关系,构式本身整体意义造成了这类句子中的[+失去]或者[ +获得],最为核心的构建组合极为“动词+了”,结构助词“了”的作用功不可没。这类句式的构式义为:“主语历事X不由自主地经历了由宾语Y所发出的动作Z”。而英语中没有这类句式原因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因为跨语言的词汇题元结构特征并不存在所谓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是因为英语中没有“了”这些虚词。总之,如果借鉴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好这类句式。

参考文献:

[1]Goldberg, Adele E.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Goldberg, Adele E.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郭继懋. 领主属宾句[J].中国语文,1990,(1).

[4]徐 杰.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 ,(1).

[5]黄正德. 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J].语言科学,2007,(4).

[6]董燕萍,梁君英.走进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2).

猜你喜欢
构式宾语主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宾语从句及练习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