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4-03-31 07:17:57
关键词:景区森林融合

刘 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伴随的旅游市场的不断繁荣,城市中的人们在闲暇之余来到森林亲近自然、自由呼吸,一方面可以体验与城市不同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天然氧吧疗养、放松。森林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越来越被业界以及消费者所重视。我国国土面积中,山区面积占较大比重,森林资源丰富。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很多省份都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随着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同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旅游业与工业的结合,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系统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以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例,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进行研究,为森林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一、产业融合与森林旅游

(一)产业融合理论的提出

厉无畏认为产业融合的涵义为产业间或产业内的相异行业交叉结合发展演变成新的产业的变化进程[1]。桑杉杉指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发展过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就是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逐渐形成新业态、新产业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2]伴随着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产业发展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间的相互交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产业融合的前提是技术产品、服务以及市场的融合。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条件,由于技术的渗透和外溢效应,一个产业内的技术可以移植到其他产业中来,例如,微型视频技术被使用到医疗检查服务中来。产业间技术的互补性、关联性越来越强,多个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相互越界的现象,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多变。但是,技术的融合并不代表不同产业必然会产生融合,只有当不同产业的业务与市场融合以后,才会真正产生新的产业。例如,户外运动爱好者也可能是摄影器材的消费者,这时经营户外产品的企业就可能会跨界生产或销售适应户外活动的摄影器材。

产业融合是自然的演进过程,随着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输入因素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企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要不断地适应和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创新,特别是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手段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企业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此来进入新的市场或同竞争者展开有效竞争,通过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当前,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要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和前瞻性的反应,产业融合是企业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同其他竞争者展开竞争合作的诸多经营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会同一些竞争者展开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实现某些经营活动的创新,这些创新性的活动最后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二)森林旅游

关于森林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但是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依托森林风景资源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例如爬山、露营、野餐、风景欣赏、动植物欣赏等,这些活动既可能直接利用森林资源,也可能是间接利用森林资源。自远古时代,人类就与森林有着不解之缘,那时,人们类主要在森林中觅食、安家。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开始把森林作为游览对象,一些文人在游览之后,泼墨挥毫书写美丽、壮观的名山大川及森林景观。森林旅游的观赏性价值在古代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很多著名的诗歌、词赋、传记一直流传至今。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向往自然、亲近自然,人们通过自驾、骑行、徒步等方式进入森林,通过自然风光游览,在森林中度假休闲、原始森林探险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获得旅游体验。

森林旅游产品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来吸引游客,旅游资源主要是有特点的森林植被、壮观、奇特的山石地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以及野生动物、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森林资源特点的各类旅游产品。根据森林的植被特点、山石地貌、人文景观等,可以开发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利用森林含氧量丰富的资源特点,可以开发休闲养生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对原始森林或者不宜进入的地区,可以开发森林探险、户外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森林旅游产品。通过完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旅游者的需求。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很多省份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相继出台多项促进旅游发展的规划与意见。旅游产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与农业、林业、渔业、工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多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通过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形成了度假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博物馆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农业旅游可以让城市居民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田园之乐。旅游业与工业产业融合,形成了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使旅游者对工业加工过程得到认识,工业企业可以利用旅游带来的客流扩展消费市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博物馆游、动漫产业游、文化遗产游等旅游项目。旅游者通过文化旅游可以探寻本源,体验各种形式的文化之旅。旅游业与房地产业融合形成了各种特色的旅游地产、度假酒店等旅游项目。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产生了旅游信用卡会员产品,多种形式的旅游投资模式。旅游产业通过内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扩展,与外部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不断相互促进与发展,使旅游产业的边界扩大,产业范围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形成了诸多形式的新型旅游产业业态。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的新型旅游业态——在线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和趋势[3]。

二、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促进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的有利因素

1.促进森林旅游的相关激励性政策相继出台

2014年3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纲要》指出,过去30多年,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森林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各类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景区总数达到9 000处,旅游人数达16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达10 000亿元,规划期内累计新增直接就业150万人,间接就业600万人,将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培育成林业支柱产业,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空间需求的同时,成为展示美丽中国、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窗口的发展目标。《纲要》确定了我国包括大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林业旅游区在内的9个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区,确定了林海雪原森林景观旅游带、三江流域沼泽湿地景观旅游带、及高寒植被景观旅游带等11条特色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带。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标志着着林业大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在主伐区的油锯、集采车、运材车、运材爬犁等部分伐木老物件将退出作业生产,送到省博物馆,作为文物被永久珍藏起来。天然林停止采伐,标志着林业产业从索取型向生态保护型、可持续经营型转变,很多林业局都将发展森林旅游作为未来林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2.稳定、健康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

改革开发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45.2亿人民币到2010年的401 202亿人民币,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巨大提升。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积累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消费从过去的以实物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向以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的模式转变,旅游消费恰恰是精神消费的重要内容。从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当人均年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消费需求将会出现快速增长阶段。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开始不断增加,目前国民的休假时间主要有带薪休假、寒暑假、国庆十一黄金周、春节黄金周、各种传统节日的3日小长假,以及全年40个双休日。居民收入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快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网络技术、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森林旅游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旅游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管理创新,传统森林旅游企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发展在线旅游,通过与酒店、航空公司、租车公司、景区的深入合作,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旅行预订、旅行搜索、旅游点评以及线下旅游实体服务。森林旅游的产业链主要是以森林旅游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实现链接的。从旅游的整个过程来看,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其中,上游包括机票、酒店及旅游产品提供商,中游包括营销推广平台,下游即用户。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线旅游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4.森林旅游产业资源丰富

黑龙江全省森林面积800多万公顷,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全省拥有多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省由于地处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广袤的林区是避暑的胜地。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有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冬季山区降雪量大,雪期时间长,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滑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伊春、牡丹江和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森工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森工林区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100多种,野生花卉有500多种,柴河、兴隆、铁力、桃山、朗乡、带岭、五营等林业局还保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原始森林。森工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丹顶鹤、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驼鹿、貂、熊等,三类保护动物麋、马鹿、白鹤、东北豹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发展森林旅游的基础,通过对这些生物资源的有效开发,适宜开展森林公园游、动物保护基地游、放养区狩猎游和水库垂钓游等旅游项目。

(二)影响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森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重工业,经过十多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黑龙江省经济与其它省份相比,落后局面仍然没有改变,2013年黑龙江国内生产总值与苏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体相当。黑龙江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森林景区交通条件差,有直通高速公路的景区很少,进入景区的基本都是省道,游客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景区。目前具备高铁通行条件的只有省会哈尔滨,省内城市之间铁路交通车速慢、耗时较长。森林景区内基础设施条件同发达地区成熟景区相比也较落后,景区内的供水、供电、住宿、餐饮、购物、通信等与游客要求相差甚远,亟待提高。

2.林业经济发展慢,旅游资本投入不足

我国在全球属林业大国,也是全球林木产品产销大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463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46万亿元,10年增长近9倍。但总的来看,我国林业发展仍然是“大而不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整体技术设备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贡献率低,缺乏资金后盾。各林管局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包袱普遍沉重,林业企业工人生存状态普遍不佳,林业经济转型阶段,很多项目都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而森林旅游产业投入大,日常生态维护费用高、投资回收期普遍较长,除热门景区外,一般景区对外招商引资比较困难。

3.缺少前期整体规划,产品单一趋同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目前缺少整体规划,各林业局各自为政,在开发森林公园项目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的情况下,竞相开发观赏性森林公园、滑雪场等项目。最重要的是由于各家森林公园没有形成很好的协同优势,由于发展方向趋同,造成景点观赏、体验内容单调。尤其是旅游景区的建设不能形成旅游生态网络,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到不同景区游览时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旅游体验差。

三、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及战略制定

(一)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应该依托林区的广袤的大森林、冰雪资源,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打造“北国风光、壮美龙江”的旅游形象品牌,坚持“滑雪旅游胜地、养生度假天堂、休闲避暑佳所”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冬季冰雪游、夏季休闲避暑、养生度假游,秋季绚烂多彩的森林风光游。把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城市的建设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按照精品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大力整合省内林区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全力打造森林旅游生态系统[4]。

(二)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战略制定

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森林旅游产业的战略制定应该跳出传统的产业定位思维,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技术成果与平台,完善省内及省外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各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

1.建设“智慧型”森林旅游产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各个产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森林旅游产业要想做大作强,要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建立森林旅游企业战略联盟,联合传统旅游企业以及在线旅游企业,打造旅游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和旅游综合资源数据库,特别是建立旅游者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智慧化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实现森林旅游产业的全产业链网络联动推进,全产业链的发展是多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5],即森林旅游企业与信息、产业、金融、工业、农业、会展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多个产业联动发展的切合点是满足游客的各种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围绕游客的需求展开全产业链网络联动发展。

2.实施森林旅游产品研发创新战略

研发创新森林旅游产品既是开发新市场以及巩固已有成熟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旅游者旅游内容,提高旅游体验满意度,增加旅游者消费,为森林旅游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途径。从丰富旅游者行程体验角度考虑开发农家乐、林业生产体验、林业生物物种学习、林业生产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从旅游者消费角度出发考虑开发与金融企业联合的信用卡会员客户产品;与特色森林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联合建设森林产品加工、展示中心,促进旅游工艺品如根雕,旅游纪念品如动植物标本,旅游食品、保健品如山珍野菜、森林中草药等林区经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从旅游者休闲养生需求角度考虑联合房地产企业开发度假酒店、旅游养老地产等项目,实现“以房促旅,以旅促房”的良性互动。

3.建立协同发展战略

根据各森林公园、景区的资源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协同发展[6]。以建设滑雪旅游胜地为目标,打造以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滑雪旅游、冰雪旅游度假区,园区内开发嬉雪乐园、运动公园、度假休闲酒店、狩猎场;餐饮中心、山货特产商业中心等配套的体验性、娱乐性、休闲性项目,带动周边的平山、帽儿山、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镜泊湖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同步发展。开发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森林氧浴、养生度假游,以此带动周边的汤旺河、嘉荫等周边景区的协同发展。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是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大区域”的全局理念,利用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避免各景区为了自身利益争夺客源、恶性竞争。通过与旅行社、宾馆、酒店、交通、金融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或者通过资本运作,进入关联产业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四、黑龙江森林旅游产业战略实施策略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森林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统筹规划,要有“大棋局”思想,在分析各景区、森林公园的区位条件及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森林旅游目的地体系。各景区在发展定位上要协同,在开发森林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生态文化体验游、林业科普展示游等旅游产品时要各有侧重,切忌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概念雷同,缺少特色。

(二)加强森林旅游宣传,促进森林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各大门户网站、微博等媒体进行森林旅游的宣传,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全面参与的全媒体、全产业链展开广泛合作的各种主题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通过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企业的合作共谋,开发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特色旅游线路及旅游产品。打破以本行政区、本企业的“自我营销”为核心,人为割裂了旅游产品的传统营销理念。要以价值为联系方式、以联动为行为方式,统一营销策略、集聚营销力量、协调营销手段、提升营销效果,以较低的成本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和促销高潮,谋求旅游目的地内整个旅游价值链营销效果最大化。

(三)健全管理体制,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森林旅游企业的发展要建立和依靠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制度性安排,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职业经理人、普通员工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升管理绩效。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评价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景区、旅游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提高旅游管理者、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大政府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由政府主导,各级林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紧密合作,加大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将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林业基本建设中央投资计划,扩大林业信贷对森林旅游的扶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对景区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宾馆、酒店等配套设施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提升景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景区的服务条件,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五)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落实贯彻相关旅游的政策、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审批程序。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诉和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旅游行业信誉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1]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4):4 -6.

[2]桑彬彬.从产业边界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J].思想战线,2012(6):147-148.

[3]郭 峦.基于产业融合路径的旅游创新产生机理[J].江苏商论,2011,(11):110 -113.

[4]李 印.关于发展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91 -95.

[5]徐会奇,齐 齐,王克稳.基于网络化环境的旅游供应链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3,(3):205 -211.

[6]付业勤,郑向敏.旅游与会展产业的融合:产业价值链分析、路径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46 -153.

猜你喜欢
景区森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