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普湖县村落旅游开发探析
——以铁热木乡为例

2014-03-31 03:19买买提江卡地尔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村落旅游业居民

买买提江·卡地尔

(西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为了缓解各种压力带来的烦恼及影响,选择去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并对民族地区旅游的兴趣和需要越来越大,同时,民族文化旅游现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旅游景区恰恰符合了城市人群选择旅游的好去处,让游客充分领略到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独有魅力和美丽风景所带来的别样风趣。同时,这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缩小城乡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一 村落概况

铁热木乡位于岳普湖县境东部,东与巴依阿瓦提乡及农三师42团场为邻,南靠莎车县,西与色叶克乡、岳普湖乡相接,北依伽师县。总面积1 418 72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4%,其中耕地5.02万亩,引盖孜河水灌溉,境内有铁热木水库。有可垦荒地30万亩,极具开发潜力。[1]境内开发较晚,“铁热木”意为“四面八方”,意指农民来自各地。距历史名城喀什市110公里,交通便捷。

达瓦昆沙漠风景区就位于岳普湖县铁热木乡境内,有面积2万多亩的天然流动湖泊,湖两边建有独具特色的风情别墅和极具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毡房、民族式餐厅、旅游纪念品店、风情园。湖畔的沙滩上,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日光浴,还能品尝当地村民用胡杨枝烤出的烤全羊、烤鸡、羊肉串、烤鱼等维吾尔民族风味美食以及当地产的各类水果。游客可以在沙丘上骑马,骑骆驼,或者乘坐沙地摩托穿行于沙漠之中,领略大自然中美好的景观。

二 铁热木乡旅游开发利用状况

1.旅游项目构成。

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隶属于岳普湖县铁热木乡,是最早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也是南疆发展比较成熟、最具特色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现已成为区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有2000亩的水面、4万亩的沙漠,并且沙子与水是相连的,微波浮动、游艇往来。以达瓦昆为中心,辐射十几处景点,有1800年的千年胡杨王、古墓群,700年历史的圣池和古战场遗址,还有1500年的千年柳树王等原始的大漠景观,同时开发了沙漠探险、沙疗、特色餐饮、滑沙、沙滩排球及民族歌舞观赏、民族式摔跤、赛马、叼羊等反映少数民族传统生活的特色旅游娱乐和特色文化体育活动项目,这些景点令人心驰神往,无不让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2.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

旅游服务经营活动一向是以经济目的为出发的。面对一个旅游者,经营者们为了取得利润首先想到的是能否为旅游者所接受,能否使旅游者成为自己的顾客。旅游业的每一个成功的经营者都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作为经营的核心,希望通过种种设计来吸引客户。他们的这种努力造成的宏观效果是对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产生着诱导作用。[2]

达瓦昆沙漠风景区旅游开发后,当地乡村经济结构以旅游服务、粮食生产及交通运输业为主。达瓦昆原是沙漠中的一个自然湖泊,经过开挖后,湖面达1000多亩,湖两畔已建成独具特色的欧式风格别墅和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毡房、民族式的餐厅、旅游纪念品店、风情园等。

三 旅游开发中村落文化变迁状况

村落旅游的开发,使得当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热木乡目前的交通、通讯、水电设施完备。村落旅游的开发促进了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及数量的增加,优化了当地村民的就业结构。旅游发展之后 ,一些居民开始从事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使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在家庭中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及地位。许多妇女在家经营着农家乐和刺绣等工作,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够增加家庭收入。随着职业角色的转变、经济地位的上升和眼界的开阔,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和话语权有所增强。旅游业的发展还使某些传统文化得以保持甚至复兴,使特色文化转化为商品。

1.语言的变迁。

铁热木乡村民大都讲的是维吾尔语。旅游开发初期,语言成为当地村民参与旅游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地居民基本不会讲汉语。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当地居民开始学习汉语,与游客交流。维语和汉语也成为了当地人与游客之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在旅游活动中,迎接仪式和篝火晚会上当地人使用维吾尔语表达对游客的欢迎,用麦西来普及木卡姆等音乐表演形式为游客们渲染气氛,使游客体验异质文化环境,满足游客们好奇心理。

2.女性地位的变迁。

从某种程度来说,女性感情细腻,更适合旅游服务业的特点。在民族旅游村落发展中,女性参与是必需和必然的。

铁热木乡旅游景区周边的女性村民主要是以卖手工艺品和土特产、餐饮服务、当导游、摆流动小摊等方式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与当地男性相比,女性参与旅游的范围虽没有男性多,但她们活跃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并且在旅游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并不少。旅游业发展对于女性主要活动领域、经济收入、思想意识的影响都使得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3.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变迁。

在铁热木乡旅游发展的最初阶段,旅游者多为周边县城以及岳普湖县本地居民。而麦西来普、民族歌舞观赏、民族式摔跤、赛马、叼羊、篝火晚会等传统活动只是在节假日举行。随着游客的增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经济观念,萌发了他们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成立了专门的维吾尔族民间艺术表演队,把以维吾尔民族歌舞为代表的各种维吾尔族传统艺术及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展演或活动中去,让旅游者体验维吾尔族异质文化。

在旅游发展中为了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奇的旅游需求,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将民族文化以舞台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将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按照现代时尚审美改造,改变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环境、表现及功用,从而使其失去了原有文化的本质特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一种谋生方式,只要有游客看,就可以随时上演。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功能发生了不少变化,表面上看是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但是实质上文化的内涵已经发生变迁。

四 民族村落旅游开发引发的问题

在各地的民俗旅游发展中,向旅游者展示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最明显的特征是多姿多彩,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与相对封闭性,造就了一方天地的文化品格,又延伸着本区域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当今旅游的发展有改善环境的一面,也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一面。如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了大量的车辆和外来人员,排出的废气与游客制造的垃圾,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旅游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带来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当地物价的上涨,居民心态失衡,文化价值观改变。这使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居民贫富差距拉大。

铁热木乡开发旅游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通路通电,使铁热木乡部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岳普湖县以及铁热木乡的餐饮、住宿、旅游产品服务等项目迅速兴起。铁热木乡由原来的贫穷落后乡村,变成了旅游新型村落。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维吾尔族居民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

在岳普湖县铁热木乡靠近旅游景区周围的居民基本上都经营旅游业,他们通过自主经营店铺以及农家乐等形式,提高了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大幅度增收。但距离旅游景区较远的家庭,由于旅游辐射范围的限制及距离景区较远,没能在土地、房屋、自主经营等方面实现增收,他们只是在游客所经过之地摆摆摊,旅游收入相对靠近景区周围的居民较少。

旅游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它的开发为乡村带来了收益,有些家庭因为居住地占优势而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收入,然而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缺乏资金以及居住地不占优势而不能享受旅游业带来的收益,从而与那些享有旅游业收益的居民拉开了差距。

2.景区收益所引发的问题。

铁热木乡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是由县政府、旅游局、乡镇等政府机构到开发商控股,然后再到政府管理的过程。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从最初的自由出入到后来的销售门票,铁热木乡村民认为游客是来看当地的沙漠和达瓦昆湖以及民俗风情,向开发商提出要以门票分成的方式给村民一定的资源补偿费,而开发商和当地政府则认为门票收入应归旅游公司和政府所有,从门票中获取的利润,部分用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水电、绿化等都是政府和旅游公司承担而非居民承担。

热情好客的乡村居民向来被看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乡村居民的人文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中的重要环节,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之一。然而,作为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从景区收益中获得旅游收入,而且要承担诸如环境污染、物价上涨等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必然会使他们对旅游业产生厌恶,降低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五 解决民族村落旅游发展问题的对策

1.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利益保障机制。

村落旅游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参与,而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是社区参与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贫富差距的缩小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社区参与的重要内容。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的多样化,拓宽当地居民的就业渠道和参与旅游的渠道,使其获得收入。其次,政府应完善旅游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建立基本利益保障机制,将旅游征地、拆迁补偿工作落到实处,使旅游发展不以损害或牺牲村落居民的利益为代价,维护社会心理平衡。第三,政府应当提供当地参与旅游的村民系统学习旅游业经营知识的平台。对于那些热衷于参与旅游的居民,可以扶持典型、树立榜样,通过榜样带动示范,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旅游业发展当中来。村落居民内部应相互学习交流,先富帮后富,有经验的帮助没经验的,通过居民自身积极努力学习、实践,逐步缩小旅游收入差距。

2.完善利益分配,寻求互利共赢。

民族村落旅游开发必须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特别是要照顾到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做好政府及投资方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公平合理地照顾到各方的利益。还要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家庭旅馆,让有条件的家庭开设农家乐和家庭旅馆,让他们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到旅游利益分配中去。因为,从旅游发展中获益是旅游地居民参与和支持旅游发展的动力,所以,在旅游开发中,景区和当地群众要树立互利共赢的思维,正确认识景区与当地居民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兼顾各方利益,才能提高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让当地旅游业健康有序进行。

在完善利益分配的同时,还要加强景区的营销与推广,目的是设法将旅游收入规模扩大,让居民从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大收益。

3.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觉。

旅游的介入,一方面带动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引导了其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村落民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变异。因此,在现代旅游语境下,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及重构,应发掘稳定的文化内涵并与当代文化系统整合,使其发挥新功能,焕发新活力。

首先,铁热木乡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县政府与乡政府的支持,尤其在法律、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并且处理好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开发而破坏当地的环境,还应该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开发放在第二位,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并且要保证一切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不能为了迎合游客而擅自改变,破坏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最后,我们要把握好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

六 结语

民族村落文化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民族文化旅游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落成员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因此对于民族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民族村落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把握、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处理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才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文化、经济并肩发展的美好愿景。

[1]岳普湖县志编纂委员会.岳普湖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2]张文.旅游与文化[J].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139.

[3]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2.

[4]丁季华.旅游资源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5]王帆,赵振斌.旅游影响下的古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6]应明飞.民族旅游文化的开发和保护[J].时代人物,2008(5).

[7]陶谦.浅析乡村旅游开发对策[J].知识经济,2011(5).

[8]买买提江·卡地尔.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

猜你喜欢
村落旅游业居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石器时代的居民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