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缩略名语言学研究

2014-03-31 00:09李亚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义素缩略原则

陈 慧,李亚娇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中国大学众多且历史悠久,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许多大学都经历了重组、合并和改名等历程。2000年之后,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改名热潮。与此同时,新兴的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也特别多。它们成立时间不长,且名称变动性大。本文采用共时研究的方法,分析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1]中82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缩略名称的特点及缩略所遵循的原则,探讨现今大学名缩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 大学缩略名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1.1 大学缩略名的定义

大学缩略名是在整体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出于表达上的需要,截取大学名全称中的部分语素或音节组成新的名称,把它作为一个话语的基本单位在句中使用。[2]简言之,大学缩略名就是将大学名称缩短简化。

1.2 大学缩略名产生的原因

1.2.1 外部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它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需要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追求效率。于是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更多更便捷的表达,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更大的信息量来满足交际需要。大学名称往往很长,不利于口语表达,所以人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大学名这一语言符号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产生了大学缩略名。

1.2.2 内部原因

1)语言的“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叫“省力原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3]大学缩略名就是言语交际中“经济原则”下的产物。为了更好的反映学校的性质,人们在给大学命名的时候尽可能的详尽。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不仅表明了学校主打学科——外国语言,更是表明自己的身份——北京第二所外国语言大学。但是在日常使用时,人们又觉得全称费时费力。所以,就想方设法地在不影响交际效果的情况下缩短大学名称,简称为“北二外”,使表述更加简洁,也使听者可以尽快地接受信息。

2)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式

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会经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为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式。[4]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大脑短时记忆的储存空间和工作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三级加工模式中记忆系统会放弃一些太冗长或者价值不大的信息,而保留最重要的信息,使其到达长时记忆阶段,从而被人脑长时间保存。所以,在言语交际中,我们要采取各种语言策略,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缩略语的使用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对于大学名称来说,缩略之后保留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信息内容,既减轻大脑记忆负担又便于交际。

目前全国普通本科大学名称中最少4个字,如武汉大学,多数6到8个字,如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最多的可以达到12个字,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如此长的字符对记忆系统的负担太大,所以为了保证交际效果,人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大学名称进行缩略。

2 大学名缩略的方法

构造大学缩略名就是将音节较多的大学名称删减,省去某些语素或音节,组成新的词语的过程。中国大学名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地名(国名、省份名、城市名、区域名)+类别(专业、领域)+大学(学院)。

2.1 提缩法

提缩法即提字缩合法,就是提取大学名全称中具有代表性的语素进行缩合。

2.1.1 提取三个部分的核义

1)首字是核义时,提取每一部分的首字。核义指的是核心义素,就是最能保持原意的义素。运用提缩法缩略的大学名,首选提取每一部分的首字,缩略而成。如4字大学名的缩略名:河北大学→河大;5字大学名的缩略名:佳木斯大学→佳大;6字大学名的缩略名:北京交通大学→北交大;超出6字的大学名的缩略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工大。

2)若首字不是核义,则提取各部分的核义。

当4字大学名第一部分的核心义素在第二个字上,就提取第二个字,第二部分提取核心义素“大”。如:大连大学→连大;四川大学→川大。

由于“学院”的核心义素在“院”上,所以,“XX学院”一般提取前两部分的第一个字,结尾第三部分提取“院”字。如:石家庄经济学院→石经院;呼伦贝尔学院→呼院。

2.1.2 提取二个部分核义 有些大学缩略名没有提取各个部分的核心义素,而是保留第一部分,只提取后两部分的核心义素进行缩略。如:北方工业大学→北方工大;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师大。

2.2 截除法

对于一些音节较多的大学名来说,每个部分都保留语素后得到的缩略名仍然较长,因此会采用截除法,截除大学名称中部分语素。

大学名缩略中主要是4字大学名采用截除法缩略。通常采用取头式,即截除“大学”二字,剩下第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也是全称中的核心义素。如:东华大学→东华。

这类大学名第一部分一般不是地名,保留第一部分后不会与地名重复,而且具有自己特定的意义和历史内涵。如“复旦大学”缩略为“复旦”,取“复我震旦”之意。

2.3 截缩法

很多大学名选择截除法和提缩法并用进行缩略,先使用截除法截掉次要部分,再使用提缩法提取核心义素,构成大学缩略名。

2.3.1 截除后提核义

1)截除第三部分,再提取前两部分的核心义素,缩合而成。如:中国传媒大学→中传;中央戏剧学院→中戏。

2)截除第一部分,再提取后两部分的核心义素,缩合而成。如:北京交通大学→交大;河北师范大学→师大。

这类由“地名+类别+大学”组成的六字大学名一般有提缩和截缩两种方式。由提缩法缩略而成的大学缩略名一般在较正式场合使用,而用截缩法构成的大学缩略名一般用于学校内部或其他非正式场合。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大/交大;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大/师大。

2.3.2 截除加保留,再提核义 一般,截除的都是第三部分,保留第二部分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再提取第一部分的核心义素。使用这种缩略方式的大学比较少见,除了类别为“理工”、“工商”、“中医”等的大学。如: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北京工商大学→北工商。

3 大学名缩略遵循的原则

3.1 核义原则

大学缩略名是大学全称在音节上的简省,“以最简便的形式完成最大量的信息的储存和传递”[5],而在概念意义上是不能简省的。核义,即核心义素,是最能保持原意的义素,所以大学名缩略过程中最首要的原则就是核义原则。核义原则是指在缩略大学名的过程中,选取大学名中最能代表原意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核心义素构成大学缩略名的原则。

通过统计,全国820所高校中,约有85%的大学缩略名都是提取每一部分的首字作为核心义素。如:浙江大学→浙大;湖北大学→湖大;中山大学→中大。

也就是说,大学缩略首先遵循的是首字核义原则。殷志平认为“缩减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优先采用的方法,是选用、保留原词语中各组成部分的第一语素来组成缩略语”。[6]

3.2 易联想原则

易联想原则是交际双方顺利进行交流所必须的。因为只有所使用的缩略是人们容易联想到的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被人们接受。

如:“四川大学”、“香港大学”缩略名为“川大”和“港大”,而非“四大”和“香大”,除了遵循核心义素原则外,还有个重要的因素便是遵循简易联想原则。“四”容易让人联想到数字,同时早就有道家“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和佛教的“四大”(地、水、火、风)存在。一般而言,很难联想到大学;而“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味道,与地名没有太大的关联,相比较来说,“川”“港”更具备带地点的含义,也符合简易联想原则,所以“川大”、“港大”更容易让人们想到某个地方的大学。[7]

3.3 最简化原则

大学名称缩略的最简化原则也受语言“经济原则”的支配。正是由于人们想用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好的效果才产生缩略语。那么在缩略的过程中当然也要尽可能地将原词语简化,在不影响原意表达的情况下,选取最少的语素来构成缩略语。既然使用“北二外”就能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那么,就没有必要缩成“北京二外”这种更复杂的形式。

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中大学缩略名为两字的占到65%。但是如果双音节形式无法完整的概括原词语的概念意义,则采用三个音节。

若“桂林理工大学”缩成“桂理”或者“桂工”,都无法全面体现学校的理科和工科的办学特色,所以采用三音节的缩略形式“桂理工”,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追求最简化原则。

3.4 区别性原则

区别性原则要求大学名称的缩略在词形和语音上不与现有词汇系统中的词语相同,尽可能地避免造成混淆。缩略语是“原语”在音节上的简省,而非概念意义的简省。所以,缩略语的最大原则就是缩略之后,信息量能够尽可能的保存。而由于字词的概念意义最大程度地显示在带区别性特点的字上。所以缩略时留下区别性字眼成了必然原则。[8]我们可以从一些学校的缩略名中来分析:

1)清华大学→清华;复旦大学→复旦;中南大学→中南

2)西藏大学→藏大;上海大学→上大;武汉大学→武大

前三例采取截除法的方式保留了最具有区别性意义的词语作为缩略名,而后三例若采取同样的方式缩略,缩略名就为“西藏”、“上海”、“武汉”,必然会在使用上造成混淆,产生歧义和误解。在此区别性原则指提取大学名中带有区别性特征的关键性语素。像“西藏大学”中的“藏”正好能代表西藏,区别性特征大于“西”,所以缩略成“藏大”。而“清华大学”一名中“清华”不是地名,不会引起歧义,同时也符合首字核义原则,所以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缩略。

区别性原则又分为常义区别原则和避歧区别原则。

3.4.1 常义区别原则 常义区别是指在缩略中避开那些现代汉语中已经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意义和字词。

“医科大学”缩略为“医大”,而与之结构相同的“医科学院”却缩略为“医科”,不缩略为“医院”、“医学”或“科学”。究其原因,“医院、医学、科学”三词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出现,而且使用广泛。因此按照常义区别原则,“医科学院”缩略为“医科”。

再如“广西大学”简称“西大”,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按照首字核义原则,广西大学应该简称“广大”。但是“广大”在现代汉语系统中是个极常用的词,人们对它的常用意义也十分熟悉。为了避开“广大”常用意义的干扰,“广西大学”的缩略名取了“西大”。

3.4.2 避歧区别原则

1)避语音歧义

“师范学院”可以缩略为“师院”,“技术学校”可以缩略为“技校”,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类推:将“计算机学院”缩为“技院”。从语言本身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技院”这个词与“妓院”同音,容易引起不好的联想。

2)避同名歧义

如果一所大学缩略后的大学名与其他大学的缩略名同名的话,在使用和表达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学名在缩略的过程中还遵循避同名歧义原则。

例如“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两个大学名的结构相同,那么按照相同的缩略方式,都应缩略为“南大”,如此一来就造成大学缩略名产生同名歧义。由于“南京大学”建校早,从1949年开始就沿用“南京大学”这一校名,同时缩略名为“南大”;而“南昌大学”这一大学名是在1994年经过几个学校合并之后才使用的。既然已经有学校缩略为“南大”,“南昌大学”便在遵循最简化原则的基础之上缩略称“昌大”,避开同名歧义。

4 现今大学缩略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4.1 缩略同名

由于大学缩略名有地域性的特点,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大学缩略名相同的现象。如“长安大学”、“长江大学”“长春大学”都缩略成“长大”,“河南工业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都缩略成“河工大”。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缩略同名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类情况中。

4.1.1 由于地名类似造成的缩略同名 由于中国大学名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城市名、省份名和区域名等,在缩略的时候又遵循首字核义优先的原则提取地名中的一个字,使得原本不相同的地名在缩略之后都变得相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用以下省份或地区名做大学名开头第一部分的大学缩略名较容易同名:湖南和湖北,广东和广西,山东和山西,河北和河南,华东、华北、华中和华南,东北和东南,西北和西南等。现今,高校兴起一股“改名热”,专科学校要改名为学院,学院要改为大学,学校名第一部分都倾向于用大地名,能用西南的就不用四川,能叫湖南的就绝不叫长沙株洲,如“株洲工学院”改名为“湖南工业大学”,“黄石理工学院”改名为“湖北理工学院”等。如此一来,全国大学名称雷同的越来越多,如“武汉科技大学”与“武汉科技学院”,“湖南工程学院”与“湖南理工学院”等等。若学校所在城市本身就有特色有吸引力,选用城市名也可以突出区域优势,例如叫“井冈山大学”反而比叫“江西xx大学”更能突出地域特点。所以若每个学校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或者地域特点,以此来命名,自然大学名相似的情形会变少,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大学缩略名同名的现象。

4.1.2 由于学校类别相似造成的缩略同名 在整理全国大学缩略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地点+类别+大学”类的大学名中,存在类别相似从而缩略同名的现象,尤其是在类别为“工业”、“工程”和“理工”的大学名中,许多“工业大学”和“工程大学”缩略名为“工大”,“理工大学”也有缩略为“×工”的形式。如:河南工业大学→河工大;河南工程学院→河工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工大;安徽工程大学→安工大。

根据核义原则和区别性原则,将“工业大学”按提缩法缩略为“工大”,“工程大学”和“理工大学”按截缩法缩略为“工程”和“理工”更为合理。通过我们对全国此类大学名的缩略名进行的统计,90%的大学缩略名是按照上述方式缩略的,也证明了其合理性。

4.2 缩略不统一

据统计结果,很多大学名的缩略名都不止一种,不仅有官方与民间之分,还有几种不同缩略形式的。比如:“山西大同大学”官网上简称为“同大”,但是在学校论坛里面一般都称其为“大同”或“大同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有“华科、华中科大、华中大、华工”四种缩略形式。[9]

那么到底哪种形式更加合理,或者大学缩略名是否应该有个统一的规范,通行一种权威、官方的大学缩略名?

在此我们认为,全国的大学名缩略不可能使用一种统一的规范或者模式,但是,各学校能够根据本文提及的缩略原则和方法对大学名进行缩略,然后通行一种大学缩略名。在学校取名或者改名时,各学校可以同步选取一个适当的缩略名,之后进行使用和传播,久而久之,统一的大学缩略名就能流行起来。

例如,“福建工程学院”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关于校标、校徽等的备选方案,供校代会审议通过。[10]按照这种方法,各学校也可以征集学校缩略名或列举几个缩略名备选方案,供全校师生审议投票。投票之后确定一个统一的缩略名,在学校网站和学校各部门进行使用,进而传播开去。

4.3 缩略与不缩略

一部分叫“××学院”(其中××一般为地名)的四字大学名并没有大学缩略名,即便有也使用不太广泛。例如贵州省的“铜仁学院”、“贵阳学院”,陕西省的“安康学院”“商洛学院”等。在这些学校的官网和贴吧中都很难见到使用缩略名的情况,一般都用“我院”和“学院”等字样来代替学校全称。对于这类“地名+学院”的大学名,到底需不需要大学缩略名,如果需要,应该如何缩略呢?

参照“地名+学院”类的大学名中已经存在的大学缩略名,同时根据首字核义原则,笔者认为这类大学名都可以采用提缩法,取每一部分的首字,构成“地名+学院”类的大学缩略名。如:“铜仁学院”可缩略为“铜院”、“贵阳学院”缩略为“贵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1-04-27)[2012-03-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_ 122/201105/119480html.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缩略: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M].四川:四川巴蜀书社,2005:6.

[3] 黄华新,徐慈华.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 [J].浙江大学学报,2006(05):22-27.

[4]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孙 艳.试论语言的经济机制 [J].青海师专学报,1996(02):41-45.

[6] 殷志平.构造缩略语的方法和原则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02):73-82.

[7] 宗守云.新词语的立体透视 [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黄元龙.也谈现代汉语缩略语的构造原则[J].绥化学院学报,2002(04):127-130.

[9]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官方网站[EB/OL].(2012-04-22)[2014-05-28]http://www.hust.edu.cn.

[10]福建工程学院工会网站.关于福建工程学院校标、校徽、校风、学风等方案的说明[N/OL].(2011-06-20)[2012-03-29]http://gh.fjut.edu.cn/democratic/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2.

猜你喜欢
义素缩略原则
“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网络四字成语与文化
义素分析法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析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的关系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这些词语你看明白了多少
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语义指向与义素结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