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日常生活礼仪差异及其文化解读

2014-03-31 00:09周晓红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法国人礼仪法国

周晓红,杨 芬

(1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2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是一种语言和工具。礼仪是宗教、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历史发展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其遵循的礼仪也不尽相同。法国及西方大多数国家受天主教、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它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其民族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上有别于我们。他们注重独立、自主,秩序的遵守,直率坦诚,求新求变,重视个性,礼仪简洁。而中国文化受佛教、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社会漫长,中国人重视亲情、人际关系,谦虚、含蓄,易满足现实,强调共性,礼数繁[1]。文化的差异带来中法礼仪文化的不同。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法交往日益频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法国,无论是留学,还是商务活动或旅游,都感受到了中法礼仪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包含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的差异,发生过不少误会或尴尬的场面。因此,需要了解中法礼仪的不同之处,了解其中的文化渊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中法各领域的交往。

中国和法国风俗、礼仪上的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且各有其文化背景和缘由。

1 见面礼仪的差异

中法在见面的称谓、问候、行礼、介绍等方面礼仪都有差异。

1.1 称谓

法国人见面时,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和职位,一般一律称“先生Monsieur“女士”Madame或“小姐”mademoiselle,绝不能加姓氏,包括在校园里对老师的称呼也都是如此,以此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敬。但当对方是很亲近熟悉的人,无论年长年幼,又都以名字相称,甚至孙子可以直呼爷爷的名字,以表示亲切随和。而在中国,对长者要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伯伯婶婶或姓氏前加上“老”,晚辈姓氏前加“小”,如老张、小李;对有职位的称呼职务,在学校称老师(先生),以此表示一种家人般的亲近和尊敬,也体现了中国人看重亲情、对知识和对官职权贵崇尚的文化。

1.2 问候语

针对不同身份级别的人,法国人的问候语是不同的,如对长者、受尊敬者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语多用敬语:“Comment allez-vous(您好吗)?”,对熟悉和亲近的人用“Comment va-tu?”、“a va(你好吗)?”,但年长或职位高的人在交往一定时间后欲跟你拉近关系,会主动请对方不用敬语,以“tu(你)”相称时才可改换语句。这既是表现一种尊敬之情,也体现了法国文化中追求平等,淡化等级观念、和睦相处的观念,特别是在职场上。此外,法国人的问候还分:“Bonjour(白 天 好)!”、“Bonsoir(晚 上 好)!”、“Bonne nuit(晚安)!”,如果问候的时辰不对会显得很尴尬。中国人的问候是“你吃了吗?”、“上哪儿去?”,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因为“民以食为天”,吃饭被看作头等大事。其潜台词是:如果没吃,上我家吃,或有什么需要,我帮你。而法国人如果被问以上的话:“Avez-vous mangé?”或“Oùallez-vous?”会很诧异,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涉及到个人隐私,有失礼貌。

1.3 见面行礼及介绍

在法国,熟悉的人见面甚至道别都会行贴面礼、吻手、吻额头礼,表达一种亲近和友好;而中国人只接受握手,难以接受贴面礼等,笔者认为这与儒家的三纲五常、等级分明和含蓄的文化有关。在法国,握手礼是由德高望众者、长者或女士先伸手。在给别人作介绍时,会先把辈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辈分、职位高的人。而中国人的握手、介绍顺序正好相反。两国都是出自尊重的考虑,但思维方式和习惯有偏差。法国人认为,受尊重者应占主动权和先知情;而国人认为,受尊重者优先被认识。这是思维方式的偏差导致的礼仪差异。

2 言谈举止及穿着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交谈话题、内容和一些生活细节如服饰方面。

2.1 交谈话题和内容

无论在家里待客或在社交场所,寒暄或是聊天交流,法国人一般喜欢聊艺术、音乐、文化、国际时事或天气等话题,以展示自己的素养、学识和兴趣爱好;而中国人往往出于热情和关心,喜欢在寒暄、聊天时询问、谈论个人工作、家庭、收入等情况,而法国人认为这是隐私,忌讳涉及。

法国人还喜欢赞美他人,听者往往要立刻表示感谢。中国人一般不太爱当面赞美别人,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会连声说:“哪里、哪里”或“没有、没有”,这是中国人含蓄和谦逊的文化体现。如果对法国人的赞美也如此说:“No,no”,他/她会很尴尬和疑惑:是我说错了吗?

2.2 生活细节

法国人喜欢安静,也会给他人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即使是打哈欠、喷嚏、咳嗽这些生理现象,也要捂着嘴转过身,降低声响,以免伤及他人;对打喷嚏的人,朋友之间也会送上祝福话语“Bonne santé!”(身体健康)。中国人喜欢热闹,在公共场所也会高声谈吐,较少顾及别人的感受,随意、高声成为了一种习惯。

法国男式正式场合西装革履,剃剪胡须、鼻毛;女士着各式的套裙或晚礼服,剃剪腋毛。在他们的文化中,这不仅是个人精神状态的展示,更是对别人的尊重,否则被视为不讲卫生、不礼貌的人。在中国,男士穿中山装,女士穿旗袍为正装。在国人看来,朴素、自然是人的美德,对女性袒肩露背的服饰视为不雅观,这些使得国人不大注重个人的仪表穿着和生活细节,穿着也较为保守。

3 做客、待客及餐桌礼仪差异

请客吃饭,礼尚往来是中法两国人共有的习惯,但在待客和请客以及餐饮礼节上也有些不一样。

3.1 做客、待客方面

法国人做客送的礼品多为一瓶酒、一束花、一盒糖果或其他小礼物等,请客受礼人会当面打开,送上赞美之词。一般不送大礼,因为礼重了会给接受者有还情的心理负担。中国人做客会送较重的礼物,表示自己的慷慨,而且接受者一般不当面打开,显得持重,这都是“面子”文化的表现。

法国人到别人家里做客千万不得提前到场,而应迟到5~10min[2],以给足主人准备的时间。且做客第二天还会发信表示感谢。在中国,客人一般要提前到,与其他客人交流营造热闹的气氛,有时还可以帮主人一起准备,显得友善。

3.2 餐桌礼仪方面

法国人用西餐,主宾坐主人两边,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为分餐形式,刀叉并用;进餐时安静,如喝汤、咀嚼不能发出声音;吃完盘中食物,表示褒奖主人的食品,是礼节。此外还有以鸡尾酒会、冷餐会等方式宴请,这样既卫生又便于走动联络感情。主人从不提倡大肆饮酒,斟酒也不到七分满,很少干杯。中国人请客都为圆桌餐,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左为尊;主用筷子,喜欢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渲染气氛,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且餐后,杯、盘子都要留剩饭菜酒水,才有礼貌,以示主人的准备很充足。

4 结婚及仪式的差异

中法结婚形式、程式、内容、地点等都差异较大。

在法国,当男女决定在一起后,女方会收到男方的订婚戒指,订婚宴席由女方家操办。婚礼前先有双方的母亲落款发送请柬,婚礼多在所信奉的宗教教堂举办宗教婚礼。新娘穿着白色婚纱由父亲引领到新郎身边,神父、牧师或教士主持婚礼,新娘站在着西服的新郎左边,新人当众立下誓言并互带戒指,多有度蜜月等程序。法国的婚姻契约需要承诺,婚礼的气氛较为庄重、严肃。

在中国,少有订婚仪式,结婚请柬由新人联名落款发送。结婚是非宗教婚礼,其仪式、新人的服饰和新房装饰的主色调为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预示婚后生活红火;婚礼地点多在家里或在饭店,并有主婚人、证婚人;新人按“男左女右”位置站立,要拜父母和夫妻对拜,过去还有跨火盆等讲究传宗接代等寓意的复杂程式,整个过程热闹、喜庆。现很多年轻人婚礼上也穿白色婚纱和西服,省去很多传统形式,增加了西式婚礼的内容。

5 宗教信仰及仪式的差异

法国人宗教信仰主要有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等,各教除了有礼拜,还有其他宗教圣事,包括出生婴儿的洗礼、婚礼和葬礼等,与日常生活关联较密切。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虽然有些人信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并不一定要参加法事活动,不是出家人不需要洗礼,也没有主持婚礼和葬礼的事宜,但会在特定的日子去寺庙、教堂烧香、叩头、祈福。

6 禁忌的差异

法国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tabou),包括隐私、数字、颜色及物品的禁忌,有些是与中国的禁忌相冲突的。

6.1 隐私的禁忌

在法国,个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都属于隐私(secret),是不得侵犯的禁忌,因此不要询问,同时关于死亡、疾病及怀孕等与性有关的话题也比较忌讳谈及。这与法国及西方人尊重个人以及防备心理,追求愉悦有关。中国人对隐私并没有保护意识,甚至认为别人了解情况可能会增进相互感情,比如,比对方年长时,会受到尊重,还便于相互称兄道弟。得知对方未婚,可能还会当红娘,等等。

6.2 数字及时日的禁忌

法国人不喜欢数字13(treize)和星期五(vendredi),这缘起于圣经故事,耶稣是被最后晚餐中第十三位门徒犹大出卖,于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法国楼宇、宾馆没有13号和13层楼,重要的活动避开这两个日子。我国对数字“4”忌讳是因为与“死”同音;也认为单数的日子不如双数吉利。

6.3 动物、物品和颜色的禁忌

法国的禁忌物有:黑猫(le chat noir),被视为魔鬼、女巫,带来厄运,而中国人视其为捉老鼠保平安的卫士;雨伞(la paraplue),法国人认为在室内撑伞会有厄运,所以也不宜把伞作为礼物送人[3];龙(le dragon),法国人认为龙是恶魔、暴力的象征,《圣经》里有此描述,而中国以龙为图腾,自称为“龙的传人”,因此龙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拜。中文的“钟”与“终”谐音,因此不能给年长者送钟;乌龟有“王八”之称,有骂人之嫌,所以要避讳。

红色(rouge),在法国被看作残暴、血腥的象征,黄色(jaune)在基督教中暗含断交之意。而在中国,红色是驱邪、吉祥、喜庆的寓意,黄色是皇室高贵的象征,受国人喜爱。白色(blanc)在中国是忌色,因为它代表死亡、阴险和不好的兆头,而法国人眼里是纯洁、高尚的象征。

此外,法国对老、弱也忌讳,不愿表现自己变老、变弱,不愿他人看老看弱自己。所以在给老人让位和搀扶老人时一定要征求他的意见,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悦;也不要问他人是否很累(Vousêtes fatiqué?)。而中国人正相反,喜欢卖老,认为老是一种资本,易受人尊重。

7 其他差异

在法国,给小费(donner pourboire)是经常的事情。一般来说,餐饮业小费是按账单的15%~20%留给付服务生。此外,对宾馆服务员,出租车司机,行李搬运工,理发师,导游,清洁工等都会给小费,因他们被雇工资都较低,小费往往是他们收入重要的补充。在中国,很少给小费,这与我国过去企业都是集体和国营的,有固定工资有关,同时也跟中国文化中群体意识有关。

8 结束语

法国是西方现代礼仪的创立者,法国现代礼仪是西方现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适用于法语及其他西方国家,随着全球国际化发展,它正逐渐适用于更广的范围。中法礼仪的差异并非都可用优劣划分,中华民族不少礼仪习惯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但有些礼仪习俗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改善和与国际接轨。同时,中法礼仪文化也不断在相互理解中融合,如法国人也能够接受中国人对龙形象的崇拜,今年,法国为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设计建造了一个巨型的龙马,并到中国巡展以示友好。

[1] 赵友斌.西方文化与礼仪[M].厦门:厦门大学,2013:109-110.

[2] 傅 荣,张 丹.现代礼仪宝典之浪漫法兰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90.

[3] 巴春梅.法国人眼中的幸运符与不祥之物[J].北京:法语学习,2014(03):61-62.

猜你喜欢
法国人礼仪法国
法国(三)
法国(一)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筷子礼仪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礼仪篇(下)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