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香
赏识后进生是成功教育的有效途径。赏识,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作用对象的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对别人的意见也乐意接受。应用赏识教育,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爱”:爱学生,懂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育离不开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而赏识的实质就是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了解其独特的心灵和个性差异,才可能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知之深,愛之切,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赏”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识”的基础上。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只能握在被学生真正认可的知心朋友手上。
例如:我班有一位小喜同学,他调皮捣蛋,常常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违反纪律,被视为班级里的刺头儿。有一回上英语课,内容是学习有关动物的,他老毛病又发作了,学着各种动物的动作,手舞足蹈,还发出种种怪声。顿时,教室像沸腾的开水,同学们笑得不可开交。面对这样的场面,我没有大声斥责他,我举起双手,用响亮的掌声表扬了他,称赞他维妙维肖的演技。最后我说:“你委屈一下,等到做游戏的时候,你再给大家表演,好吗?”就这样,课堂很快恢复了原来的平静。课后,我请他到办公室里坐,用与“老朋友”谈话的方式跟他谈。我真诚地说:“首先,老师向你道歉,你刚才没专心听课,老师也有一些责任,证明我讲的课不够生动,没能把你吸引住,以后老师加倍努力,争取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咱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好吗?”这时,他的表情由原来的不以为然转为有点受宠若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并说:“老师,谢谢你刚才没有批评我,我答应你,以后努力管好自已,力争改正缺点。”这以后,虽然小喜同学也偶有违反纪律,但我每次都及时地对他进行友情提醒,温馨提示,使他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少。
这事例,我就是通过“爱”(要把其教育好)——“懂”(了解其性格特点)——“赏识”(挖掘其闪光点)这种方式把他转化过来的。
二是“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得到赏识。
学习本来就是很好玩的事情。玩和学习其实完全可以融为一体,能在玩中学会知识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但对于成绩差的后进生来说,学习是件苦差事。长期的落后,导致了自卑、厌学的心理。如果引导后进生把玩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兴趣,尝到甜头,体验成功,学习就变得其乐无穷,成绩就会渐渐提高,自信心也会慢慢增强。
例如,教六年级时有一位男生,他其他功课还算跟得上,唯独英语,差劲得很。究其原因──怕英语,厌英语,尤其是让他讲英语,按他的话说就是一堆“鸡肠”,让舌头都打结了。了解情况后,我采用“玩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其进步。在每次的游戏活动中,我都特别留意他的表情,首先都调动他的情绪,让他有想参与的欲望。然后我们进行游戏竞赛中,故意让他参与并让他赢了,并及时对他给予真诚的赞扬。如此反复,他尝到甜头,体验成功的喜悦,渐渐觉得说英语“好玩了”,慢慢消除了对英语的恐惧感。就这样,在边玩边学中让他体验成功,成功又进一步推动他努力。最后,他的成绩一步一步地赶上来了。
三是“行”:大拇指,竖起来——“你真行!”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变化最大、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其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他们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
记得我担任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插班生。他右手手指有些残疾,因而他灰心失意,极少做作业,小小年纪就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我了解情况后,主动接近他,多次找他谈心,给予他热情的鼓励和正确引导。我给他讲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还找来报纸与他一起阅读关于断臂男孩勤学苦练终成书法家的真实故事。在课余时间里,我常常和同学们围坐在他身边,指导他写字和学习,每写一行,大家都给他一阵热烈的掌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行!”…… 渐渐地,他有所感动,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始握起笔来写字。虽然这些字歪歪斜斜,但我还是十分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努力吧,老师相信你能行!”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激励和赏识之中,他思想觉悟了,自信一点点复苏。在学习上找到了“我能行”的感觉,进一步激发起其上进心。渐渐地,他写的字越来越工整。后来,他的作业还被评为优秀作业,摆在班级里展览呢。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