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琴
(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8)
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存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事业。信息化条件下,档案信息具有举足重要的作用,档案流动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档案载体种类不断扩大、数量逐渐增多,与静态情况相比,安全要求“水涨船高”。而保证档案在环境相对开放、监管相对较难的情况下不散、不乱、不丢、不毁,到位的管理制度是前提、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关键、严格的管理责任是核心,既需要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作为,也需要主管部门加深研究、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构建软硬兼施、行之有效的动态安全管理体系,铺设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轨道,通过制度、技术、人员“三方保障”,使档案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为国家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国家颁布的《档案法》,凝聚了长期以来档案战线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为当代创造性开展档案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原则。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动态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紧紧依据《档案法》《“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规划》等制度法规准绳,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对政策标准进一步分解,对制度机制进一步优化,为新形势下开展档案工作构建“安全屏障”、“保驾护航”。
一是完善细而又细的管理细则。现代档案在由纸质化、实物化向数字化、微小化方向发展,损毁、丢失、泄密的渠道、环节明显增多。以往一个纰漏可能会影响一份实体档案的安全,现今一个细小的差错,可能会导致大量档案信息的丢失。档案的动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基础上,针对纸质、音像、电子及各种类别档案不同的安全要求,对建、存、管、用等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确保大到管理中档案定级、人员定位,小到工作时的人员着装、行为举止等每一项内容都明确规定。通过固化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一系列保密、保寿命、保性能的管理准则,让管理部门处处有章可循、工作人员事事有据可查,从源头避免动态管理过程各种乱象问题的发生。
二是完善严而又严的动态流程。档案资料在制作、利用、展示、复制等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多、安全风险系数大,在采取各类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必须严把重要关口节点,加强过程控制,形成“闭合回路”。重点对档案资料的审批动用权限、登记备案手续、具体流动时限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合理规范,并严格遵循施行,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资料动态条件下的可管、可控,做到以标准化流程防止粗放式问题,以程序化操作避免随意性隐患,切实通过精确监管保障档案资料动态安全的可控性。
三是完善实而又实的应急机制。档案资料往往具有唯一性和珍贵性等特点,如果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损毁、丢失、泄密等问题,小则影响集体个人发展,大则影响国家社会建设。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动态档案资料安全防范预案》,具体针对档案流动过程中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细致分析、认真梳理,并采取异质备份、科学抢救等应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保证档案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的载体早已突破以往的实体概念,门类繁多、数量巨大、流动频繁,对存、储、用的安全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提出新要求,如恒温、恒湿、防磁、隔音等,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受限太多难以实施,必须引用技术手段,通过人技联管来保障安全、保证寿命。
一是构建好信息技术平台。依托网络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网上档案信息各种要素、内容,定时更新、定人维护,确保账物相符、信息全面、底数清楚。同时,拓展延伸查询功能,按级分层设置查询权限,让更多人网上远程利用,避免或减少近距离接触实体,以虚拟流动确保实体安全;进一步开发信息资源平台,升级改版业务管理系统,打通部门之间、单位之间“无缝链接”互通渠道,让建档、保管、利用等环节信息实时公开、信息共享,便于更多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按职责、按分工,在足不出户、人不入库中、物不交接中,完成传统“单打独斗”向网上“协同作战”转变。
二是运用好技术监测系统。针对档案在动态条件下安全环境减弱、监管可控性降低的实际情况,在库房、查阅区、展示厅等动态环境复杂场所设置温湿度、视频监控设备,实时予以监控,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在存储电子档案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上,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实时监控管理软件,对终端、流量和网络连接情况进行实时检测,防止保密安全问题发生。
三是发挥好技术管理功能。根据人工管理在对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中的时间精力不足、宽严尺度不一、作风纪律不同等主观因素可能导致的疏漏,注重发挥技术手段的硬性管理功能,实现档案流动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强制管控。通过设置二维码识别系统,安装指纹识别、门禁系统,放置电磁屏蔽、防盗防火等设备,以及对网络实施物理隔绝,对电子档案运行标签水印系统,对各类档案资料实施“立体”、全方位的“硬性”管理,从技术层面将安全隐患止于萌芽状态。
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手段是确保动态档案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归根结底需要人去执行,必须实现方法措施向具体落实的拓展延伸。而切实加强对动态档案的管理,既需要要提高内在的落实能力、责任意识,还要外界的有效督促和硬性约束来加以保证。
能力是基础,必须抓学习强素质。由于档案种类的变化发展,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引用,无论是存储使用,还是管理维护,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技术等诸多学科,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面需求也越来越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他们与档案管理要示相匹配的能力水平。在抓好自身安全技术培训的同时,更要坚持主动出击,为提供档案和使用档案的单位及个人,提供上门服务,确保协同做好档案的保护管理工作。
责任是关键,必须抓引导促重视。档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资源,档案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岗位平凡、责任重要,需要档案系统人员甘当“幕后英雄”,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努力让“旧档案”成为“新资源”,在爱岗敬业中加入追逐“中国梦”行列。同时,档案流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动态性强,中间环节多、管理度大,档案交接、责任衔接上容易出现“挂空档”现象,要求档案工作者,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加强作风建设,以高度的责任、严谨的作风,干好本职工作。
监督是保证,必须抓奖惩求落实。责任归口、问责到人是促使档案流动过程中相关责任人激发动力、施加压力的有效手段。必须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在档案流动过程中严格落实“一档一责、一人一责、一事一责、一时一责”的措施,并建立运行重奖严惩机制,对失职渎职者一律严肃处理,对尽责有功者施以重奖,形成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