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14-03-30 14:14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计算机

郭 红

(华北科技学院 计算机学院, 北京 东燕郊 101601)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涵。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谈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面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清楚地看到,任何领域高新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可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先导

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对教学和课程本质、教学过程、学生地位、教师作用等方面认识的基本观念。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其他教学创新的先导。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教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现象,避免高分低能。其次,教师不要把自己看成教学活动的主宰,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促进其主体发展,从而树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获得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教学环节的创新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创新的过程[1]。可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载体。

2.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创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创造的精神和能力作为核心。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大致经过“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几个阶段,其中兴趣是前提,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VB程序设计教学为例。开课伊始,可用很少的学时简单介绍或演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利用VB开发的一、两个应用软件,比如Internet上流行的聊天软件;同时再精选一、两个往届学生完成的大作业进行演示,让学生看到学习该课程的努力方向和可以达到的目标,同时激发其见贤思齐的心理。

2)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进展,通常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激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堂上所列举的示例和课后作业,都应该经过精心选取或设计,应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或比较感兴趣的例子,不能总是停留在若干年前的例题上。每节课的内容最好能设计1~2个亮点,这样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善于跟老师合作,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智力活动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 计算机教育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是自身专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意识。在课程进入后一阶段时,选择适当时间介绍学生所学专业中的一个实际应用系统,让他们看到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作用。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师还应与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交流,在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当中,选择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问题留作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比如在给测量专业的授课中,让学生完成了测量学中的导线和简易平差的计算等程序,有些同学还通过自学和老师指导,对程序进一步优化,或增加自动成图功能。从学习角度来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同时还克服了学生在程序设计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表明,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发挥和张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正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的展现。该作业在随后的测量学课程实习中发挥了作用,以前在实习中最烦琐、耗时的数据计算变的轻松而准确。为学生提供了通过探索获得成功的机会。

2.2 改善教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的教育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方法不当造成。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不少教师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

1)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具备创新的教学艺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在学生潜在能力的合作下,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如何获得新的知识,是学生实现创造性的学习。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讨论和研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参与式教学和实例化的启发式教学可以较好的满足计算机基础课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亲切自然,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种教学活动中。正是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才能自然地生成着他们的创新能力。

2.3 改进教学手段

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多年来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师+CAI课件的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内容生动形象,易见性好,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实施个性化教学,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了相关课程的教学网站,其中包含教学课件、典型例题、难点分析、作业展示、在线测试系统、程序设计的参考资料、答疑等。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参考、解惑,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网上自学,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界限,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涵,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 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采用了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平时提交作业情况、上课回答问题及平时提问情况、讨论交流情况以及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中,全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同一语种的程序设计类课程采用统一命题、同一考试、流水阅卷的方式,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改革了以往试卷中重语言知识考核、轻编程能力考核的特点,将试卷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编程题比重增加,题目由易到难,重点考核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以此为导向,教师将教学重心转向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的培养,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

4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要创新教育,须有一支高素质有创新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应如此。其次,鼓励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进行科学研究,将新成果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去,用自己创新的经历去启发学生;最后,要加强教学方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营造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氛围和空间。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已成为其他各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经过几学期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探索,切实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谈松华.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J].中国教育学刊,2009,(6):1-5.

[2] 裴娣娜. 论发展性教育学的主体参与[J]. 学科教育,2000,(1):8-11.

[3] 李子荣. 英国高校“教”与“学”的新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2002,(5):77-80.

[4] 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潭顶良. 高等教育心理学 [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计算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