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4-03-30 10:10谢金芳
当代经济 2014年2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谢金芳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厘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理论,回顾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论述了市场的起源:根本上起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市场自从出现之后就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被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学术界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争论。

19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市场理论相继出现了自由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这四种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完全主导作用。亚当·斯密把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强调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市场调节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马歇尔以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把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费用理论和供求理论融合在一起,从局部均衡的角度论证了自由市场价格的形成,提出均衡价格理论。

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他主张市场自发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国家干预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出发,否定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市场调节自动实现经济均衡等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命题,从而打破了传统经济学鼓吹的市场调节无所不能的神话。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的存在,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应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主张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承认现实中存在着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国家只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干预。哈耶克反对计划经济,推崇市场的自发调节。他既不支持货币政策,也不支持财政政策,他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弗里德曼的经济政策的基调是:自由放任,辅之以国家干预。国家需要采取的唯一措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其余的全部交给市场。这既能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也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市场失灵论学者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单纯依靠市场不但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西方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遵循了西方主流学派的观点,是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成果。

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源(1956—1978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时,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的萌芽。

1956年底,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同时强调:“商品生产,要看它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商品生产。”不久,他又强调重视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1962年,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实质上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想。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关于市场经济的探索未能继续深入发展,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措施也未能真正实施。但这些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源。

2、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初步建立(1978—1992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正式引入市场经济,开始实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一思想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市场调节起“辅助性”作用,计划与市场开始相互包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参与社会资源配置。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会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市场在资源配中的作用已经由原来的“辅助性”转变为“引导性”,通过市场引导企业改革。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能不能实行市场经济这个争论不休、妨碍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问题,作出了一个精辟、透彻的总回答,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和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3、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1992年及以后)

1992年,中共十四大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内涵:“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引导性”转变为“基础性”,即市场是初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

2000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国家宏观调控下”转变为“日益明显地”,让市场进一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由“日益明显地”转变为“在更大程度上”,这与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有关。当时我国必须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形成更加开放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由“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转变为“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标志着市场配置资源已进入制度化的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规范。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这一变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和贯彻的价值规律。

三、我国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逻辑递进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中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由片面到整体、由表象到实质的过程,体现了中共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逻辑递进。中共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一,解放思想。中共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打破了“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解放思想的品质。解放思想包含了创新性思维方式和开放性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方式是指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性思维方式是指中国共产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兼收并蓄,引入市场经济,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第二,实事求是。我国在引入市场经济时,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包括求是性思维方式和过程性思维方式,求是性思维方式是指从我国出现市场经济思想萌芽到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发展,这期间制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措施都是以当时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的。过程性思维方式是指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环环相扣的、系统性的过程,而不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过程。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西方学术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是不同的,中共并非直接套用某一理论,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对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一直在“真理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的循环中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一方面,中共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中共始终通过实践结果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变化:1956年出现市场思想萌芽→1978年引入市场→1981年“辅助性”作用→1987年“引导性”作用→1992年“基础性”作用→2013年“决定性”作用。另一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1956年发展商品经济→1978年实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1987年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两条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现了中共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历史变化过程,而且是市场经济自身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历程与中共的逻辑递进相一致,这体现了中共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具体表现为中共“实事求是”的逻辑思维方式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发展历程相统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相结合的重大发展,是我国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下的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

[1]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2]宋冬林: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化及启示[J].经济纵横,1993(4).

[3]毛传清: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