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宝荣
高师教育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干和核心部分,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职后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高师教育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和学术修养,侧重教育教学基本原理、规律、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的教学,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批判能力。而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教育实践与操作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或教育现象的理解力、判断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一方面,实践教学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和实践验证的土壤,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提高学生直面教育问题,学会发现、解决问题和提升教育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是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抑或是素质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目前的高师教育体系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其惯性的思维,实践教学被边缘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教学质量差强人意,教学管理缺位、错位、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实践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发展中的“短板效应”突出,究其原因,对实践教学的运行体制机制认识不足、研究不深有很大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高师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做粗浅的探讨,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不能只看学校的自我评价。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年来高师毕业生的整体形象欠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技能训练不过硬,实践教学能力弱。许多大学生满腹经纶却缺少实践经验,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窘境。随着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启动和重视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发展态势,各高师院校开始反思实践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以往经验,探索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之路。目前高师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严重缺乏。这一点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尤其明显。为提高高教办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至今已有12年时间了。截止到2014年5月8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显示共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科课程为14348门,高职高专课程为5924门。本科和高职高专课程中教育类课程600门,其中,教育学57门,教学论及各科教学论176门,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247门。打开这些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我们会发现,这些精品课程呈现的几乎都是知识教学的内容,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显得极其薄弱。与学生教学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难寻踪迹。这足以说明教育实践课程及其教学在高师教育中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地位。
实践教学应该来自于实践、扎根于实践。然而,由于高师院校“象牙塔”式的设计和对所谓的“学术”追求,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脱离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的现实已久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除了高校所谓的课改专家参与外,高师院校平均参与教师在10人左右,其它教师几乎不参与。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一无所知。笔者曾调查过某高师学校的教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什么,95%的人回答不上来,对中小学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不知道的在85%以上,关于“磨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挂在小学教师嘴边的名词,40%的老师听说过磨课,99%的老师没听说过慕课和翻转课堂。高师教育培养的人最终要走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等教育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在高师教育过程中,课程与教学离实践一线如此之远,何谈其质量和满足需求呢。高师教育沦落为垃圾教育的命运大概由此而生吧。
高师院校的教育实践课程及其教学现在更多的是在“作秀”而不是“秀外慧中”。一是教育实践课程无学生的操作和实践,偷梁换柱将学生的一些校内外活动变成了学生的教育实践;二是学生见实习作为重要的教育实践课程予以实施的过程中,因指导教师的缺席和相应教学管理的缺位,使学生的见实习成为牧羊的行为,羊能否吃到草不得而知。然而奇怪的是在见实习总结方面,羊不仅吃到了草而且吃的都是新鲜的好草,喝到的都是鲜活的好水,身体却日渐消瘦下去,弱不禁风、风雨飘摇。三是以讲座的形式替代了严谨的实践课程的学习。很多高师院校也清楚现在的课程设计离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了使学生对现实多少有些了解,而不至于生活在真空世界中,就以举办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实际的教育生活,而这些实际的教育生活仅仅是一些信息而已,因为缺乏学生的参与、实践、体验和感悟,就变成了一种缺乏温度的冰冷话语,一方面使学生不安、惶恐,另一方面使学生无奈。出现了所谓新“读书无用论”,学与不学对现实的意义有差别吗?当一切都成了秀场的时候,学生还有实际的行动力吗?
教育发展日益多元和开放,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出现多元化也是势之必然。然而,开放和多元并不意味着无序和失范。很多高师院校现在的实践教学因为缺乏对一线教育改革的敏感和恰当的价值评估,无预期性行为的判断,在新的形势发展面前被动应付,进退失据,是不少高师院校存在的通病。无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出现了人人皆有怨言,人人又皆回避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局面。近年来高师院校采取的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顶岗实习、个人实习及其多种形式组合,无论哪种实习方式,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跟不上,指导过程乏力,评价无力,信誉扫地等已是不争的事实,使本已艰难的教育见实习更加雪上加霜,困难重重。
造成目前高师院校实践教学困境的原因有很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笔者认为以下方面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从小学到大学,应试教育如影随形,已形成制约教育发展的一大顽疾。学历本位的用人机制无疑强化了这一顽疾。习惯于被“灌输喂食”的学生难以适应自己觅食的环境,高师院校的教师因应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不断的在学业成绩的链条上向上攀升,专科升本科,本科读研究生曾一度成为学校办学的佳话而到处传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追求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不仅背离了大学教育的初衷,更有甚者,他直接颠覆了人们对教育的信念,颠覆了人们对人才观、学习观、教育观等的认识。多年的应试教育形成了一个攻不破的壁垒,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并没有动摇应试教育的根基,反而是愈演愈烈,变本加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学生捆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有几大好处:一是教师的教学变得容易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经验已经雄辩的证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死记硬背,用时间加汗水的方式最为有效。教师抱着死的知识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照本宣科即可。但对能力的发展来说,这种方法是最低效的。二是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发展评价变得简单实用。不用伤脑筋去思考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三是应试教育条件需求不高,一教师、一黑板、一教室、一本书足矣,使捉襟见肘的经费短缺变得富裕,使教师贫乏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技术能力有了遮羞布,如此皆大欢喜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四是专升本考试辅导、研究生考试辅导、出国留学培训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考试经济使很多人受益并乐此不疲。而实践教学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是师生长期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和实际操作,费时、费力,且不易产生良好的效果,不如应试教育来的安全、稳妥和效果显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高师教育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实践教学课程的提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后的近十年间也没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为保障教师资格认证的权威性,推行国家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政策,同时也为了便于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接受教育训练获取教师资格证,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建议模块的的方式来界定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以学分制的方式来确定了各科目的比例。然而,这个课程标准过于粗疏。对实践教学的课程结构未能做出清楚的表达。
由此,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度身定做,高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不科学,导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都出现远离“实践”两字的真正涵义。从课程结构来看,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传统的“三字一话”技能课,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中偏重于“说、拉、弹、唱、舞”,而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面对复杂现实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资源的开掘和整合能力等课程涉猎不多,甚至是完全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除了传统的教育见实习方式外,其它的实践教学方式局限于讲解和机械训练,研究性学习、模拟情境中的实训工作、项目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几乎没有。从实践教学物质条件保障方面来说,很多高师院校缺乏校内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基地也如前所述形同虚设。从实践教学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来说,现在的高师院校校内没有专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基地也没有固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更无专业的实习实训管理人员。从实践教学制度保障体系角度来说,各高师院校普遍没有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很多学校只有学生见实习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大学的持续扩招和下乡造城运动,在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也给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就学生见实习来说,市区学校密集,交通发达,如果学校在市区,学生在市区见实习就可以不用考虑学生的食宿和交通问题。而下乡后的高师院校,学生到市区学校见实习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食宿和交通问题。市区中小学校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学生也不可能在长期的见实习过程中去住宾馆。如此,很多学校便无法安排学生在市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见实习,不仅如此,其它的实践学习和项目合作研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无法展开。学生失去了在优秀的育人环境中集中锻炼的机会。迫于无奈,很多高师院校只能让学生自己找见实习单位分散见实习或者是与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协议,以解决农村师资老龄化、师资短缺问题。其实,这种实习已经没有实习的含义了,而是廉价的顶岗工作而已。可想而知,学生分散的个人见实习和顶岗实习在这样的生存语境下何谈实习指导和质量监控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缺乏严格的制度设计。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才提出“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试点项目的要求,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标准开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目前高师院校的体制设计中,高师院校分四个层次:国家部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省属一般院校,市属院校。其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依次递减,市属院校投入最低。很多地市级院校教育投入体制与省属院校的投入体制也不一样,地市一级的投入更多的是包干投入,而省级以上的院校是生均投入。投入体制的不同和对教学需求评估的差异,导致了许多市级院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更别说软件投入了。另外,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和迁建新校,出现了普遍的巨额欠债问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目前中国公办大学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些高校贷款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一些大学已经连利息都付不出来。审计部门此前公布的1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 82%(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gxzwwj/)。2013年广东高校欠债100亿元(广州日报2013年3月7日)。从2007年开始,我国高校进入还贷高峰期,债务危机凸显。为了还贷,学校不得不牺牲教育软件的投入,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在此种背景下,实践教学投入能省则省,人员费用一降再降,甚至连基本的教育实习经费也无力支撑。出现了“南宁市某学院收取学生实习费300元”的丑闻(http://www.nnxyw.com/portal.php? mod=view&aid=1445)。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师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高师院校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高师院校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打破应试教育的利益体系,构建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利益分配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切实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改革方案中进行统筹设计,加大实践教学评估和管理力度。
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高师院校要抓住国家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快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研究和体制研究,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校内实习实训条件的改造,加强对实验室、录播室、各专业功能室、琴房、画室、微格教室等设计和管理,系统规划,科学布局,提高建设和使用效益与质量。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待遇,拓展其专业发展空间,加强该队伍建设的培训、管理和项目研发的力度,探索校内教师“一职双岗”的发展模式。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将传统的见实习基地建设成为“校地共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发展专业共同体”,改变见实习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上课和组织活动的职能”,发展见实习“全面参与式项目研究和实践”的职能。
根据国家高教改革发展的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为核心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综合、多元课程体系。切实处理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的关系,调整课程结构,挖掘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践教学因素,统筹规划,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形成整体,系统推进课程建设。借鉴医学领域中的临床教学经验和商学院中的案例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情境模拟、项目研究、社会调查和见实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行”。
要改变实践教学管理“软、懒、散”的局面,切实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一是要根据教育部相关制度,制定有关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协调、处理和督管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二是要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加大实践教学评估力度,要督教、督学、督管,评估要全面合理科学。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中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1]欧阳洁,陈朝晖.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2]蔡翠华.高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8).
[3]李子威.现代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M].重庆:西南教育出版社,2007.
[4]朱元春.高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9).
[5]刘力,梁梅.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