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功能 健全服务体系

2014-03-30 01:38:11冯祖刚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武安镇党委基层组织

○ 冯祖刚

要想亲民,必须便民,要想便民,就必须为民服务。作为基层组织,虽然位低,但为民服务的认识不能低;虽然官小,但对老百姓的责任不能小;虽然钱少,但为群众办的事情不能少。在农村,群众认可的党和政府形象,其实就是基层干部的形象。为此,作为基层组织一定要想群众之所未想,急群众之所未急,谋群众之所未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搭平台,联系群众全覆盖

为民服务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基层组织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干出来的。只要是真心为民服务,真诚为百姓办事,群众就信得过,基层组织也立得起,一路也走得稳。为此,南漳县武安镇党委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入手,重点解决群众摸不到门、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问题。

(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武安镇党委整合全镇资源,协调各部门,把镇政府和各村、社区办公的地方作为便民服务的窗口。政府机关设立了“两厅三室”,即便民服务厅、信访接待厅,说事谈心室、矛盾调处室、网络监控室。实施了司法、行政、法庭“三调对接”;接访、说事、调处、办理“四位一体”;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综治联动中心、矛盾调处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五心合一”的工作机制。各村和社区设立“两室一中心”,即说事谈心室、矛盾调解室、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干部每日“坐诊”服务,来访群众不仅有问事、说事、办事的地方,还有“谈心”、“出气”的地方;“点单式”调解,不仅提高了调解成功率,而且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使群众带着情绪来,带着满意归。

(二)打造网络化服务链条

本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就是基层组织的大事的行政理念,武安镇党委努力构建镇、村、户三级贯通,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重点,上下互动一体化的“三级服务网络”为渠道,实行党委联建互动,部门联村帮扶,党员联户帮困,群众想办的事情,由“联户”干部跟踪落实,事情办的效果由群众说了算,让干部始终围着群众转。

(三)设立弱势群体温馨家园

武安镇党委在部分村和社区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一个活动、娱乐、聊天的地方,在心理上受到慰藉,在身体上受到照顾,在感情上受到关怀,通过这些措施,真正让基层组织成为老百姓的温馨家园。

二、明职责,服务群众无缝隙

“依赖上级,埋怨下级,坐等环境改善,希望终将变成失望;多动脑筋,敢于担责,服务人民群众,梦想终将变成现实”。这两句话是基层服务工作的真实写照。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并不取决于你是多大的领导,也不在乎你是“第几把手”,而是你给了群众多少“心”,给了群众多少“情”,你给群众做了多少“事”。在基层,要想群众支持你、拥护你、信任你,就必须用心跟群众说话,真心为群众服务。

为此,武安镇党委努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听民意,上传民声。做到“三不”: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在各级组织与人民群众中架起一条政策到底、民意上传的通道。二是知党情,下传政策。实行“四到户”:党的政策宣讲到户、公益活动发动到户、党委决议传达到户、意见建议征求到户。三是办实事,解决难题。明确“五必到”:联系户红白喜事必到、生病住院必到、急难重活必到、代办事项必到、情绪波动必到,把干部推向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零散服务为全面服务。四是找路子,帮助民富。采取“三个三分之一”的办法,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力,即三分之一劳动力离土又离乡,从事打工经济;三分之一劳动力离土不离乡,从事民营经济;三分之一劳动力不离土不离乡,从事农村经济,以此走出一条人力资源人才化的路子。五是促和谐,化解矛盾。全面掌握户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力求使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做到多与群众交真心、多同群众讲真话、多向群众求真知、多对群众道真相、多帮群众解真难,对老百姓的事必须做到: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喜时有人贺,病时有人看,在处理各类矛盾和纠纷中,宁可让干部受冤枉,也绝不让群众受委屈。六是练内功,提升能力。基层干部每天和群众打交道,必须练就一身亲民务实的本领,切实解决“听不懂群众语言、听不到群众建议、听不进群众意见”的问题。

因此,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张“嘴皮子”能说群众语言,就是用心跟群众说话,说群众心里话;两条“泥腿子”走出与群众的感情,基层干部凭着“两条泥腿子”才能与群众交得上心、说得上话、办得了事;三张“土方子”挖掘干部潜力,对在服务群众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实行奖励给“票子”,激励给“位子”,鼓励给“面子”,真正让实干者得到实惠,让有“为”者更加有“位”。

三、定标准,为民服务常态化

为民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阶段性工作,更不是“突击性”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政治活动。为此,镇党委从五个方面入手,确保为民服务的常态化。

(一)提素质

乡镇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为民服务的效果,要在群众中有好形象,干部必须有高素质。为此,要具体达到三个标准。一是村两委班子必须树立“三气”:为人要有正气,说话要有底气,办事要有狠气;二是党政干部和部门干部力求达到“四新”: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问题有新见解,推动工作有新思路,克服困难有新办法;三是党委领导班子必须提高“五个能力”:灵捷迅通的信息获取能力,综观全局的分析思考能力,多谋善断的决策应变能力,统筹兼顾的指挥协调能力,能说会道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盘人头

基层人少事多,怎样用好人才,怎么盘活人头,做好此两件事就是领导的一种本事,也是一门艺术。为此,武安镇党委坚持四条用人原则:小才大用、外才我用、育才备用、量才使用。具体体现在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的工作分工上,要明白“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重载,渡河不如舟”,所以只有盘活人头,才不至于“错用庸才,埋没人才”。

(三)抓载体

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群众在于发动。为民服务必须注重载体,务求实效。目前,武安镇开展的“四百活动”是亲民务实的重要载体,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采取“进门”知“百家情”,“办事”暖“百家心”,“说事”解“百家忧”的方式,使党群、干群关系获得进一步融洽。

(四)严奖惩

在出台一系列考评制度的基础上,武安镇党委制定了四条用人硬措施。一是给原来的优势者以刷新纪录的机会;二是给后来居上者以创造纪录的机会;三是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搭建一个“干事平台”;四是给不胜任或不适合本职工作者,开辟一条“退出通道”,使上的同志理直气壮,让的同志心服口服,下的同志奋发觉醒。同时,用“三子”来检验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是老百姓家里的狗子,能闻出驻队干部身上的气味;街道上的瞎子,能听出社区干部的声音;社会上的聋子,能看懂干部的手势,给真心为民服务的干部搭建“干事平台”,给不胜任或干不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干部开辟一条“退出通道”。

(五)建机制

为确保为民服务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非常重要。武安镇主要采取“五式”管理机制,即链条式责任,回环式运行,直线式考评,对等式监督,网络式管理。使党政干部、社区干部、农村干部、部门干部以及全体党员,全部被“拴”在为人民服务这根链条上,做到有安排,有督办,有落实。让为民服务这一光荣传统,根植于基层,惠及于群众。

猜你喜欢
武安镇党委基层组织
雍武安等书画作品
绿色天府(2022年10期)2022-11-05 08:59:40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绿色天府(2022年1期)2022-03-17 10:13:38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辽史·地理志》“武安州”条释疑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怀柔区雁栖镇党委:发展党员严格落实提前预审和前置考察制度
CSAMT在武安地热井开发量的应用
河北地质(2016年2期)2016-03-20 13: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