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芬
(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浙江 丽水323000)
自我服务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基本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主要指幼儿独立地照料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能力,包括能独立进餐、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洗手、刷牙、将玩具物品放回原处等[1]。幼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基础[2]。《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此,笔者尝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通过家园合作来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笔者对就职幼儿园100 名小班幼儿家长的教育态度和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比起往年的幼儿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幼儿在家与在园表现不一致,具体差异表现在:会自己洗手在园为33%,在家为20%;会脱衣裤在园为23%,在家为10%;有70%的幼儿在园能安然入睡,而在家养成午睡习惯的只有57%,幼儿在园能自己吃饭的有80%,但在家能自己吃饭的只有10%。通过调查发现阻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隔代抚养、包办代替。由于现在很多父母工作繁忙,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老人。而隔辈教育相对溺爱,喜欢把孩子的任何事都做好,让孩子“享清福”。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不愿意动手,从而阻碍自理能力发展。第二,认为孩子年龄小,不会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做。因此,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导致幼儿什么都不会做。第三,孩子自己做,做不好,太麻烦。在一次访谈时,有家长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孩子在两岁半以后,曾有一段时间表现出喜欢帮家人“干活”,看到大人拖地,他就要过来抢拖把,然后和大人一样拖地;看到大人用筷子吃饭,他也要一双筷子,把饭弄得满地都是;后来为孩子准备了“调羹”,他也照样弄得满地都是。最后没办法,只能喂他吃饭,到现在上幼儿园了还是要人喂饭。事件中反应出:大人嫌麻烦,剥夺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导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弱。第四,重智力轻能力的教养方式。更有一类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就行,上课认真听讲、会答对问题就行。至于会不会自己吃饭、擦嘴、穿衣、穿鞋等都不用学,没关系的。这样重智轻能的教养方式也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结合本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确定活动目标。
洗手: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的方法;学会开、关水龙头;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及手脏时洗手的习惯。
进餐:能独立就餐,保持愉快的情绪;学习正确地使用餐具;初步学习饭后擦嘴。
睡眠:安静入睡、起床,养成独自午睡的习惯;午睡要自己脱鞋袜,并放在固定位置;初步学会穿脱衣裤、解扣纽扣。
入厕:学会上厕所小便,姿势正确;能正确地向老师表达大小便需要;学习大小便后提裤子。
个人及公共卫生自理:认识手帕,初步学会使用手帕;能轻拿轻放椅子、逐步学习擦小椅子;学习收拾整理玩具图书的简单方法;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3]于是,我们应着眼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抓住教育时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设计几个环节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有形的谈话活动、主题活动中感受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在无形的区域游戏、离园赛事中,收获成功,体验快乐。
为切实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我们设计多样化的“晨间谈话”内容来正面诱导,激发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我是幼儿园小朋友了”“我学会的新本领”、“妈妈的小手”等,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自豪。
在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我们在主题活动中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能。如,开展主题教学“我会自己吃饭”“洗手七步法”“喝水真快乐”“小手真能干”等活动。在“小手真能干”主题中有“叠衣服”的活动,我们和幼儿一起将叠衣服的过程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衣服小宝宝,快来睡睡好(把衣服展开对襟放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左右两边的袖子依次平叠向中间),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先把领子叠在胸前,再将衣服拦腰对折),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好(把衣服折叠后一件件整齐地摞起来)”。让幼儿边朗诵边练习,幼儿很快便掌握了动作要领。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叠衣服的步骤张贴在墙上,供幼儿随时学习。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技能时,我们始终按照教师示范→幼儿学做→复习巩固→形成习惯的模式进行。但是幼儿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而我们加强个别教育,分类指导,对能力较弱的幼儿采取一爱(关心爱护)、二找(找原因)、三帮(具体帮助)、四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做到耐心、细心,不包办,多指导鼓励的方式,为他们创造获得进步的机会,使个别能力较弱幼儿也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
除了主题活动外,我们还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视频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还设计了“图书破了我来补”“我学系鞋带”等活动,幼儿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在幼儿做的过程中会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并及时鼓励幼儿,协助幼儿完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的支持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情感和态度。我们在完成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提升后,创设了很多区域。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服务的实践场地,有意识地让幼儿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帮助幼儿提高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自理能力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温馨的“娃娃家”。在“娃娃家”中,他们学着成人的样子,当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模仿着成人的行为,不知不觉间提高了自我服务的技能。
“美食天地”的创设,进一步扩大了幼儿提升自我服务能力的范围,他们扮演着“老板”、“厨师”“服务员”“顾客”等角色。进入“美食天地”以前,“老板”“厨师”“服务员”必须自行穿好服装、戴好帽子才能进入此区。不但如此,本区域还要求以上四位人员为“客人”服务,这就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理发店”的“洗头工”“理发师”在进入区域之前也是同样要系“头巾”,活动中的所有事情均由幼儿“自行解决”。在区域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星光大道”是我园的一个表演区,里面有很多幼儿表演用的服装、道具、乐器,幼儿进入此区自行选择喜欢的服装,自行穿戴。当遇到自己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如:甜甜在穿“猴子”的衣服时,发现衣服的拉链在后面,自己无法拉上,她就去找好朋友帮忙,拉好拉链后继续穿鞋。这些不仅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锻炼还培养了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经过一系列活动,幼儿自我服务愿望强烈,自理能力也显著提高。在班级中再也没有“老师,我不会吃饭”、“老师,我不会穿裤子”之类的言语,孩子们都会力所能及地解决自己的事情。于是,我们将每天的离园整理时间改为“独立之星”评选时间。根据大家表现积极推选,推选时集中回答两个问题:“你推选谁”,“你为什么推选这位小朋友,他今天独立完成了哪些事情”,被提名的幼儿不仅能得到大家的祝贺,还将担任明日值日生的工作,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帮助其他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日的评选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一个考量和评价幼儿的平台,也激发和鼓励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除了推选“独立之星”,我们还不定期地开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比赛,比如:“我会自己穿鞋子”、“比一比谁的裤子穿得好”等。比赛结束后,会为每位幼儿颁发奖品和奖状,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除此,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我们也会注意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生活中要求幼儿鼻涕自己擦、吃鸡蛋时自己剥蛋壳等。在每天9:15—10:00 吃点心时实行“自助点心”,由幼儿自己取点心、吃点心,吃完后在“我会自己吃点心”的任务杯里插上小木棒表示自己已吃过点心。并做到餐前洗手、餐后漱口、擦嘴等。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因此在培养幼儿过程中应加倍耐心细致,树立榜样,并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如:幼儿特别好模仿,在教师擦桌子时,他们会有想尝试的欲望,那我们放手让其试一试。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类问题,如不小心弄湿衣裤,把桌子的脏东西抹到地下弄脏地面等。我们多鼓励、少指责以保护幼儿做事的积极性。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赏识幼儿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孩子动手能力差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提供的环境刺激有关。调查发现,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往往得不到延续,影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为避免5 +2 =0 的现象,并真正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得到家长的协助,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好帮手,共同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培养的意义、内容要求和方法,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开展示范性的观摩活动,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组织家长参加幼儿的活动,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幼儿园的做法与要求;加强个别幼儿家长的联系工作,根据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及时联系个别幼儿家长,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发展动向,知道下一步的解决方法;借“班级QQ 群”“校讯通”“家长园地”等信息传递窗口,针对培养目标、指导方法等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及时了解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使沟通更及时。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1]林晓萍.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1(5):64 -65.
[2]李季湄,冯晓霞.《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 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