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燕珍,钱成济,王志刚
(1.交通运输部 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92;2.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政策上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即通过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国内技术和管理水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所遵循的重要思路,其主要强调的是FDI所带来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溢出效应通常定义为FDI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对内资企业非自愿带来的外部经济。按照流向的不同,FDI带来的溢出效应可以分为两类: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其中,横向溢出,又称“产业内溢出”,其得以发生的主要渠道是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劳动力技能培训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Kokko, 1992)。纵向溢出,又称“产业间溢出”,通过前后向联系的产业关联发挥作用,具体指FDI企业与内资企业在某个产业链上存在着分工关系,这种关系使得FDI企业对相关内资企业产生技术、管理乃至企业文化上的影响(Katz, 1969)。另外,按照内容的不同,Kinoshita(1999)将FDI溢出效应归纳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员培训效应和关联效应。本文所指的溢出效应为广义性的,可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
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对中国农业进行了试探性投资,直接投资合同数量有限、规模不大。随后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外资统计数据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FDI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FDI流入中国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此后,FDI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FDI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及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存在性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截至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农业企业数共21 127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共计562.69亿美元,分别占利用外资的总企业数和总合同金额的2.85%和2.12%。尽管农业利用FDI总体比重较低,但若从整个农业产业链来看,中国农业领域FDI要远超过这个数字,农、林、牧、渔业及农业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有FDI的存在,某些涉农产业,如大豆加工业,甚至有被外商垄断的趋势。
随着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国家吸引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研究FDI溢出效应的文献越来越多,但研究远未达成一致的结论(Buckley et al.,2002)。众多关注外资溢出效应的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有较大争议,并利用不同数据、采用不同方法以及在不同前提下进行经验研究,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那么,中国农业利用FDI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如何?FDI对中国农业产业正向、负向效应如何?针对FDI溢出效应如何进行综合性评价?上述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十分缺乏系统的文献总结。
鉴于此,本文利用现有国内外期刊所刊登的文献,围绕FDI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正效应、负效应等问题,提出未来FDI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本文余下内容构成如下:第二部分解析FDI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第三、四部分阐述FDI对中国农业产业的正向、负向效应;最后,综合性评价FDI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以及提出结论性评述。
几乎所有积极引进FDI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对FDI能够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溢出效应寄予厚望(袁诚、陆挺,2005)。那么,FDI溢出效应通过什么途径传导给东道国企业?中国农业产业利用FDI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又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梳理FDI溢出效应的前提和基础。
FDI溢出效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员培训效应和关联效应,其具体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FDI溢出效应四种传导机制示意
首先,示范效应。为了保持在东道国的竞争优势地位,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某个行业后普遍采用相对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这为同行业本地企业模仿学习创造了条件。示范效应有两种情形:一是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从而接触学习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二是本地企业通过模仿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示范效应高低取决于外资企业选择在东道国采用的技术水平、生产本地化程度,以及本地企业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其次,竞争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同一行业的本地企业造成了竞争压力,这时本地企业会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本地企业为保持原有市场份额或争取生存和发展机会,对外资企业的进入采取进攻战略。在这个竞争环境中,外资企业被迫在东道国采取更先进、更有效率的技术,行业内必然有部分生产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的本地企业被淘汰出局,从而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整个行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另一种是部分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的本地企业,为避开与外资企业竞争从而采取转向生产技术含量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防御战略。这时,原有本地企业市场被外资企业挤占,本地企业因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被迫逐渐退出市场。这就发生了FDI对内资企业的市场掠夺。
再次,人员培训效应。外资企业对当地雇员,尤其是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的培训投入将有效地提高当地人力资本存量。经过培训后的当地雇员,尤其是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跳槽”当地企业或自主创业后,外资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在当地企业得以传播运用,从而发生溢出效应。
最后,关联效应。由于外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不能孤立发展,它必须参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分工,与本地企业形成不同程度地前、后向联系,这就产生了关联效应。该效应发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资企业为确保所需要中间投入品的产品质量和准时交货,会主动向上游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和支持,本地企业通过这种后向联系以较低代价获得了外资企业较全面的技术支持;另一种是外资企业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通常也会主动向下游客户提供配套服务,从而产生了前向联系溢出效应。
因此,理论上讲,FDI溢出效应四种传导机制中,除了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竞争过程中本地企业采取防御战略将带来负向效应外,其他都是正向效应,且溢出效应的发生是在上述四种传导机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FDI进入早期,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扎根于东道国并开展大量本地化生产,关联效应起关键作用;人员培训效应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首先,梳理FDI溢出效应对包括农业产业在内的中国所有产业整体的传导机制。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FDI溢出渠道开展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研究。刘小玄(2000)利用中国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对中国本地市场上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而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国有企业与FDI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得两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而本地非国有企业与FDI企业存在着负的竞争关系,竞争结果对非国有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陈涛涛(2003)利用有关中国制造业数据分析了FDI对中国产生行业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充分竞争是产生溢出效应的有效机制,在内外资企业竞争能力差距越小的情况下,两类企业充分有效竞争有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王耀中和刘舜佳(2005)、姜瑾和朱桂龙(2007)利用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相继验证了行业间技术溢出作为一种新的溢出渠道不仅存在,而且比行业内溢出更加显著。因此,国内已有经验研究证实了FDI对中国溢出效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两种机制。
其次,中国农业利用FDI带来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由于现有文献较少,本文难以做综合性分析。但总体上看,相关研究显示农业利用FDI的溢出效应通过上述两种机制外,同时还突出强调了示范效应。例如,赵雨霖(2010)利用1997~2007年11个农产品加工业面板数据进行溢出效应发生机制的检验分析,发现FDI企业的进入对内资企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早期中国农业引进FDI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国际资本、弥补国内投资不足。随着中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提出,引进FDI已经成为获取先进的科学与管理技术的主要渠道。但当前FDI有关农业研究文献仍显不足,尚未针对农业利用FDI溢出效应的四个传导机制作系统检验分析。
多数国内经验研究成果表明,FDI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如程惠芳(2002)利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引进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陈国宏等(2000)和徐涛(2003)通过经验研究提出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姚树洁等(2006)进一步利用1997~2003年中国29个省市和直辖市的经验数据提出中国总的技术进步中FDI贡献率高达30%以及喻世友等(2005)、吴延兵(2006)、王红岭等(2006)均提出FDI具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
上述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中国农业产业。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些专门针对FDI在中国农业产业溢出效应的研究,得出FDI带来的积极正面影响,包括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等。卢迈等(1999)通过对176家投资农业的FDI企业的调查表明,在引进良种、设备、管理和营销技术等8个技术指标方面,外商涉农企业引进了393项,平均每家企业引进了2.3项。吕立才和熊启泉(2010)基于1999~2003年浙江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多个产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得出农业FDI对浙江和全国农业领域技术转移效应有积极作用。赵雨霖(2010)基于行业特征因素,利用1999~2007年11个农产品加工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FDI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生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且FDI企业本地市场导向型行业的溢出效应要大于出口导向型行业。
总体上看,尽管近年来农业FDI正向效应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无论在研究涵盖范围上还是方法上还有很大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宏观区域层面的研究缺乏系统论证;二是农、林、畜、牧各业自身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目前尚无针对农业各子行业中观层面的研究;三是缺乏针对不同产业的涉农企业以及农户等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尽管也有个别研究者开始使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使得研究结论较为丰富和可靠,但面板数据也多为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没有涉农企业或者农业领域其他产业的数据研究,且尚没有学者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和GMM估计方法等更为成熟、完善的研究方法。因此,农业利用FDI对中国正向效应研究还有待今后的深入拓展和完善。
关于引进FDI对东道国存在负向效应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也有不少经验研究成果。例如,潘文卿(2003)通过经验研究提出FDI的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一个经济发展的“门槛”概念,只有当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跨过这一门槛时,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才会是正向、积极的;Hu和Jefferson(2002)发现FDI对中国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并不产生外溢效应;Huang(2003)认为FDI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与技术溢出毫无关系;平新乔等(2007)基于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得出FDI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效应没有显著作用,且外资进入会妨碍内资企业通过研发自主创新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的努力;范承泽等(2008)在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及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公司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FDI对中国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净作用是负的等。总之,已有研究成果认为FDI对东道国负向效应主要包括垄断国内市场、形成技术依赖、生产全球连动风险、导致失业、影响政府控制力、危及国家安全等方面。
针对中国农业产业,尽管不少学者认为应继续扩大对农业FDI的引入,但也有部分学者担心FDI流入对中国农业领域带来负向效应。秦路和李嘉莉(2008)认为,尽管农业FDI流入能极大地促进中国农业发展,但由于资本存在逐利性,于是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市场空间缩小、农业产业安全等风险也随着FDI流入而出现。因此,在利用FDI上尤其是对外资并购的渠道和方式上要有选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张敏(2008)提出,鉴于目前我国立法对农业领域外资的管制并不完善,政府应从立法的角度加强对农业FDI的管制,以发挥农业FDI的积极作用而降低消极作用。杨巍(2009)同样认为,农业FDI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但农业FDI还会不利市场竞争和减少就业岗位,对中国民族产业产生挤出作用,长期会不利于中国经济主权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等(2011)认为长期以来外资对中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但也有一些消极影响,包括:在农业相关产业形成控制性优势;部分外资大量进口农产品,挤压了本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空间;对中小农业企业发展和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农户受到冲击。
以上研究均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农业利用FDI带来的负向效应,但多数停留在某种直观、定性判断上,鲜有实证研究给出充足的论据。尤其是针对当前FDI进入集中度较高的中国大豆加工及食用油、种子、棉花流通及加工领域等产业,负向效应程度多大仍需具有说服力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关于中国农业利用FDI的讨论,并出现了所谓的“抑制论”、“促进论”的分歧。但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带来的历史性作用不可否认。FDI的进入直接弥补了国内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但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带来的这些正向效应正在逐渐减弱,甚至部分领域出现了一些负向效应,尤其是部分农业产业已经被外资企业垄断,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公共利益、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FDI对中国农业的正向、负向效应出现的临界点如何确定?负向效应已经到什么程度?还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的实证分析加以佐证。
总之,已有农业利用FDI研究多以规范性研究居多,甚至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和经验事实证据、案例分析。鉴于此,本文提出未来研究的三个努力方向:一是加强理论框架的探索。尽管FDI理论已相对丰富,但农业作为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有着第二、三产业所不具备的独有特点,若将FDI普遍被接受的理论框架作为农业利用FDI理论框架仍欠妥当。若今后能提出一套完整的农业利用FDI理论框架,不仅能进一步完善修正已有的FDI理论,同时也对中国制定农业利用外资政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二是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经验研究。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宏观分析上,对农业各子行业中观层面以及不同产业涉农企业和农户等微观层面,FDI溢出效应存在的程度及传导机制的经验研究严重不足,农业FDI溢出效应传导机制检验、正负效应的大小评估缺乏精确化测定。三是加强“跳出行业看行业”的全局性视角研究。当前FDI进入中国农业产业不仅赚取了产业利润回报,同时还赚取了因全球农业产业体系、世界金融体系所决定的垄断利润和人民币升值利润。事实上,这些利润加总起来就是中国农业产业的净损失。因此,分析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带来的正、负向效应还应采取广阔的视角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Kokko, Ar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M]. Stockholm: 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1992.
[2]Katz J M. Production Func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Growth. A study based on the Argentine manufacturing sector 1946-1961[M].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Pub, 1969.
[3]Kinoshita Y. Technology Spillovers throug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 Prague, Czech Republic, 1999.
[4]Buckley J P, Jeremy L C, Wang C. The Impacts of FDI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2, 33(4): 637-655.
[5]袁 诚,陆 挺.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5,(3):69-79.
[6]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2):17-25.
[7]陈涛涛.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 2003,(4):33-44.
[8]王耀中,刘舜佳.基于前后向关联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J].经济评论,2005,(6):31-34,56.
[9]姜 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 垂直联系与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7,(2):46-56.
[10]赵雨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业特征因素的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程惠芳.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性内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2,(10):71-78.
[12]陈国宏,郑兆濂,桑赓陶.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0,(2):23-28.
[13]徐 涛.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10):22-27.
[14]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经济研究,2006,(12):35-46.
[15]喻世友,史 卫,林 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渠道研究[J].世界经济,2005,(6):44-52.
[16]吴延兵.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11):60-71.
[17]王红岭,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44-56.
[18]卢 迈,于保平,赵 燕.港商在内地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J].管理世界,1999,(4):137-150.
[19]吕立才,熊启泉.我国农业利用FDI 30年: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0,(2):83-89.
[20]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3-7.
[21]Hu Albert,Jefferson G. FDI Impact and Spillover: Evidence from China's Electronic and Textile Industries[J]. World Economy, 2002, 38(4): 1063-1076.
[22]Huang, Yesheng. Selling Chin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Reform Era[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3]平新乔,等.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报告[J].世界经济,2007,(8):3-13.
[24]范承泽,胡一帆,郑洪亮.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1):89-102.
[25]秦 路,李嘉莉.外资并购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8,(1):4-7.
[26]张 敏.试论我国对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管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88-91.
[27]杨 巍.外国资本流入与中国农业安全——基于四个传导机制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1):20-24.
[28]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入世10年农业贸易政策实践与探索[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