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蔚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不断查找漏洞、持续堵漏并改进工作,使护理过程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和个性化,是整体护理理念的充分体现[1,2]。我院普外科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以达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的双满意目标,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114例,其中男66例,女48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3±12)岁;病种:急性阑尾炎31例、肝脓肿10例、胆囊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32例、腹股沟疝29例、胰腺炎3例、外伤9例;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1例、中专及高中34例、初中及以下24例、未受过教育者3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当日由专职护士负责接诊,接诊时做到“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并做自我介绍,陪送患者到病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等,每个患者发一张护理服务需求卡,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进一步有效沟通奠定基础[3]。(2)术前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及生活习惯等,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与效果及预后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详细耐心解答;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其心理需求,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向患者介绍主任、主管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陪同患者做各项术前检查,并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并及时将各项检查结果通知医生;嘱患者戒烟、戒酒,注意保暖,介绍术前禁食、备皮、留置导尿管与胃管以及清洁灌肠等各项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手术前晚对于睡眠不佳者遵遗嘱给予适量镇静药物,以保证充足睡眠;手术当日清晨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并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其负性心理情绪,以积极心态对待手术[4]。(3)术中护理:巡回护士术前1 d到病房阅病例,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及心理状态,到病房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法与注意事项;手术当日接患者进入手术室,途中可与其交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手术间内医护人员避免说笑,对待患者要热情、微笑,消除去陌生感;摆好麻醉体位要轻柔,避免过度暴露患者隐私部位;手术过程中可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如轻轻握住患者的手以示鼓励等,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返回病房,途中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避免折曲或脱落;与主管护士详细交接术后注意事项[5]。(4)术后护理: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等固定情况及引流液性状,观察切口及周围有无红肿、渗出,预防并发症,并根据患者年龄、营养状况、病情等具体情况制定详细护理计划;患者感觉疼痛时尽快到达其床边,可以轻握患者双手,微笑与其交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亦可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采用多种方式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道恢复蠕动,不能下床者可床上改变体位,根据胃肠道回复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如适当增加蛋白质加快伤口愈合;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观察其情绪变化,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受教育程度进行健康教育[6]。(5)出院护理:根据患者康复状况给与出院后的切口护理、饮食及康复锻炼指导,并制定成手册发放给患者,同时发放护患连续卡,卡片上有主管医生与护士的联系电话和复诊时间等,如有不适可随时电话咨询或到科室复诊;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每1~2周1次),给与康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1)入院后和手术前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状况[7]。(2)术后疼痛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将带有游标的10 cm长直尺(分10个刻度,每1厘米代表1个刻度)立于患者床头,刻度背向患者,患者移动游标至到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标准:无疼痛为0分、疼痛轻微可忍受为1~3分、疼痛影响睡眠但能忍受且临床处置者为4~6分、疼痛剧烈或难以忍受者为7~10分[8]。(3)出院患者和(或)家属填写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患者关爱等6项内容,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级,以(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作为每项调查内容的满意度[9]。(4)通过调查表调查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分掌握、知晓、了解和不知道4级。(掌握+知晓)/总例数x100%计算健康知识知晓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SAS量表评分比较 2组患者入院后SAS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术前观察组SAS评分显著降低,略高与国内常模(P>0.05);对照组术前SAS评分较入院时略增加,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SAS量表评分比较n=57,分,±s
表1 2组SAS量表评分比较n=57,分,±s
注:与国内常模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SAS评分入院后 术前 国内常模对照组 41.25 ±5.14* 42.51 ±5.63*29.78 ±0.46观察组 40.62 ±4.86* 30.73 ±4.24#
2.2 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93±0.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4 ±0.75)分。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57,例(%)
表3 2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n=57,例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护士的工作透明度、护理技能和工作效率,加强基础护理和护患沟通,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全方位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患者关爱、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技术操纵和工作能力6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护理,通过无缝隙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另一方面,手术作为一种重要应激源,无论大小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直接或间接影响治疗,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通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明显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消除或缓解了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助于疾病的顺利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的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提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观察组术前SAS评分显著减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则略升高,提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患者术后常因惧怕疼痛而不愿下床活动,长期卧床不利用胃肠道功能恢复,而且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而研究认为护士微笑10 min可使患者几小时内摆脱疼痛困扰,如耐心交谈5~10 min,镇痛效果可长达18 h[11]。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术后护士在患者切口疼痛时及时到达床边,通过沟通交流,采用各种方式分散其注意力,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无缝隙护理服务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觉。
综上所述,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严密、序地,针对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加强护患交流和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了其紧张焦虑情绪,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在护理服务中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1 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4-135.
2 王慧.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463-1464.
3 李竞赛,夏玲蓉,陈朝.手术室实施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0-141.
4 林燕.健康宣教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8-149.
5 李正碧,罗玉芬,王小丽,等.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效果评价.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6-147.
6 徐忆青,蒋慧萍.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天津护理,2012,20:331-332.
7 扬智莉.孕妇分娩前心理护理100例观察.中国基础医药,2010,17:708-709.
8 王芳毅,沈文娣.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76-577.
9 王英.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做法与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4-65.
10 张芹新,黄文娟,胡芬,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无缝隙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65-266.
11 王芳毅,沈文娣.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7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