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美文 解析天气现象

2014-03-29 21:05李国涛
地理教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天气现象天色冷锋

李国涛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品读经典美文 解析天气现象

李国涛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之一,也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刚学完《故都的秋》一文,对作品中借助物象来表现故都的秋色、寓情于景的优美意境,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课前,我让学生在作品中找出描写秋雨、天色和日光的语句或段落,思考作品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完成导学案。课堂上,在解析冷锋的天气特点时,让学生朗读作品中描写秋雨的语句或段落。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教师提出问题:作品中描写的秋雨景象是由哪一种锋面活动形成的?

生答:冷锋。

师问:冷锋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分别有什么特点?在作品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语句加以说明。

生答:作品中“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描写的是冷锋过境时,因为锋面两侧的冷气团和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出现阴天、刮风、降水等天气现象。通过“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描写的是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所以出现天气转晴的天气现象;通过“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以及遇见熟人的互答语,描写的是冷锋过境后,出现气温降低的天气现象。气温下降还伴随着湿度降低、气压升高。而“一层秋雨一层凉”是对冷锋过境天气特点的真实写照。作者观景非常细致,通过浓浓的赏雨趣味,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神往眷恋,也暗含了作者悲凉的心境。

学生对该同学的精彩回答给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紧接着话锋一转,追问:是否冷锋过境时一定会产生降水?为什么? 如果冷锋发生在冬春季节,可能会产生什么灾害性天气?

小组展开热烈讨论。

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不一定。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未达到饱和状态,就不能产生降水。如果冷锋发生在冬春季节,可能会产生寒潮或沙尘暴天气。

在解析反气旋的天气特点时,让学生朗读作品中关注描写天色和日光的语句或段落。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师问:该部分描写了一幅故都秋天早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美丽画面,使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那么该天气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生答:反气旋控制。

师问: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除了受反气旋控制,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刚刚经历了雨季,大气中尘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我们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和“从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追问:假如郁达夫生活在现在的北京,他还能描写出这种高远碧绿的天色和美丽如画的秋景吗?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此问题采用小组间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通过品读经典美文,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化地理知识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追问,把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感悟作者描写故都浓浓的秋意和抒发的强烈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猜你喜欢
天气现象天色冷锋
你,山川,我
南君求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歌 者
与龙卷风共舞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天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