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慕课后时代引发的思考

2014-03-29 18:29郑晓静孙志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名师传统专业

郑晓静,孙志宜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1 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s,音译为慕课.这个术语是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学院主任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于2008年共同提出来的.慕课不是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是面向世界,免费开放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实现在线学习和分享.”[1]因此,它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教育资源作为有力支撑,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利用与共享这些散布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目前,慕课平台主要有Udacity,Coursera与edX三大家,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数以万计的网民注册了慕课课程学习.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部分C9高校、“985工程”、“211工程”这类名牌高校也纷纷加入了慕课大军.在人类教育史上正悄然上演着一场“数字海啸”.

1.1 慕课的三大优势

2011年秋,由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导论》一门课程就有高达16万人注册学习.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里,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共约2000门课程于慕课平台,获得了超过1亿人次的访问量.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慕课热潮来势汹涌.

1.1.1 名校名师名课

名校名师名课是慕课“大规模”表象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慕课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名校为名师提供优越的政策扶持,规范的管理,充足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名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成绩,对问题的探析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因此,名师是慕课专业致胜的保障,名校名师倾力打造的名课是慕课课程资源优质性的核心招牌.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利存在极大不公平不平等的今天,渴望享受更高等的教育资源是世界各国人们,特别是各级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因此,名校名师名课自然而然铸就了慕课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蓬勃的生命力.

1.1.2 7×24小时在线

传统高等教育是面对面的教学,师生双方必须约定在某个时间段在某个教室同时在座,在时间、人物、地点上都有极大限制,而慕课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象牙塔的围墙制约,7×24小时的网络在线可以随时随地点击进入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慕课让教学做到了跨越国界超越时空,消除了名牌高校在优质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垄断和教育资源不平等享有的“顽疾”,同时也减少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进一步实现了教育事业低碳化.

1.1.3 免费共享

慕课实现了只要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刻享受到慕课平台上发布的任何课程资源,无需给慕课平台供应商、课程版权法人等支付任何费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途径轻而易举的获取这些免费的知识饕餮大餐.在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里,非营利性能够迅速集聚很高的人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正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在校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因此,慕课来袭呈现“雪崩式”,或说“一场数字海啸”也在情理之中.

1.2 慕课对高校传统教学的冲击

2013年7月,我国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首的十几所高校纷纷加入慕课阵营.随着我国地方高校也陆续开始蠢蠢欲动、着手慕课建设,我们对慕课给高校传统教学带来的影响应该不可小觑.

首先,在慕课平台上,同时选修某一位教师的某一门课程的学生数量可以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慕课空前规模的群体教学是当今任何传统高校教育都无法企及;其次,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占主导地位,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感受,学照本宣科和满堂灌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慕课操作简单,可无限重复温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重难点,根除了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一块硬伤;第三,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2]慕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互动打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话语权,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种由“授”到“学”的主导关系的颠覆,呈现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评价标准.

慕课优于传统教学和其他网络教程的关键不是免费开放和品牌效应,而是慕课强调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体验互动,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讨论,建立起学习的独立认知和感悟.即便如此,慕课课程考试阶段,“作弊”和“替考”是目前网络技术无法杜绝的现象.犹如美国的公众投票几经辗转,仍然采用人工投票.诚然,包括慕课在内的各类在线课堂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但它们给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施加了压力、提供改革思路与发展方向、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功不可没.

2 慕课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

面对慕课教学模式的冲击,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等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2.1 教师将不断扩大自身专业的深度与广度

毫无疑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某门课程必然是其主讲教师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形成饱满的专业学科知识(能教),灵活的教育专业知识(会教)和高尚的教育专业精神(愿教).美国将大学教师知识结构归纳为学科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3]学科性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是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或融合;实践性知识是运用学科性知识和跨学科性知识所获得的技能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从事高校教师职业所具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于教师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高学位、在职教师积极进修深造的可喜现象.但与美国大学教师相比,我们的高校教师除了具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外,严重忽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跨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为教而教,满堂灌;其次,许多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在校学习阶段没有相关企业实践的经历,当走上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审的压力而无心进入企业锻炼,使得照本宣科的现象较为普遍.

2.2 教师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慕课的革命性是将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彻底从高校摈弃,实现了以教师的“授”为主导的绝对话语权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转移.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在万人瞩目的慕课平台会遭人唾弃,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常学常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慕课根据人的大脑认知活动的规律,设置了人性化的“微课程”,把一个主题的讲析、一个问题的解决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因此,教师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分析必须恰到好处,重视教学环节问题的启发性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3 教师将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个人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以教立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号召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让教科研工作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学术团体研讨会、撰写论文、参加专业教材的编写等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探索教育规律,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兴教,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4 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体现在一言一行当中.信息技术融入学科和教学之中,教师使用先进设备和资源的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高校必须着手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适应当前“云课堂”资源数字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动教与学形态.

慕课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积极参加专业研讨会扩大专业视野,还必须掌握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知识,一定程度上还要求具有面对镜头的“表演能力”.

慕课重新整合高校教师队伍,鞭策教师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和水平.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是全新的、深远的,引导着高校教师队伍优质化和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3 慕课对在校大学生的挑战与机遇

慕课跨国界、越时空的特点让热爱学习的当代大学生成为慕课浪潮中的最大获益者.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题,有了上网工具就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慕课平台里的任何课程,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3.1 学习驱动力和意志力的挑战

大学生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强烈的学习驱动力和意志力才能学完一门课.即使慕课设置了游戏通关般的学习模式,但是慕课没有网络游戏一样的趣味和刺激.虽然慕课如同传统教学一样都是定期开课,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下次;同时为了符合信息时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特点,慕课课程视频也度缩短至十分钟左右,但是网络视频缺少现场教学浓厚的氛围和人气,因此它不能完全替代现场.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斯卡平克曾公开撰文认为网络公开课是“名过其实”.人们的注意力等生理特点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平静的看完视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切换至Facebook等其他领域.人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毅力是慕课向前发展的动力.

3.2 有利于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

当前,自主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自觉提高实践综合能力.功在平时.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不是课内四十五分钟,而是课外.空闲的寒暑假是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大好实践时间.只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人家喝咖啡功夫”好好学习,才能提升个人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

4 慕课引发的思考

虽然“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4]但是,慕课后时代自身的发展必将面临各种考验.

4.1 慕课后时代的名师力量的培养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实体商铺被电子商务猛烈冲击,但是,电子商务没有也可不能将实体商铺全部“赶尽杀绝”,正如轰隆隆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大运动迄今没有全部取代手工业一样,手工制品反而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实体商铺更彰显出拥有“眼见为实”等多种用户体验的各方面优势而欣欣向荣.从这个意义上讲,慕课虽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巨大的互补优势,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

慕课初期的名师有着几十年或者大半辈子的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才成就了今天的慕课风暴.这些名师都是从传统大学培养出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再过十年五十年,当慕课强大到急剧减少了传统大学里师资力量和学生数量的时候,慕课后时代的教师将会是从什么样的教育机构走出来的呢?他们是慕课平台上名师名课培养出来的优秀生吗?他们有当前慕课名师一般的实力吗?

4.2 慕课后时代的名课资源的维护

今天的慕课有名师的名课支撑,但是,慕课后时代的名师在哪里已经不得而知,那么慕课后时代的名课也就下落不明.也许在以后几十年里,名师的名课都不会短缺.试想我们的学生都在慕课里学习、获取知识,并取得证书,我们传统大学里的教师没有实战的教学阅历和教学经验,那么,慕课后时代的名课又如何延续?慕课的“仁慈”极大限度地满足着受众人群免费的“各取所需”,是不是忽略了施授者(名师)的养育土壤?名师从传统大学教育中走出来,如今可能要打破传统大学教育,这不是慕课的初衷,但也不排除慕课后时代将带来这种可能.

从慕课当前的发展来看,势头大好.甚至有教授预言:50年后,世界只有10所大学在传递高等教育.也就是说传统大学不仅仅是围墙被打破,甚至许多C9中国常青藤高校、“985高校”“211高校”都将不复存在.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应该高于稍显枯燥的慕课课程学习,从网络游戏的发展来看,强大的网络游戏团队以惊人的速度淘汰、更新和开发新的游戏以稳固和扩大网游爱好者,那么,很难保证慕课仅依靠学习者本身有限的自觉性就能完成大学本科阶段某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如果慕课让传统高校大量锐减,那么慕课背后的课程教学投入、技术维护等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慕课的发展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它未来发展真正如何也有待时间和事实证明.

4.3 慕课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未来发展

首先,从慕课平台培养出来的慕课生,在文化知识水平、智商方面有目共睹,但是,缺乏传统高校人与人接触的交互摩擦,熄灯后对人生、对梦想、对现实面红耳赤的讨论,慕课网络教学如何确保慕课生在性格、交际、情感等情商方面的塑造和提高?

其次,慕课需要与世界各地慕课生的所在地的企业等机构联手,为慕课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既具有国际化、又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打造网络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最后,面对汹涌的慕课热潮,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虽然慕课目前呈现了高退学率、学生替考的可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薄弱等短处,但慕课已经搅动现有大学教育.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需要做出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分析,各个学科与课程建设要主动接受人类教育教学史上的伟大革新与挑战,方能在大学格局的重新洗牌中不乱方寸,找准自己的定位.

〔1〕2011 EDUCAUSE.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OOCs [EB/OL].[2014-02-28]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78.pdf.

〔2〕杜杨.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

〔3〕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探微[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84-87.

〔4〕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

猜你喜欢
名师传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