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教育改革困境与调适走向思考

2014-03-29 18:29赵宏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理念教学方法体育

赵宏亮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对于大多数体育工作者来说,体育教育的执行与实现一直成为一个不断探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现代视阈下的体育教学走向,则是学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与焦点使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到教学方式等教学相关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均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学校体育的发展,个体对学校体育的新的需求,都给体育工作者或体育教育人员带来一系列新的课题.因此,研究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与走向,成为一种必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指导意义.

1 我国体育教育实现的历史性回顾

1.1 体育教育萌芽

对于体育工作者来说,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历史性回顾的起始点有着不同的界定.然而,通常意义上来讲,体育教育的萌芽发生于民国时期,在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区分别出现以体操、体育命名的体育课程.纵然,与现代体育教育的真实形态有着诸多区别.然而,从其本质内容上来说,其所进行的以增进健康、强国强种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可以归结为“体育”课程.从军警体育到学校体育经历着一系列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中,1916年,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则可以说是对体育的开展与推行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其体育内容引进西方的体育项目,接受西方兵式操的理念,从教学方式与竞技方式的角度上,体现出了的体育教育的雏形.同时,也给竞技体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先行的基础.

这一时期,更为社会所认可的名词“体操”一词,而这一时期,也有“体育”这一概念流行.可以说是体操与体育通用的重要时期,二者的运动形式也大体上相同.然而,概念上的区别,也由于其运动形式上的差别所引起.“体操”转向“体育”的命名,可以归结为建国后期,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众所周知,体操源于西方德国,其具体内容以军事训练为主,结合体能的训练,其娱乐性的运动相对较少.而体育一词为国内学者所通用,与“体操”的意识相结合,更侧重于“育”成份.将身体文化成为教育重要手段之一,使体育这一运动形式脱离军事格斗的自然力驱使,使身体文化成为教化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由军事技能的拓展,更多的是侧重于身体自身的构建,由外化意识转向内在意识的构建.可以说是身体文化功能的分化或者转型.

1.2 我国文革时期体育发展的停滞

从大多数文献来看,文革时期的学校体育的归结为空白.通常意义的提法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然而,这一历史原因对一学科的全面性概括,可以说是过于宽泛.事实上,在文革时期,体育教育虽然一度为人们所轻视.但其文革运动的组织,各种形而上学的团队性活动.其队列队形的体育教育相关知识也应用于各个阶段,可以说体育教育从实效性来说,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主体的意识的倾向性,对身体文化的轻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淡视,给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学校组织教学相对无力,大部分学生处于动荡的运动之中,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执行,开展较好的仅限于京、津、沪地区.一批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认知程度较高,了解体育教育对青少年个体的重要功用与意义,因此,积极地进行体育教育课程的开设.

2 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困境

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以伍绍祖“发展体育,增强体质”宣言的提出,到江泽民同志的“体育大国”理念的提出.我国体育教育渐为国家体育局与教育部所重视.在增加体育教育推行的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执行与改革.经过近二十年的体育教育,我国体育教育课程的开设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七的学校有所开设,并颂布执行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体育教育课程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保证.

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概括其细节内容较多,但从大的方面来入手来说,可以说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理念,另一个则是操作性方面.

从“增强体质”体育教育理念给体育教育执行提供理论性的支持.然而,这一理念是在保证体育教育“增进健康”的前提下.现行大多数体育教学则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核心,体育教学课表现为体育教育训练教学课.从教学效果来观察,使得大多数学生喜欢运动,而对体育教育课程表现为恐惧状态.其主体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体育教育课程的执行理念出现偏差,体育教育课程未能给学生带来“兴趣”,甚至由于国家体育达标指标的测定存在,给学生体育与运动增加了负担.同时,现行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的整体性更加注重,通过体育教学使大多数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学习与集体性项目的学习与参与.而在实际后续的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个体性项目更为关键.由于个体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其集体性项目的参与来讲,与在校阶段相对而言,少之又少.个体性项目的学习更加有益于个体参与社会活动与交往.“对学生个体潜在要求”的漠视,也是现行体育教学理念中所存在的重要理念性问题.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教学计划的执行,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工作人员的总体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身心发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效用,对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的教学的推进,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一理念也给学生个体的要求设置较大的障碍.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学人员来说,更多时期难以在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以一定的自我空间,导致学生个体体育行为的发生处于被动状态.其合理诉求难以得到解决,使得体育教育实际效果大幅度缩减.

理念性问题的症结,也给操作方面带来诸多的影响.从现行体育教育课程的操作总体来看,可以说不容乐观.无论是课程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评价都可以说操作性问题依然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教育部给学校体育教学以空间性的拓展与放开,可以说是体育教学改革重大突破.教育部提出体育教学内容以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性运动项目,并且,提出特色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与推广.这一操作理念的提出,给地方性体育教学内容有更大的选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有着更多的个体化需求的满足.同时,教学方法在示范法与讲解法为主体教学,渐进改变为多元化,同时,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一度成为现代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新的体现.但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受到场地与器材限制的情况表现也较为突出.随着教学方法的增多,但不能及时增进教学器材的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方法的应用.现代体育教育的困境也表现为教学评价方面.纵然,体育教学评价指导提出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但由于上课人数的增多,对于体育教学人员的师资现实情况来说,设置体育教育的阶段性评价,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3 微调现代体育教育教学——执行“微改”观

改革不是推倒,也不是重构,而是选择性吸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教学的调整.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微改”则成为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方向,也是长期持续的一个重要战略.对于现行的体育教育教学来说,其整体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其理论基础与操作规范,可以说初步实现为学生体育与社会体育本位所服务.给学生增加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也为社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教化手段.纵然,存在一系列的理念与操作性问题.但是,解决理念与操作性局部问题.需要做的是进行“微调”.

3.1 “本原性”体育教学理念的回归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也是基本的可控因素.纵然,出于国家本位考虑,体育教育的政治性因素的存在也是难以摆脱的.但人类对运动的最原始的要求是增加体质,增进健康.因此,这一对体育教育开展“本真”的要求,则是体育教育未来或者始终保持的执教理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参与体育运动无非是对体育运动的身体的需求,或者满足心理上的诉求,以训练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但影响体育效果的实现,而且,适得其反的结果也有可能出现.对体育“真”的诉求,是对运动兴趣与运动本身的关注,更少的以竞争或者名次的教育方式对体育教育执行加以区分.否则,给体育教育与教学的开展会带来极大的损伤.

3.2 多元化执行体育教育的操作

体育教学的开展,以空间、地域与场阈相结合,以个体的对象需求为前提.在依照体育教学大纲开展规划进行的同时,其操作的方式与方法有着诸多的组合.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其多元交叉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行.从体育教学组织由室内进入室外,或者室外进入室内.教学方法以兴趣结合示范、观察、体验与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尤其是注意项目特点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结合.通过个体进步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会技能的同时,能够进行自我体育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从而,更加进一步的巩固个体体育教育学习的效果.

〔1〕陈为为,汪晓赞,季浏.浅谈我国新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J].山东体育科技,2008(04).

〔2〕陈馨,陈春.从健身方向改革初中体育教学[J].体育学刊,1998(04).

〔3〕张亚平.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函授通讯,2002(02).

〔4〕张祝平.日本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及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07(04).

〔5〕秦荣廷.浅论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猜你喜欢
理念教学方法体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