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有机化学是源自于生命体,发展于生命体,并融合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有机化学学科是化工、药学、医学、环境学等学科的支撑,而有机化学课程更是这些关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更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它是很多重要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例如药理学、药物分析等,所以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跟其他一线教师、学生的交流,浅谈一下关于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
对中药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我校选用的是洪筱坤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此教材由浅到深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大概分为这样两个部分:有机化学基本概念部分主要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化合物的分类、化学键、立体化学基础等,其中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和立体效应贯穿各个章节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本书的大部分篇幅是各类有机化合物部分,主要介绍了结构、命名、特性、制法等.除了这些内容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天然化合物的基本机构,例如木脂素、母核等,为学生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教授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一年级或是二年级的学生,在讲解化学反应机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不适应,机理本身就比较枯燥、抽象,很多学生受中学时学习思维的影响认为记住A加B生成C就可以了,学习反应机理有什么用,这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以实例引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乙烯与含有溴成分的的氯化钠溶液的反应物时,根据以往的知识很多同学都会回答:1,2-二溴乙烷,但实际上还有1-氯-2-溴乙烷,这就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也被这个悬念所吸引,这时老师及时补充的新知识学生更有兴趣、更主动的去接受.
还有一些内容既可以联系实际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事务讲解[1],比如讲到醛的内容,可以从比较熟悉的甲醛开始引入概念;在讲解羧酸时,可以蚁酸、醋酸等为例;而讲解烷烃的氧化反应时,可以天然气作为重要燃料的例子;等等,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会主动的接受新的知识,老师讲起来比比较轻松,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定义、定理、化合物结构式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体结构、反应历程等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现这些立体结构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适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将图、文、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它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学内容[3],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还能实现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方面,更能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多为带领学生做练习以巩固所学;还能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而不应该是“主导”,因为实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用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出化学反应过程、现象等,但是与实际现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4].而且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反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难以平衡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利用板书把实验产生的现象、产物逐一指出,带领学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5].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本知识和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提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按项目层次可划分为: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按中药专业培养方案界定).
基础型实验以验证为主(如普通蒸馏、熔点测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质验证),其步骤、现象、结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这样很多学生就不加以重视,机械的按照书中提示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也没能仔细观察.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规范要求,没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更达不到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所以应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在绪论课中介绍[6],一些典型的官能团性质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练习不再加入到实验课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础操作,如普通蒸馏、结晶实验、熔点测定等需要单独进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将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综合型实验中,例如将分馏实验整合到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中.
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但包含基础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可以考虑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这一类型的实验[7].而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用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教学先会由教师集中讲解然后整个实验内容都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相关实验说明然后自主思考实验的过程、结果、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还有哪些合成途径[8].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在课前的集中讲解变成学生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再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能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更深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除以上几点,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课堂内容与中药学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还可以尝试改进考核和评价方法,考察可分为平时和期末,更应该丰富考察形式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准确抓住教学重点,不但要教授知识更要注意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提高.
〔1〕李秉得.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26-228.
〔3〕陈睿.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6(3):97-98.
〔4〕赵建庄,魏朝俊.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践[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2):97-99.
〔5〕温溶雪.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43-44.
〔6〕张永忠,叶非,徐亚琴,等.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4(2):85-87.
〔7〕邓仕任,郭晏华,孙艳涛,等.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验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154-155.
〔8〕牛丽颖,曹秀莲,刘姣,等.中药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J].河北中医药学报学报,2007,2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