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鹏飞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以“三个自信”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陆鹏飞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文章通过对哈尔滨华德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把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由此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三个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必要性;途径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并对其以后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用正确、先进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这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政治要求.“三个自信”会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以“三个自信”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具有坚定信仰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课题小组在哈尔滨华德学院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我们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平时工作中积累的学生案例,以及每学期与学生召开的师生座谈会和与个别学生沟通等方式来掌握哈尔滨华德学院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
本次调查共有 517名同学参加.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信念.如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问题,有 243名(47%)同学认为这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有 383名(76.3%)同学选择了“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社会主义终究战胜资本主义有 331名(64.3%)同学表示相信.
但是,我们本次的调查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问题,有近 24%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国强就行”,近 29%的学生选择了“不一定”和“表示疑虑”.24%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终究战胜资本主义”表示疑虑,11.7%的学生对此表示“不可能”和“很难”.31%的学生对“中国只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这表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需要我们发挥育人作用,把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党的十八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当今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有效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党中央已经把这“三个自信”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来号召我们全党乃至全国人民要有这样的自信.“三个自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它明确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事关中国社会当前、今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用“三个自信”来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上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的影响,使我们一些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或者说不坚定,或者说迷茫,不同程度地染上了“软骨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那样叫“精神上的缺钙”.因此形成社会共识、加强民族认同的政治观和增强政治自信是我们面临的基本任务,“三个自信”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给党员“补钙”一剂良药.
我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都会渗透到普通百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而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政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学生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用正确的政治理念对其进行引导必将造成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歪曲和未来中国的灾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时代要求,用“三个自信”教育培养大学生主导性的政治观,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精神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异常强大,当代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明显的多样化,网络新闻、网络电视、网络博客、手机报、手机短信等新手段成为他们关注政治的主要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拓宽了大学生的政治关注面,推进了当代大学生对现实政治问题,特别是与其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关注与参与,激发了大学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关注与参与的过程中,随着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社会腐败问题的暴露,极易使大学生更关注社会中的一些黑暗面,使其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大于社会中正能量的传递,进而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发生扭曲,并影响到政治信仰的形成.因此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事关“培养什么人”的关键问题.“三个自信”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力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捍卫者.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培养复合型现代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适应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中把党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理论融入教学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发挥,更好地用“三个自信”教育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3.1 教学内容上讲解透彻,使学生深入理解“三个自信”
在教学内容上,要明确“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课程主线要清晰,要突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突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它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借鉴作用,要把理论讲清、讲透,帮助学生理清困惑,力求道理明晰,从而强化理论认同.顾海良就指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应该成为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他从八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三个自信”:一是从五年的成就和十年的总结中,深化坚定“三个自信”的现实根据;二是从改革开放 30年的历史总结中,把握坚定“三个自信”的社会基础;三是从中国共产党 90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力探索中,确立坚定“三个自信”的历史基础;四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认识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五是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比较中,开阔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视野;六是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中,认识坚定“三个自信”的时代特征;七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增强坚定“三个自信”的责任感;八是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体验中,加强坚定“三个自信”的内在要求.[1]
当代大学生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具有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不愿听别人说教,不会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他们喜欢自主展示思想,喜欢通过争论和碰撞摸索新的思想和观点.所以单纯的理论灌输对他们的作用是浅显的,他们更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新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出发,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努力构建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平台,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把“三个自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推动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真正将其转化为大学生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3.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坚定信仰“三个自信”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中采取了“理论教学、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激励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自信上产生合力,尤其是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使学生发自内心接受并信奉“三个自信”.
在课内实践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围绕“改革开放与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合格大学生”、“最美系列带来的正能量”、“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等主题进行分组研讨,并在课堂上把研讨的结论展示出来.具体操作是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中 7—8名同学为一组,选择一个主题,由组长分配任务,收集影音、文献资料,在掌握充分资料的基础上,大家一起讨论、整合资料,形成统一的观点,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每组的研讨结论,比如制作成 PPT的形式,选出一名或几名代表进行课堂交流,还可以通过自编自导的舞台剧、相声和小品的方式,或者在课下自编自导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养.使同学们自觉地坚定了“三个自信”.
在课外实践部分,利用我校地处呼兰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在节假日进行参观调研.我们先后组织了部分学生祭扫呼兰烈士陵园,参观萧红故居、正大集团、雪花啤酒厂和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等活动,同时利用国庆长假,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为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并形成社会调查实践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消化、巩固所学的关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强化课程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用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新颖,挑战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而,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创新素质等都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通过理论教学和课内外实践使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政治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时期、新世纪和新阶段,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所呈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特征和新变化,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三个自信”的教育使学生能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思考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思考民族的盛衰与荣辱,以彻底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审视和观察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成败与得失.教育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我们共同的道德理想和信念,使内心灵魂的塑造和外在行为的规范在更高层次上统一.
〔1〕顾海良.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G641
A
1673-260X(2014)08-02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