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强,刘静秋
(1.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吉林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吉林长春 130033)
试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理念现状及转变
王春强1,刘静秋2
(1.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吉林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吉林长春 130033)
高校的就业指导理念弊端日益显著,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本文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转变的相关举措。
高校;就业指导;理念;转变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的好坏,对高校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影响重大,是衡量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国家从政策引导、措施调整到组织构建层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各高校从2005年开始相继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传统的学生工作中剥离出来。各高校按照国家要求从2008年开始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积极开展系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实效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各高校之间参差不齐,固有的就业指导理念已不能适应就业形势发展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1.1 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侧重点偏离学生实际需要
目前,许多高校将大学生就指导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大规模组织招聘会、宣传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制度、统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需求信息等基本工作上,而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是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能等同于为学生找到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学生介绍工作,应该充分体现大学教育的职能,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思想理念,从实质上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1.2 高校负责就业指导部门设置过于单一
当前,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过于单一,单凭就业指导中心发挥其自身职能,导致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举手无措,就业率日益下滑。
1.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就业形势相脱节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的讲授,大多采用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不能对学生分类和分层次指导,教学效果不显著。大部分高校按照教学计划,将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学生大三时期,其他时间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这种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就业形势存在严重脱节。
1.4 就业指导教师团队专业化水平较低
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大部分由学校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兼任,他们虽然对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相关程序较为熟悉,但普遍对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就业指导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严重缺乏,专业化水平较低。
1.5 大学生对学校实施的就业指导学习意识淡薄
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计质量较低,教师水平层次不齐,且教学目标尚不明确,致使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严重缺失,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
高校应从战略角度,将大学生就业、提高办学层次、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有机结合。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改变以往工作的理念,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坚持以人为本,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理念作为重点工作,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探寻最佳职业生涯发展之路的能力,科学规划人生目标,形成科学的就业理念,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价值。
2.2 改变就业指导部门单一的管理模式
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适应时代步伐,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更新思路,将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教学部门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针对性强、竞争性强、适应性强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开设特色专业及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岗位实习层次,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岗位竞争能力。学生管理部门要改变以往管多引少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良性引导;与学生共同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一系列提升大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工作技能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培养成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的拓展,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就业指导部门要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传统的学生工作中剥离出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将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聘用专职人员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取向,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就业指导水平;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学校层面应将大学生就业与提高办学层次、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同等对待。
2.3 根据就业形势,适时调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适时调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大一时期,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引导学生对四年的大学生活进行科学规划。大二时期,注重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大三时期,侧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适时进行评估与调整。大四时期,指导学生及时准确掌握国家相关就业信息与政策法规,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观。
2.4 提升就业指导教师团队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实现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标准。
当前,高校由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兼职担任就业指导教师的格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化就业指导的要求。要实现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就必须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组建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指导教师团队。
高校应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理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
[1]买菁菁.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79.
[2]冯彩虹.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的转变及实践模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9):26.
[3]郭莹,王潇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与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2):193,206.
2014-08-10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252)。
王春强(1981-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7.38
A
2095-7602(2014)06-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