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景春
(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论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段景春
(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探究式学习如何在地理学习中运用.
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中学地理教学;高效课堂设计
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施瓦布倡导并提出的.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老师只是作为一位协调者和启发者来引导学生,学生则应像课堂的主人一样去发现问题并且将问题解决,处于一位小老师的角色.学生分组讨论,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发扬每个人的个性.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师的参与下,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事物的内在属性,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参与和过程性和鼓励创新;探究式学习的类型有考察探究类、理论探究类和科技创新类.
1.1 地理学习现状
1.1.1 学生被动接受
地理课堂学习以教师讲解为主要学习模式,教师是学习的“主宰”,学生是接受地理知识的“容器”,而并没有很好动脑去参与和体验知识,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反馈.
1.1.2 模仿重现
课堂上师生只是重复、再现教材的内容,学生也是尽量模仿学习过的技能,不注意知识的引申迁移与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1.3 封闭读书
传统的学习中,教师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联系实际,只局限于已有结论的讲解而不能让学生发散思维,甚至有一些年轻的老师,对已过时的教材不分主次的讲解,不去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调查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死的”,更不用说提倡创新了.
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要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掌握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等.而新课程改革也是基于素质教育对人的要求,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
探究式课堂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学习对学生的束缚,遵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给学生以足够的施展空间.新课改下的探究式学习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不再是以教师单一的传授知识为主,而是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一节课的安排是:找一个学生来主持整个课堂,把其他的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每一组学生派代表来阐述他们的研究结果,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开启了学生的智慧,而且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进步.地理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运用的关键是:首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地理教师,让地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的拿来就用.其次,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还是要以相应的地理教材为载体,要让学生把该掌握的地理知识都掌握了.最后,地理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协调作用非常重要.
2.1 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式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设计问题是探究式课堂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一些有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所以说,对问题的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评价一位老师学习水平高低的一个方面.因为高水平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时,针对气候知识既抽象又枯燥、学生不易把握这一情况,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假如你到浙江的天堂伞业应聘,恰逢企业要在英国的伯明翰开发市场,根据气候的特征,你将怎样为公司设计销售方案,保证商品的销售呢?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各抒己见.
对问题的设计,应着重考虑:①问题起于有疑之处.教师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有疑问的地方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期望的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3].②问题难易适度.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可能脱离学习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而孤立进行,要符合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提问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获取的地理知识来解答.③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地理能力④充分利用与开发学习资源.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学习内容,将其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讲到俄罗斯的农业时,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很大,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呢?这样的问题就具有探究性.
2.2 学习内容的设计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体现“以生为本”,通过探究活动带出技能,通过技能掌握知识点.如在“生产活动与地理区域联系”里,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感兴趣的农业区或工业区(最好是附近的),收集所选区域的相关资料(包括区域的基本情况:自然环境状况、资源状况、社会状况、交通状况等),课下指导分组讨论形成该地区农业或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该地区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及今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上课时各组选派一个代表在全班陈述其观点,其他同学作补充归纳.再例如,讲“我国人口”的内容之前,考虑到这些内容乏味,理论性问题多,教师应该设计一个小故事,通过一个家庭的生育标准改变的过程来说明我国实行人口政策的必要性,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深刻地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在讲“区时”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例如,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时,有很多场次的比赛直播时间都是午夜时分,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在夜间参加比赛的吗?总之,所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学习内容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出发,这样既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可探究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2.3 活动方式的确立
在探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时,首先采用“观察活动方式”,具体做法是:提前半个月让学生观察每天正午太阳光在教室里照射位置的变化,晚上放学时再观察天黑情况的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然后在上课时由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出其变化规律,由此就可以归纳出四季的形成原因——太阳照射的角度和昼夜的长短导致地表所接受到的热量不均.如在学习温室效应时,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如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多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针对我国目前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难以管理的现状,提出应如何发展城市.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这种活动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轻松化解了学生的疑难.
2.4 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教师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规则.探究式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应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讨论、自主进行探究,但教师应该对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严格的界定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学生适度发展.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教师也要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及时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要在平时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地理课上会用“地理头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探究“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时,可先让每小组收集有关外力作用形式的实例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实例的文字说明及有关图片(或多媒体彩图),并说明这些地貌类型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并且会运用文字形式来总结探究结果,上课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补充.这样就多了一次互相交流的机会,和自我消化的过程.课堂上看似“乱”,实际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求知过程.
2.5 注重地理学科特色
地图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地理课堂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就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地图中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在探究式学习中充分运用[2].探究式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移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通过读图和分析地图去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而在传统的地理课上,地图则只是作为教师讲解知识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师只是把一些课本知识落实到了地图上[2].如果课上有的学生精神溜号,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地图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运用地图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则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图表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让地图变的会“说话”.如在学习东亚、东南亚的水稻种植业时,教师出示了有关中国,欧洲等一些国家每年进口的粮食产品表格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国家进口了大量的水稻,它的主要来源是哪个地区?这个地区对于该农作物的种植有哪些优势?接着请学生提出可能的假设,并要求学生用有关的地图知识来阐述理由[2].学生根据以往学到的知识认为这可能与气候和地形等因素有关,他们查阅了“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气候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认为该地区的种植业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通过这种方式运用地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2.6 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地理课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要学会去理解别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作为一位老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到真正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课堂上只有构建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习过程变成了师生共享学习经验的过程,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才会进入“激发态”,从而不断发现和创新.探究式学习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在观念上要转变,牢记教材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兼配角.课堂上要尽量使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不断质疑、不断求证.其次教师在方法上要转变,做到“三让”:一般的问题让学生讲,较难的问题让小组讨论,特难的问题先创设情境全体参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式的教学形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着力启发诱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便在今后的学习情境中,举一反三,形成独具特点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晓梅.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J].考试教研版,2011(7).
〔3〕吕忠仁.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浅议[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11).
〔4〕王亚平.把探究式学习引入中学地理课堂学习.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3).
G632
A
1673-260X(2014)12-02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