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湘君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专业阅读课中的应用
何湘君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语言层面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多角度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多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扩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阅读课;批判性语言能力;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而阅读能力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阅读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与精读教学相比,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并未得相应的重视.很多学生坦言英语阅读课不过是英语精读课的翻版.在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按照精读课的模式去讲解,侧重对词汇语法分析讲解,而忽视文章的谋篇布局和主题思想,对批判性阅读不够重视,因而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提高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教师应该在重视阅读技巧与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新的视角来阅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讲探讨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按照英语的翻译,批判性思维可以翻译成Critical Thinking.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杜威(1909),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Robert Ennis(1962)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从定义上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客观事出发点实来进行判断评估,因此这种能力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最基本的要素,对个体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Pet Tittle(2011)最新的概念,他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明智的推理判断去相信什么,再去做什么,换句话说,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种多维度的技能,并不是通过记忆或者简单的查阅就能掌握的,必须对事情要细致思考进行评估判断才最终决定是否能够接受它.他举了例子(2011:4),如果对某人说出的话要作出判断,那一定要先理解对方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很多话语的含义要超出你理解的范围.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批判性思维做了大量研究和新的注解,如文秋芳(2009)等将批判性思维能力改译为思辨能力,如果缺乏思辨能力则导致“思辨缺席症”.学问思辨,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意思是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培养了他们对已知知识的质疑和挑战能力.2013年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来到长沙雅礼中学,给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美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思考能力是值得中国学习的.记住历史时间、数学公式,并不能解决将来的问题,10年20年后,帮你解决问题的是你的思维.不是你记住什么,而是你怎么想的,怎么解决问题.
语言学家Halliday提出语言是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和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社会实践和社会符号,它反映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Halliday,1978).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言意识,通过字里行间,通过分析文本理解文字背后社会历史文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积极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梳理语篇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了语篇认知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继而提高阅读的深度.在当今时代英语已经毫无争议地具有普及性,并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各个阶层和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英语学习者广泛地收听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英语广播节目.美国文化媒体产品出口也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其中输出的最大的市场之一就是中国,每年进影院观看国外电影的观众群体庞大.互联网络也空前发达,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人们足不出门也可以接触全球的信息.可见这种来自西方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人类社会已进入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的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当代的大学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没有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培养当今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果继续注重语言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欠妥的.语言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单纯的学习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真正的语言学习者不应该拘泥于语言形式,而应该在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想认识.在阅读中,批判性得获取信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先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己所用.
4.1 自身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审视并积极地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教师在历史背景中分析现有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法背后的原因和社会含义,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性和示范性的特点,老师怎么去做,学生很容易去模仿,因而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首先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钻研和学习.再次要注意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吸收最先进的优秀教学成果精华,丰富自己的学识.另外,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学生只负责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
4.2 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我国英语学习者存在思辨缺席现象,多数外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究其原因,英语专业学生注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厉凌华,2012)在大学校园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学习目的以应试为主,通过上各种培训班和做各种题库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学生要纠正自己的功利性学习目的,才能真正有效脚踏实地地去学习,才能沉下心去用心阅读.所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首先需要产生疑问,然后是质疑,最后是通过思考去清除疑问.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门槛,教师的提问出发点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教师多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有效率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在某个主题如果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欢迎和接受学生的质疑和挑战,而不是指出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将思想的萌芽一棍子打死.这样学生觉得自己的提问有意义,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课堂学习气氛轻松.
4.3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减少了,教师不再意味着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在知识上、心理上帮助引导学生,而阅读的主体是学生,他们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过程中来.许多学生认为英语阅读课很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只是按照教师指令看文章,做题目,对答案.韩红梅等(2011)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她认为中国一直以来的注重规范统一的文化传统对批判思维的认识限制了我们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发,培养的是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而缺少了西方人的创新意识的批判精神.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担负起在课堂上开发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责任,可以将讨论这个部分引入阅读教学中,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课堂焕然一新,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该提供开放式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信息,抒发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如果读了一篇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故事添加各种结尾或者故事的续集,然后讨论不同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亮点在哪里.另外每次课后可以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语言知识,社会历史信息.在阅读任何文本的同时可以结合当代社会的最新信息进行讨论.在这过程中,既扩大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扣紧社会变化脉搏,培养了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也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目的.
我国当今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不应该让学生盲目的地接受所读文本的一切观点,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对文本中的信息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去审视,分析,判断性地鉴赏文章中的信息.另外学生自身应该摒除应试性的功利性学习目的,寓学于乐.众所周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发展思维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借鉴西方式的启发和思辨,做到真正的阅读,让学习的成果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以便未来更好融入国际社会.
〔1〕Arnold.,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85/1994.
〔2〕Dewey John.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 ifflin Company,1909.
〔3〕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62,32(1):81-111.
〔4〕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 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London:Edward.
〔5〕Tittle,Peg.Critical Thinking:an appeal to reason[M]. New York:Routledge,2011.
〔6〕韩红梅,马琴,等.外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2011(10).
〔7〕厉凌华.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研究述评与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8〕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
H319
A
1673-260X(2014)01-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