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国栋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清代颜元“文武相济”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体育的影响
饶国栋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颜元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害心”、“害身”、“害国”之学,反对程朱理学“重文轻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颜元反对理学“主敬倡静”,提出要“习行”、“习动”。颜元的体育思想是人体解放、回归自然的反映,是人的自然属性要求。
颜元;文武相济;当代中国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在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和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春秋战国官学衰微而私学兴盛,秦时“以吏为师”,禁止私学;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上重文轻武之风日盛一日。汉后,习武和身体练习成为军人的特权,只有射箭因射礼而得到保留。虽然不断有一些有识之士出来呼吁“文武兼备”,但身体活动在社会和民众意识中的地位仍然越来越低。儒、道两家从不同的方面对人生价值的肯定,不但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古代体育呈现出特有的形式。魏晋以后又融入北方草原民族的体育因素,还受到了外来佛教的影响。隋唐时期是我国佛教、道教的全盛阶段,导引养生术与道教炼养功法得到长足发展。从这两次转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强大动力。宋代以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古代体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宋、明时期体育发生的许多变化,其动力也来自儒、道生命和健康哲学,在程朱理学和颜李学派为代表的对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说明古代体育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传统,并对中国人的体育生活和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1]
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程朱理学,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而且它是善的,它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宋明理学“主敬倡静”,“静者,谓心不妄动”,“敬,……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简而言之,就是“非动”。其结果,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使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血色红润的少年,都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好端端的身体被理学折磨得筋弱骨脆。元代王实甫著《西厢记》,用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意的意境手法描写了一段才女崔莺莺爱上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张生的爱情故事,就是当时社会一种现实生活的反映。
但是,元朝和清朝北方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经济文化造成的破坏,以及明、清两代专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宋代发展到顶锋的中华传统体育也失去了继续发展或嬗变的动力与基础,并在19世纪后期与形成于西方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遇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极力破除“吃人的礼教”,甚至对理学有一致的观点,“中国的衰落自宋开始,朱熹的理学曾被认为是所有这些衰落的罪魁祸首”[2]。
清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人称习斋先生的颜元,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害心”、“害身”、“害国”之学,反对程朱理学“重文轻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观念。他主张“教文即以教武”,受教育者应能平时“修己治人”,战时“持干戈卫社稷”。颜元反对理学“主敬倡静”,提出要“习行”、“习动”的观念。
颜李学派的体育思想与实践受到近代新式体育提倡者的普遍推崇。梁启超称赞说:“中国两千年来,提倡体育的教育,除颜习斋外,只怕没有第二个人。”毛泽东也曾说:“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3]
颜元由其亲身感悟及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研究,提出了较为完备的“文武相济”全面发展和“习行”、“习动”的体育思想,开创了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先河,对我国近代乃至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元作为爱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深为国而担忧,他之所以放弃主业,潜心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经世致用”、“扶危济难”的有用人才。只有博学多文,又掌握治国理政的真实本领,同时具有一副健壮的体魂,才能“建经世济民之勋,成辅世长民之烈,扶世运,奠生民”[6],为此他提出了“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在“文武合一”、“兵学合一”的教育过程中,达到文武相济的目的。
宋明理学“主敬倡静”,颜元反其道而为之,又提出“习行”、“习动”的体育思想。他说:“宋元来儒者皆习静,今日正可言动。”[4]在“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的东西能够得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另一方面,是使人的身体在“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即“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性情,长人信义”[4]。颜元更胜人之处是把强身和强国连在了一起,强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从而使国家强盛。他说:“动,小之却一身之疾,大之措民物之安。为其动生阳和,不积痰郁气,安内捍外也”[4];又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4]
颜元的体育思想,是在他的切身经历和感悟中、在他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
颜元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没有忘记实践他的体育思想。他在招收生徒时,便提出了要求,即“凡欲为吾徒者,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4],不仅要学文,而且必须学武。颜元除教学生读书作文以外,还经常督率学生“习礼,歌诗,学书计,举石,超距,击拳,率以肄三为程”,并经常和学生“讨论兵农,辨商今古”[4]。与此同时,颜元还十分重视其自身的体育锻炼,对养生之道颇有所悟。
颜李学派的体育思想与实践受到近代新式体育提倡者的普遍推崇。从梁启超到毛泽东对他的赞美之词中可以看出他的体育思想及实践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先河,对我国近代乃至于当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二战后劳动的智能化提高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变化,人的体力活动却越来越少,人类的健康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当代体育创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新体育”思想与社会主义体育方针,多次指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要学生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党和政府首先把普遍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作为体育的首要任务。体育活动不断向社会生活各领域扩展,在广大职工、农民和军队中蓬勃开展起来。与颜元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一致。
颜元反对程朱理学“重文轻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与当代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颜元幼年时起即学会骑马、射箭,从青年时起研究兵法,学技击,直至晚年,一生习武,从未间断,而且技艺很高。这对现行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终身体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抓好学校体育教育是当前的重要体育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和自我体育意识,不断提高体育的水平,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颜元是我国清代前期比较重视体育的教育家。他将体育学科放在较高的地位来加以重视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活动,超越了古代以及和他同时代的教育家们,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最为闪光的部分,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体育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正面临新的更深刻的社会转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正在形成之中,经济全球化要求中国更加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人们有新的思维和新的举措。更新体育观念、加强体育体制改革,探索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促进我国体育更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丰富国民生活和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体育面临的新任务。
[1]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3]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笔名).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第3卷第2号),1917-04-01.
[4]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M].1704.
[5]解放军总政治部毛主席语录[M]1964.
责任编辑王家芬
G40-09
A
1008-6463(2014)02-0069-03
2014-01-11
饶国栋(1974-),男,江西丰城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