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

2014-03-29 07:52蔡晓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习者课程发展

蔡晓斌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

蔡晓斌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慕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新兴教学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2013年被视为“中国慕课元年”,因为众多国内的名校纷纷加盟慕课,并开始打造中文慕课平台,慕课教学逐渐步入中国的教育领域。慕课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但慕课的大力推进能为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带来新的推动力,引领教育改革,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教育市场,促进社会进步。

慕课;高等教育;科技;经济

“慕课”是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词,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慕课”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之后人们对其兴趣不断推进。2011年,美国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相继加入慕课,推出了像Coursera、Udacity、edX之类的慕课平台,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在线学习。随着慕课带来的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国也积极投入到这项教育运动中,也势必引领一场社会变革,其范围将不仅仅波及教育界,还会辐射科技界以及企业界。

一、中国慕课发展现状

2013年被视为“中国慕课元年”。在这一年中,中国一流大学纷纷加盟慕课。5月2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7月8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与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上海交大宣布将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在“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中文慕课平台,逐步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9月23日起,北京大学在edX上的四门课程陆续上线。9月29日,中国式慕课长三角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目前,我国已有87所高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联盟”,实现优质课程在线共享。联盟成员中包括24所“985”高校,首批开设共享课程30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此外,2014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好大学在线”也正式上线。由此可见,慕课在中国正风生水起,知名高校的热力加盟足以表明他们对“慕课教育”的认同和期待。

二、 中国慕课:高教改革

随着慕课大潮的到来,中国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1]。慕课以其显著性的优势对传统的高校教育进行颠覆,其大规模、自主性和开放性打破了现有的“教室型”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地安排时间到网上自由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不受任何人为的、时空的限制。这种“自由型”的教学模式将引发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

(一)教学理念的革新

慕课的大规模开放程度使学习者通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或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者也能在慕课平台上获取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教授者的讲解和分析,并根据自身需要对感兴趣或困惑的内容进行重复性学习,从而加深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避免“人在教室心在外”的“强迫式”学习。此外,慕课“翻转”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突出了以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课堂上的任务是开展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分享和探讨学到的知识,并加以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慕课时代下的课堂不是教学,而是探究——探究学习者对学习的认知、感受和领悟,以此来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教育体制的颠覆

管理行政化是困扰当今中国高校的顽疾,其原因有三:一是办学体制上机械地照搬行政管理模式;二是管理上政府对高校简单的上下级管理方式和界定行政级别;三是文化观念上陈腐的官道文化、官本位思想对高校的束缚。[1]而信息化、网络化的慕课正悄然颠覆高校管理行政化的现状。以“学”为价值取向的慕课平台要求高校管理者开放自己的课程,生产最优质的课程资源,这势必要求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鼓励教师根据时代要求探索、创造新的知识,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因此,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慕课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保障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核心条件。高校所有的行政管理和建设工作都务必围绕这一核心而开展,行政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只有这样,中国慕课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兴旺,高校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三、中国慕课:信息科技创新

在国防科技大学2013年科技委年会的主题报告上,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学军指出:“进入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正迎来新科技革命,信息、生物、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已出现萌芽,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后IT时代。后IT时代的主要特征是IT时代特征的深化发展,数字化发展成为大数据,程序化发展到智能化,小型化发展到微纳化,网络化由机—机网络发展到人—机—物网络。”[2]后IT时代中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会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深度融合,以全面推进各方位的飞跃。与此同时,社会进程中的新生要素、新生领域也会敏捷地对科技提出新的要求,以此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新生事物能鼓励科技创新,反过来,科技创新又能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慕课是典型的网络化学习系统,其平台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这首先必然要求我们拥有一个无比顺畅的网络系统。当数名学习者同时在线学习同一课程时,如何确保网络的流畅和稳定且不受到黑客的任何干扰和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其次,慕课现行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观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阶段性小测试,问题反馈,平台讨论,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等环节,这一系列的自主教学都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因而会产生一些由机器和网络带来的弊端,如在线自主学习如何避免“替学”行为,网上测试如何避免“作弊”行为,这需要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例如,Coursera与一家网络考试机构合作研究网上监考技术,包括根据打字节奏来判断学习者是否为其本人,但这些手段也不能完全杜绝“替学”和“作弊”[3]。

其三,慕课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查、分析、评价等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通过网上提交、批改作业及各种阶段测试来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这些手段无疑能为慕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但同时也产生了“程序化”问题,像作文之类带有主观性色彩的作业或答案是不能单纯用机器来评估的,应考虑在现行的网评机制和标准中添加“情感”因子,研发出一套“人性化”的在线评估系统,将“程序化”发展到“智能化”。此外,慕课教学应贯穿全民教育,我们应开发出覆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符合各学习阶段的慕课平台及专业的作业、测试、辅导平台,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

所有技术的实现都需要不断研发、不断创新,用先进的理念去构思、开创互联网的前沿技术,加快后IT时代的步伐。从该意义上说,慕课的出现和发展无疑会推动信息科技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四、中国慕课:教育经济新发展

慕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势必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慕课通过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学习模式让更多的人拥有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多接触一流大学的机会,大幅度减少了学习的硬件成本。传统的大学商业运作模式都是单个或分类提供服务,也单个或者分类进行收费,比如学术研究、课程设计、书本、教学、评估与获得学位乃至学生安置等;而当前的慕课提供了一揽子的全方位服务,这对现行的大学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4]。从根本上说,慕课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经济市场产生了威胁,同时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市场。

与国外慕课发展相类似,当下中国的慕课供应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高校或教育组织[5],诸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市教委组建的“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另一种则为商业机构,这些机构大致上是从过去的网络课程网站发展而来,如“超星学术视频”,从过去声称是终身学习的大学,现在已经转变方向成为“最大的中文慕课网站”[5]。从其性质来看,前者属于非营利性,主要依靠政府机构的扶持;后者属于营利性,依靠运营商(联盟或企业)的投资和运作。慕课实行初期,各高校纷纷打造各种平台,学习者在平台上的注册、学习都是免费的,但随着慕课的逐步推广,其各方面需求会不断增多,注入的资本也会随之增多,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性资金投入。

因此,慕课的发展为开辟一个全新的教育市场提供了可能。为解决慕课发展中将会遭遇的种种技术问题,投资商、企业会相继加盟,投资平台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投资技术研发,投资专业的慕课团队组建,以形成一个有规模的可持续性的商业运营模式。该模式将成为慕课继续发展的稳健基础,同时也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成为我国教育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五、结语

慕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它的出现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尽管慕课能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彻底取代现有的教育模式。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型产物,慕课需要时间成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慕课的大力推进能为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带来新的推动力。中国的慕课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应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走上一条“全面服务教育,大力推动科技,振兴教育经济”的发展道路。

[1]杜杨. 关于网络公开课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

[2]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3):6-8.

[3]邓宏钟,李孟军,池妍,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3(19):212-215.

[4]郭英剑.“慕课”的六大发展趋势[N].中国科学报,2014-02-13.

[5]郭英剑.中国慕课发展的三大问[N].中国科学报,2014-04-03.

2014-05-12

蔡晓斌(1979- ),女,湖北宜昌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G64

A

2095-7602(2014)05-0156-03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