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颖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亚洲发达国家为例,日本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设立“21世纪通讯网络实验中心”,学生可以进入“电子学校”学习,并且可以通过交互技术直接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还可以通过“电子报刊”、“电子图书馆”知道天下大事和博览群书。韩国全国范围的学校电脑联网实现教育信息化。如今从哈佛大学的网络视频课程在互联网上的热播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以及网络课程建设对于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校园网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为广大师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2003年4月,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基本内容包括评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评估(教育部高教司2000)。几乎同时,各地高校都推出不同级别的网络课程,这些网络课程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校园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与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不同,网络课程通常呈现实景,不滥用语言描述方式,这使得教学可以体现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各种电子信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课程教育是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然趋势。
网络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因特网为桥梁跨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可利用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终端浏览并学习有关课程内容,从而节省资源,有利于从整体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
1.新型教学环境优势
网络课程提供多感官协同的学习环境。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渠道所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容易记忆。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官非常重要。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录音、录像等影视教材资源较少使用,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学信息具有高度集成、互相依赖的特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越来越多地投身于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存储和再现的创造性活动中。计算机处理技术与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基于各种技术的多样化学习软件得以设计实现,同时也通过网络让使用各种学习软件变得更为普遍与方便。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2.自主学习方式优势
网络课程方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训练与技能评估。网络课程一方面提供多感官协同的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另一方面,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英语时基本上可基于两类内容开展,一是学习平台,二是学习工具。在学习平台上,资源横向发展不断地整合教务系统与学习系统;纵向则面向更智慧、更人性化、更情境感知化,乃至于深入分享化的资源运作方式发展;在反馈机制上支持联机测验系统,以便为教师提供实施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以及自我评估的可能。选择各种支持学习与评估的有效电脑辅助教学工具,有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技能掌握。
3.多维思维培养优势
网络课程的信息多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多维化。思维是指主体能动地,连续性地获取各种环境信息,由特定的组织或组织体系对获得的环境信息和之前的运算结果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得出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案的运动,在这里,运算包括转形、传递、提取、存储、删除、对比、排列、组合等多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易兰华 2005)。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依靠讲授语言、呈现文字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恰当应对环境变化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很容易受到忽视。因此,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人类的多维思维提供了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最佳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运用英语的自然思维习惯。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乃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高职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技术性,服务对象的地方性与行业性,校企双方的合作性与互动性,对市场经济的特殊适应性等特点(易兰华 2005)。首先,这些功能预设决定了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但要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通过语言学习了解职业和专业知识和国外社会文化,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职业技能和行业英语技能。这是非常多元的教学目标,要在一本教材或一堂课中实现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必须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学习媒体,向他们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其次,英语网络课程除环境优势、自主学习优势和思维培养优势之外,还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语言应用能力成为英语教学不同于高校其它学科的明显的教学目标。鉴于此,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功能定位为:
1.目标功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培养“实用能力”为主攻方向的主体目标,确定英语的课程设置;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2.岗位功能:根据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需要,对生产管理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堂的概念和方法,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超媒体结构,有效实施以岗位为具体教学环节的课程开发,吸纳组合利于人才培养地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特点的英语网络教学资源。
3.项目功能:宏观以岗位为把握,微观以项目为着力点,对英语网络课程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根据高职英语学习者的特点确定网络课程呈现栏目,设计网络课程内容,制作课程资源:包括工作任务、实践项目、课件、习题、案例以及项目化方案等。
4.个性化功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英语网络课程流程设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
5.监督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辅助教学,运用网络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面地掌握学生练习的全部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辅导;并督促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6.互动功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利用双响交流功能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经验介绍及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的较好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在整个功能体系中,目标功能是出发点,岗位功能是创新点,项目功能是着力点,个性化功能、监督功能和互动功能是基本点。完善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实现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目标还需要注重以下途径。
1.网络技术与教学规律相结合
网络课程内容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复制,而是事物之间各具侧重、相互联系、丰富多彩的整体。我们认识它的初级阶段,用感官直接反映,把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直接影射成感性认识,但这还很不够,为了使认识深化,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因之带来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思想方法的变革。英语知识能用多种媒体表示,听说写译的技能却需要真打实做地训练,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采用的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能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且才能够有效应用于一线的实践教学,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2.多媒体网络与班级课堂相结合
自夸美纽斯发明班级授课制以来,不断变革的是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手段,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擅长的特定范围,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优的。教育的进步取决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是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表达方式的所有优点,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到。
3.技术实现与思想转变相结合
目前制约多媒体和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大数据量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特别是视频的数据量往往是大的惊人,尤其是英语课程所涉及到的新闻、行业、专业音视频处理,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还需认真探讨。二是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信息必须快找、快用、快存,否则,会影响教学的实施。三是多路并发即信息共享问题。如果还达不到信息共享就发挥不出网络的优势,与单机没有什么区别,这三项技术是解决网络课程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与之相应的是人的思想变革,高职院校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建设网络课程。就学生而言,网络课程教育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
教育部高教司 (2000).《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教育部高教司。
万新恒 (2003).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易兰华 (2005).高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J].职教论坛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