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分析探究

2014-03-29 06:06熊丽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职业

熊丽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会计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对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分析探究

熊丽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会计系,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热点和国家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蚁族”的现状充分的印证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在国家就业体制不断改革的洪流之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备受重视.具体包括对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就业形式,为学生提供稳固的就业渠道,这些都是现代高校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服务体系;提升措施

1 我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始于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完成了转变.由最初的国家包分配和“铁饭碗”,到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双向选择、自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各种扶持,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浮出了台面,成为了社会问题.一些学校会为学生开设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面对大学生就业的选修课,有的学校直接将就业信息、就业平台等作为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灌输.这些都仅仅是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些“皮毛”,无法形成连贯的系统,并且缺乏科学的指导,全面的信息链和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在人员的安排上相对于国外缺乏专业的人员.绝大多数的高校这一课程仅仅是由任职的辅导员或者教师担任,在专业性方面存在质疑.在研究经费方面也存在一个空缺.人员与经费都严重的制约了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成.另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工作都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画龙点睛的效用并不明显,很难在学生心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就业指导,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2 国外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美国可以说是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的“鼻祖”,它将就业指导更专业的称之为职业指导,不仅仅致力于在初期帮助学生就业更重要的是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形成长期而深远的未来职业规划.它的基础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主要体现在美国一个著名的理论: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这套理论在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就业服务体系是较为完整而健全的,许多国家在受美国的影响后于1960年左右根据国情重新定位了自己国家的就业服务体系.例如德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发达国家,它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相关的就业咨询工作.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也主要承担着提供实习岗位和培训的责任,通过为学生和企业进行搭桥,从而使学生得到潜在的就业机会.另外日本也是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典型之一,它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强大主要体现在高校都建有就职资料室,帮助学生多渠道广泛的收集就业信息.日本的用人单位与各大高校建立的信息沟通机制也是十分强大的,企业将用人需求传达给学校,学校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这种定向的专业培养,成功的促进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综上所述,国外的发达国家高校就业服务体系都比较完整,无论是在充足的经费还是专业的人员配备上,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丰富的形式上,它的教育是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的,为学生带来的启迪是有深远影响的,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

3 提升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

为了培养大学人才并且使人才学有所为,大学就业服体系的构建是迫在眉睫的,主要是在指导形式的多样化与职业教育的联系性与系统性方面的提升.使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初始职业认知阶段、再教育阶段、实习阶段、就业与创业阶段以及后续的保障阶段形成系统有序的发展,为使我国成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发达”国家而不断努力.

3.1 新生的入学指导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系的现状,许多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较为浅薄,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范围内,特别是经历了高考之后对于专业的选择趋于盲目,过度的追求热门职业,造成人才的拥堵以至于浪费.大学的课堂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认识社会,了解行业,对职位认知的基本门户.因此大学应当做好新生入学的职业启蒙教育,包括让学生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与行业发展从而在心底深处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最主要的是端正学生的就业心态.职业认知的内容包括:社会工种的性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社会角色,职业心理的培养等.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的改变只顾“关门读书”的学生的心态,从基础中提升就业素质.

3.2 教学过程中就业服务体系知识的渗入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是企事业单位选择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作为学生就业的大培训机构主要的作用是辅助学生不仅拥有并且逐步提升这些能力.只有我们具备基本的职业要求才有进入职场的资格.试问对于一名大学生自身而言如果技术知识过硬,那么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是不是就会更广了呢.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在入学初期对学生进行职业的启蒙教育更应该的是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始终贯穿职业教育,使之在大学期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培养链条,在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形成深远而具有意义的影响.

多数的大学存在着就业培养形式单一,学生比较厌烦.或者只在最后一个学年开展就业指导,这些无异于画蛇添足,达不到基本的效果.因此各大高校应当引入专业的人才对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引导学生自主的融入其中.例如学生的选修课,各种形式的演讲,专业的培训,实地参观,课外实践等等,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引入情商教育.在我国的大学普遍的智商教育要高于情商教育.随着近年的研究显示,情商已逐步取代智商成为一个人成长与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然而当代教育往往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智力的投资和开发上,却忽视了为人处世的情商教育.成功100%=智商20%+情商80%.因此大学教育要引入情商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与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以及学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求职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许多单位愿意选择大学生看中的也是长久以来学生具有的强大的学习能力.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天生的职业人,大多数都是经过学校的培养与日后的历练.因此学校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例如国家举办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这些都为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专业的平台,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这些也应该列为学校办学、培养人才计划的重中之重.

学生职业礼仪的培训以及职场人际关系的培养.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职场是陌生的,如何工作,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都是进入职场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对于这方面的培养无论是在面试还是今后的工作中都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职场的掌控力.比如我们的职业礼仪是展现一个人内在素质,外在修为的有力工具.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仅仅表现为才华横溢还有运用自如的职场礼仪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对于这方面的培养会大大减少学生“摸爬滚打”的时间,从而为成功就业创造机遇.

3.3 优化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接轨

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相对是比较落后的,比如上述提到的日本它的专业设置基本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互通有无,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培养计划,做到了学校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零代沟.这些也是我国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上应当注意的问题.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准确预测发展趋势,推陈出新,设置新兴的专业,传授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理念,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从而最大化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合理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安排会大大增加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位的匹配度,辅助学生顺利就业.

3.4 完善大学生的实习制度

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与职业接轨,认知社会.专业的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积极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会了解行业,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现在许多职位都要求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实习无疑又加大了我们成功就业的砝码.政府应当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作为学校应当积极的与企业联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我国也有比较成功的校企合作项目,即校企双方定向的培养人才.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学校教学计划还是企业的发展而言都是彼此互惠的.美国教育对于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它采用打造教育、生产与科研的特色模式,为学生在企业中提供各种层次的实践.

3.5 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后续保障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提供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想创业,但是却困于不知如何创业,这是我国大学就业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短板.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创业的教育与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创办创业论坛,请一些成功的商人传授经验.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等全方位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大学教育中就业与创业应当是并驾齐驱的两匹马,缺一不可.另外各大高校对于毕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也要及时的跟进,做好后续保障工作,通过对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的了解自身培养计划的漏洞,合理的调整教学安排.认识到教育中的不足与优势,并且对于失业的毕业生进行帮助,保障全校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4 总结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整体就业的提升是起到初始作用的关键力量.它更为直接的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和未来创业的行业认知.无论是直接就业还是创业都为学生的职业未来提供了前期指导性建议.在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1〕陈菡菡.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41).

〔2〕涂德祥.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9).

〔3〕肖娟娟.基于职业锚理论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8).

〔4〕刘静,张艺.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56).

〔5〕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6〕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钱舟扬.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

G64

A

1673-260X(2014)03-0176-02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职业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